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与北约的互动中再添一则关于军事技术的关键表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会面时,公开谈及美国对“战斧”多用途远程高精度巡航...
2025-10-24 0
星星,回到了天上。
留下仰望星空的人,继续沿着光追梦。
2025 年 10 月 18 日,有个让全国人心里一沉的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病逝了,享年 103 岁。
这消息一出来,全国哀痛,尤其是陪着杨振宁走了 21 年的翁帆。
论他俩这段差了 54 岁的缘分,还得从 1995 年说起。
那时候翁帆还是汕头大学的学生,正好赶上杨振宁夫妇来学校参加会议,她负责接待,当时细心的翁帆给了二人很深的印象。
2003 年 10 月,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因病走了,他的情绪一下就垮了,整个人状态特别差。
而之前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翁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04 年初的时候,特意写了一封鼓励的信寄给杨振宁。
杨振宁看完这封信,心里特别有感触,觉得翁帆像给了自己一股劲儿,让他慢慢从难过里走了出来。
从那以后,俩人就开始经常写信,一来二去,聊的话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投缘。
再后来,杨振宁在香港又见到了翁帆,这次见面俩人聊了很久,不管是生活里的小事还是心里的想法,都能说到一块儿去,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越来越浓,感情也就这么慢慢深了。
杨振宁觉得,翁帆是上帝给他的最后一份礼物。
但面对这段感情,翁帆不是没犹豫过,54 岁的差距摆在那,地位也不一样,如果在一起质疑声一定很大。
但杨振宁安慰道,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迎合别人,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够了。
于是,2004 年 12 月,翁帆顶着外界的压力,和杨振宁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之后不管外面有多少质疑的声音,他俩从来不多解释,就安安静静过自己的日子。
这一晃,翁帆就陪了杨振宁 21 年,这 21 年里,她没求过任何回报,就是踏踏实实陪着杨振宁。
直到这一次出现在公众眼里,还是因为她提笔悼念。
10月19日,翁帆在《光明日报》发了一篇悼念文章,翁帆说,杨先生离开的时候一定很欣慰,因为他这一辈子,都在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类进步而努力。
她还把杨振宁快九十岁时写的诗翻译了出来,说从这首诗里就能看出来,杨先生这辈子有理想、肯奋斗、有担当,还懂得感恩。
面对当年那段一直被议论的婚姻,翁帆只说“有他这么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
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是最有力的回应。
翁帆的文字尚未干透,清华园已被无尽缅怀淹没。
在杨振宁生前牵头创建的高等研究院所在地 —— 科学馆 119 室,学校设立了缅怀室,开放时间从 10 月 18 日至 24 日,每日早九晚九迎接吊唁者。
虽然深秋的清华园里气温很低,但缅怀室的队伍仍然排到了十米以外。
截至今天,已经有4000多名校外人士预约进园悼念。
室内,杨先生的遗像被层层菊花围绕,大家吊唁完之后,在签名册上签下名字,已经足足签了两本。
离开的时候,人们还可以领取一本杨先生的生平纪念册,里面记录者这位科学巨子一生的荣光。
他这辈子从清华园开始,最后又回到了清华园。
1922 年,杨振宁出生在合肥,他父亲杨武之是清华园的数学系教授。
小的时候,他随父母搬进了清华园,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光。父亲对他管得严,教他读书学习,12 岁时他在清华图书馆读到物理书籍,从此立志钻研物理。
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在杨振宁16岁的时候就考上了西南联大,是当时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之一。
1945 年,22 岁的他拿到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名额,远赴美国留学。
1954 年,他和米尔斯一起做研究,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也就是后来被称作 “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 的重要理论。
这个理论成为现代粒子物理的基础,和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齐名,还深刻影响了当代数学发展。
1957 年 10 月,35 岁的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得这个奖项的华人科学家之一。
即便在国外,他也一直关心国内科研,1980 年还在纽约成立委员会,资助数百名中国学者赴美深造。
2003 年 12 月,81 岁的杨振宁把家从纽约搬到北京清华园定居,给自己的住所取名 “归根居”,还写了《归根》诗寄托情怀。
他不仅不领清华年薪,还把美国的房产捐给学校,一门心思扑在 “新事业” 上。
2004 年 9 月,82 岁的他主动站上清华讲台,给 200 多名大一新生讲了一学期 “大学物理”。
每周两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他从头讲到尾,课间休息时还在解答学生问题,连外校教师都慕名来听课。
后来这些年,他为高等研究院筹措上亿资金,还把自己攒了几十年的 2000 多件书信、手稿无偿捐给清华,里面有研究草稿,还有和朋友的通信,全是珍贵的学术资料。
现在杨振宁先生走了,但他留下的东西永远都在。改变世界的物理理论,培养人才的赤诚之心以及对祖国的深厚情怀,都值得后人学习。
正如翁帆所说:"我们永远可以从他那里找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力量。"
杨振宁先生,永垂不朽!
相关文章
近日,美国与北约的互动中再添一则关于军事技术的关键表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会面时,公开谈及美国对“战斧”多用途远程高精度巡航...
2025-10-24 0
大家好,安叔这篇国际评论,主要来分析11年前的悬案马航,重启搜寻是否有进展?又为什么说是人为事故?几个月前,马来西亚政府答应重启MH370搜寻的消息一...
2025-10-24 0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币安联合创始人赵长鹏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他“对今天获得赦免深表感激,感谢特朗普维护了美国对公平、创新与正义的承诺”云云。他还表示,...
2025-10-24 0
奔驰大规模“裁员”落地。据多家外国媒体报道,德国汽车巨头梅赛德斯-奔驰今年4月开始的“自愿离职计划”开始落实。目前已经有数千人接受遣散方案离职。除奔驰...
2025-10-24 2
每天散5000步真的对每个人都合适?有人到了60岁还在拼命追步数,想着一万步更健康,殊不知,身体默默吃了苦。今天我就和您说开了,到了这个年纪,散步方式...
2025-10-24 3
当一段视频中李梓萌正襟危坐于央视演播厅,郑重推荐“深海鱼油可治手脚麻痹”时,数万观众信以为真。这并非真实新闻播报,而是AI深度伪造的虚假广告。此类事件...
2025-10-24 2
前言特朗普再次打出“胜利”牌,这次是稀土。10月20日,美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了一份有关稀土的矿物协议。该协议在签署后迅速引发各方关注,其规模高达85亿美...
2025-10-24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