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傅一波2025年10月18日,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
2025-10-19 0
1955年的上海
梧桐在黄浦江畔茁壮成长
新中国百业待兴的春天
这一年
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陕西西安
1956年,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
告别繁华的上海,来到古都西安
在一片原野麦田中拉开了扎根西部的序幕
彼时,青年教师钱慰宗跑回家
握住母亲的手:
“娘,交大要搬去西安”
母亲望着刚安稳的家:
“刚从乡下搬到上海
为啥又要去大西北?”
“西北要修铁路、建工厂,西部工业的发展需要我们”
母亲沉默着
取出清明时取的坟土:
“带上你爹
一家人要整整齐齐”
出发时,母亲给钱慰宗缝了个棉手套
害怕西北的冬天冷
“画图纸,手不能凉着”
棉手套缝进江南的叮咛
行囊里装满家国的抉择
那一年
我国电机工业的奠基人钟兆琳已经年近花甲
把瘫痪的妻子安顿在上海
他独自踏上西行列车
他说,知识分子决不能失信于人
不能失信于西北人民
也是在那一年
我国热力工程的先驱陈大燮教授处理掉上海房产
举家西迁
临终捐出毕生积蓄
化作莘莘学子的灯油
1956年9月
6000多名交大人汇聚古都
在西北大地上
以自力更生制仪器进军科学
用竹篾草棚当礼堂
手写的教材映着煤油灯光
1956年至1959年交大西迁期间
先后兴办了17个新专业
西安校园的实验室面积是上海老校区的3倍
以此为基础
交通大学在西安的科研事业也迅速开展起来
如今是西安交通大学教师的钱苏昕问过爷爷钱慰宗
“当年放弃上海的好日子
来西安,值吗?”
“值不值,那得看用啥尺子量了
交大西迁,给西北补上了重点工业大学的空白
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毕业生
你说值不值?”
钱苏昕赴美留学读博前
爷爷曾百般叮嘱:
科学无国界
科学家有故乡
核心技术在手
腰杆才硬
博士毕业后
钱苏昕毫不犹豫回国
回到西安交大
续写着西迁新篇
钱苏昕一直记得爷爷的话
“国之所需,我之所向”
光阴似箭
梧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
一代代的西交人
接续传承,不辱使命
西迁近70年来
西安交大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其中一半以上在中西部工作
培养出的两院院士中
近一半扎根西部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西迁精神熠熠生辉
那年校刊上的《忆江南》
依然在风里传唱:
“长安好,建设待支援
十万健儿湖海气,吴侬软语满街喧
何必忆江南!”
梧桐叶落
洒在钱苏昕的教案上
他写下:
西迁精神不是历史
是永不停歇的春天
是科学家胸中的山河
当每粒种子找到土壤
中国的大地永远年轻
记者:陈钢、张斌、李浩
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傅一波2025年10月18日,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
2025-10-19 0
作者 | 十三妹昨天,一张兰州兰石医院一份“喜报”截图刷屏。这份“喜报”写道:9月门诊量突破7577人次,住院门诊手术台数426台…喜报很红,但看得人...
2025-10-19 0
1955年的上海梧桐在黄浦江畔茁壮成长新中国百业待兴的春天这一年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陕西西安 这是10月11日在交大西迁博物馆拍摄的1955年刊登的以...
2025-10-19 1
谁能想到呢,河北表面看着风平浪静,实际上地底埋满了故事,有的像烈火烤炙着,有的像钢水翻滚,藏得极深。我们日常耳朵里听到最多的也不过“河北人吃面”“保定...
2025-10-19 1
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投票今天(18 日)登场,此次党主席选举,有投票权党员约33万人,投票时间为上午8时至下午4时,全台将有383个投...
2025-10-19 4
郭晶晶面对人民日报的访谈时,没有主动把话题引向全红婵,那些只字未提却藏着一种提醒。经历了不一样的赛场和公众环境,她的话里出现了对网络关注的直白反思,也...
2025-10-19 4
乾隆在御花园喝酒,随手把“田由甲方种”五个字甩给妃子,意思像扔根骨头:能对上算你机灵,对不上也不掉块肉。结果那姑娘回了句“大犬太吓人”,皇帝当场笑喷,...
2025-10-19 3
半夜刷手机越刷越清醒,五十岁的人比二十岁的更怕失眠。2024年5月,哈佛团队把北京朝阳公园长椅上那些对着月亮发呆的大叔大婶拉进实验室,发现能把白天破事...
2025-10-19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