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6国雇佣军到齐,俄终于弄明白,攻不下基辅的原因,3万朝军已就位

热点资讯 2025年07月22日 20:48 1 admin

俄乌冲突持续胶着,在乌克兰东北部的苏梅地区,战况正演变为一场残酷的消耗战。这里不仅成为检验乌军抵抗意志的试金石,更暴露出基辅政权对西方援助的深度依赖已演变成无法愈合的战略伤口。

日前,俄媒披露,乌克兰正从拉美地区招募大量雇佣兵填补前线缺口,包括哥伦比亚、墨西哥、美国、英国、波兰、日本等国人员已出现在苏梅州战场,与乌军最精锐的第47机械化旅并肩战斗。

这些雇佣兵大多经历过街头枪战或反游击作战,但面对俄军的无人机群和重炮火力,他们彻底懵了。

例如乌军第25空降旅一支墨西哥分队遭俄军FAB-1500滑翔制导炸弹夜袭,全员覆没。

俄国防部早前警告,外国雇佣兵不享有战俘待遇,这意味着他们一旦被俘或将面临最严厉处置。

更讽刺的是,乌克兰本土部队也对佣兵区别对待——南美籍士兵常被派往最危险的防线,而欧美籍佣兵往往担任技术岗位或教官。

6国雇佣军到齐,俄终于弄明白,攻不下基辅的原因,3万朝军已就位

即便如此,来自美国、英国、格鲁吉亚等6国的佣兵仍在持续涌入,反映出乌克兰本土兵源已濒临枯竭。

这场消耗战的背后,是北约国家深度介入的复杂棋局。俄罗斯消息人士指出,早期入乌作战的“雇佣兵”实为北约现役军人伪装,例如波兰曾以营级建制部队混入战场。

但随着俄军打击力度升级,成建制派遣风险陡增,西方转而通过资金和武器输血维持乌克兰战力。美国近期更是提出新策略:北约将军费占比提高至5%,额外资金用于采购美制武器援乌。

这一方案被外界视为特朗普政府的“商业计划”——既满足军火商利益,又让欧洲承担主要成本。

乌克兰的持久战能力本质上依赖西方“体外循环”。三年来,俄军发射超万枚导弹、数万架无人机摧毁乌能源和军工设施,但基辅政权仍未崩溃。

关键原因在于其军工供应链早已转移至北约国家,从炮弹到无人机均由波兰、德国等国代工。

6国雇佣军到齐,俄终于弄明白,攻不下基辅的原因,3万朝军已就位

美国军官近日放风称北约可“闪电占领”加里宁格勒,俄方立即回应“此类行动等同攻击俄本土”,双方博弈进一步升级。

这种紧张氛围恰恰符合美国意图:通过渲染俄罗斯威胁,迫使欧洲持续增购军备。

然而,这种模式正将欧洲推向更危险境地。俄罗斯已明确警告,向乌提供远程武器的国家将成合法打击目标。例如德国若援助“金牛座”导弹,其本土军事设施可能遭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报复。

当前拉美佣兵充当炮灰、北约隐蔽参战的局面,暴露出乌克兰战略的致命缺陷——当雇佣兵伤亡率超过薪资诱惑,当西方民众对援乌疲劳加剧,基辅的“人肉防线”终将难以为继。

俄军近期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推进已证明,即便有六国佣兵助阵,乌军仍无法扭转装备和制空权劣势。

当然了,对于乌克兰而言,只要还有人愿意为钱卖命,就意味着还会有人在前线与俄军作战,雇佣兵这股势力的存在,就是乌军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还能一直坚持的原因之一。

6国雇佣军到齐,俄终于弄明白,攻不下基辅的原因,3万朝军已就位

俄方现在是一清二楚,很明白为什么攻不下基辅。因为乌克兰的大后方是在北约,包括资金弹药装备,而不是在基辅。

这场冲突的本质早已超越俄乌双边范畴,成为俄罗斯与北约的代理人战争。特朗普要求欧洲提高军费的建议,表面是“分担防务责任”,实则为美国军工复合体攫取利益。而拉美佣兵的血肉之躯,不过是大国博弈中最廉价的消耗品。

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直言:“西方试图用乌克兰人的尸体耗尽俄罗斯。”

但随着莫斯科调整战术,重点打击西方援乌通道,这场持久战的胜负天平或许正在悄然倾斜。对基辅而言,真正的危机或许不是前线溃败,而是当西方发现“投资回报率”过低时,突然中断军援。

目前来看,乌克兰面临的困境还真不少。

其一,正在苏梅地区作战的乌军最精锐的第47机械化旅,这支“美械王牌”最初装备31辆M1A1坦克,但战损清单显示17辆被毁、4辆遭俄军缴获,仅剩10辆中还有7辆因零件短缺瘫痪。

6国雇佣军到齐,俄终于弄明白,攻不下基辅的原因,3万朝军已就位

基辅国防大学博物馆甚至将一辆报废的M1A1当作战利品展出,侧面印证了后勤崩溃的窘境。

尽管澳大利亚承诺援助49辆库存M1A1,但远水难救近火,该旅被迫换装德制豹2坦克维持战力。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暴露出西方军援已跟不上战场消耗。

其二,来自朝鲜援军的挑战。日前,西方情报显示,约3万名朝鲜士兵可能加入俄军夏季攻势,此前在库尔斯克交战中,朝军展现出的纪律性和战术素养令乌军震惊。

第47旅虽被乌当局视为“救火队”,但连续作战已使其减员严重。俄军在苏梅州推进至首府20公里处,乌防线摇摇欲坠。

6国雇佣军到齐,俄终于弄明白,攻不下基辅的原因,3万朝军已就位

有分析指出,朝鲜援军并非“廉价炮灰”:他们配备俄制现代化单兵装备,并接受过俄军联合训练,其作战效能远超拉美雇佣兵,若他们参与合围,缺乏重装备的乌军恐难抵挡。

这场战争早已演变为百万级兵力的绞肉机。俄方在乌战场总兵力据估达百万,而乌克兰的动员能力接近极限。

乌方既无谈判筹码,又面临盟友援助缩水,如果拒绝和平谈判,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只可能遭遇更加严重的惨败。

这场消耗战的结局似乎已隐约可见:最先耗尽资源的,注定要倒下。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