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十三妹昨天,一张兰州兰石医院一份“喜报”截图刷屏。这份“喜报”写道:9月门诊量突破7577人次,住院门诊手术台数426台…喜报很红,但看得人...
2025-10-19 0
谁能想到呢,河北表面看着风平浪静,实际上地底埋满了故事,有的像烈火烤炙着,有的像钢水翻滚,藏得极深。我们日常耳朵里听到最多的也不过“河北人吃面”“保定小车”“石家庄的热情”,可真有几个人仔细琢磨过,这块土地下面藏着多少正厅级、体量巨大的国营企业?说‘正厅级’吧,在外行人眼里,那更像是体制内的词儿,其实门道可多了,不信咱就往里扒拉一下。
先说河北钢铁集团,大家简单都叫“河钢”。这家伙在全国钢铁圈算是个“猛人”,钢铁产量一路跃居世界前列。可要说它像地里长出的“庄稼”,也不算夸张。上世纪末那点“铁锈地带”印象,记得吗?河北的钢铁厂,那个时候可没几个敢和国外叫板的。可到2008年,石家庄街头飘着煤灰,河钢却在悄悄合并、重组,把那些零零散散、各自为战的小厂全“搂”一块儿,没几年就成了个钢铁“航母”。这变化得多猛?有一年周围的饭店老板都嚷嚷着“河钢发工资了,生意又火了”。这种细枝末节,最能见真章——经济学家说的增长,老百姓心里其实早有数。
冀中能源也不低调,你问阳泉采煤的、邯郸的老工人,没谁没听过“冀中”。但你真跑到井下看看,十几年前那些煤矿像老牛破车一样,机器一响,地皮都抖三抖。后来工资拖欠、出井难,还有安全事故,谁都敢在桌上拍几下。可现在有啥不一样?冀中能源接盘以后,井下安全帽变成亮黄的,门口换了二维码扫脸进出,老李逢人就说“出来干净利落,娘们孩子都不操心”。说煤老板暴富的事题外话,最起码工人的命值钱了不少。“咱们是国企”,矿长喝酒时候总这么说,背后多少气势。
咱还得拉出来说说开滦。你要走进唐山,工地灰尘滚滚,但大家都知道有个招牌叫“开滦煤矿”。这名字老气得很,多少矿工是三代一脉,老爷子守了坑道,孙子管起了现代化调度。有意思的是,开滦的年终奖波动得像股市,好的年份能有一台新洗衣机,差的时候年会都省了,都是一家人瞪眼苦笑。但就算这样,老矿工还是认这个厂子,“靠得住,有事有人管”,就这个句子,多少北方男人晚上喝酒的时候都说过。
河北可不光靠钢铁和煤炭,咱再顺嘴说点:“港口啊、石化、航空、医药,高架桥下面全藏着门路。”有人可能跑大连、青岛去看港,殊不知河北港口集团其实手握好几道水路关口,秦皇岛、黄骅港,往来货轮晃得人眼晕。某一年春节前,港口工人喊累加班,就是因为俄罗斯煤都不歇运。河北建投更是个“幕后大佬”,投电厂、投路桥、再到把老国企拉一把,说轻松点就是撑起了河北半边天。房子起得快、路修得密,凡是涉及到大工程,建投的影子总是在暗处,比起图纸上的写实,更像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调度员”。
要说咱北方医药,河北人最念叨的就是华北制药。老厂区是六十年代建的,小区都带着消毒水味。小时候阿姨们常常用华北制药的瓶子盛酱油,便宜实用,家里孩子发烧就靠这个厂的药丸顶着。说白了,到了今天公司还撑得住,背后不少人一辈子的好药记忆都没丢下。你要是深入聊聊员工的工资、医疗保障,说不上高到哪去,但稳定踏实,连邻居都觉得有份踏实工作脸上有光。
说到河北航空,很多人以为这种本地航空公司属于“谁在乎”的角色。可前两年,疫情最厉害的时候,是河北航空派包机接回了被困在海外的河北旅客。有姑娘因为赶机回不了家,航空公司突击安排住宿,后来那个姑娘在朋友圈写:“不是说非要坐河北航空,但回家的航班看着总温暖点。”
这些国企说起来是“基础设施”,但你仔细想,哪家企业和河北人家的柴米油盐没点关系?“正厅级”听着好像只是个帽子,但背后撑起来的饭碗,正是很多家庭支撑。大厂门口的早点摊,夏天修路队的甜瓜摊,小饭馆里看球的下岗工人,哪一个不是盯着这些企业能不能发得下工资,安全帽戴得严不严?
而且,河北国企不止是挣钱。每次省里遭遇大事,比如前些年抗击洪灾,冀中能源和河北建投调来的人马、物资,总能第一时间到一线。不论你在不在他们编制里,这份动作快、组织硬,是北方土地上最稳的依靠。隔壁山西的老杨兄弟来喝酒,总说“河北的这些大企业,不像啃老本的,看着真有生机”。
外头总有人说国企冗员、没效率。可到河北本地吹风晒太阳,你能看到的其实是另一层景象:厂区门口修的新学校、老母亲住的福利院、矿工子弟的“厂办大学”——这些都摇着国企的影子。普通人心里其实算得清,国企兴旺,家底稳。
当然,这些企业也不是没难题。有的年份市场行情恶劣,光鲜数据背后的压力,基层领导谁没在家里失眠?工人下岗重上岗,一度“回炉”的新闻在河北早已不新鲜。可大风大雨里,大家总是互相照应着走过来了。矿工孩子考大学,偶尔还是能捞到“企业奖学金”,小城市里的这种福利,旁人可能体会不到它的分量。
这些故事,是河北最实在的温度,也是很多家庭饭桌上的闲聊话题。到底什么是一个地区的底色?那些云层下面的钢铁、煤矿,还有数不清的“厂矿孩子”,其实最懂。这些国企,就是河北人自己的根。
说到底,河北人没啥花哨的抱负,过好眼前的小日子,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就像老树一样稳当。将来这些“正厅级”老企业,是不是还能这么挺直腰杆?会不会悄悄变样?没人敢拍胸脯保证。但只要工地早点摊的热气没散,人们还在议论着厂子的消息,这片土地,大体不会失去它最真实的风貌。
相关文章
作者 | 十三妹昨天,一张兰州兰石医院一份“喜报”截图刷屏。这份“喜报”写道:9月门诊量突破7577人次,住院门诊手术台数426台…喜报很红,但看得人...
2025-10-19 0
1955年的上海梧桐在黄浦江畔茁壮成长新中国百业待兴的春天这一年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陕西西安 这是10月11日在交大西迁博物馆拍摄的1955年刊登的以...
2025-10-19 0
谁能想到呢,河北表面看着风平浪静,实际上地底埋满了故事,有的像烈火烤炙着,有的像钢水翻滚,藏得极深。我们日常耳朵里听到最多的也不过“河北人吃面”“保定...
2025-10-19 1
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投票今天(18 日)登场,此次党主席选举,有投票权党员约33万人,投票时间为上午8时至下午4时,全台将有383个投...
2025-10-19 4
郭晶晶面对人民日报的访谈时,没有主动把话题引向全红婵,那些只字未提却藏着一种提醒。经历了不一样的赛场和公众环境,她的话里出现了对网络关注的直白反思,也...
2025-10-19 4
乾隆在御花园喝酒,随手把“田由甲方种”五个字甩给妃子,意思像扔根骨头:能对上算你机灵,对不上也不掉块肉。结果那姑娘回了句“大犬太吓人”,皇帝当场笑喷,...
2025-10-19 3
半夜刷手机越刷越清醒,五十岁的人比二十岁的更怕失眠。2024年5月,哈佛团队把北京朝阳公园长椅上那些对着月亮发呆的大叔大婶拉进实验室,发现能把白天破事...
2025-10-19 3
来自西安人,总以为自己对西北城市有着足够的了解。直到踏上宁夏吴忠的土地,才发现这座被黄河滋养的小城,像一本被时光精心装订的旧书,每一页都藏着让人心动的...
2025-10-19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