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不怕立冬晴一天,就怕立冬一日雨,子午之交立冬,下雨有啥预兆?

热点资讯 2025年11月08日 03:41 1 admin

节气一到,空气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就变了。还没等人反应过来,老一辈的念叨就先钻进了耳朵里,说的都是些关于天气的旧话。好像这冬天的脾气好不好,早在立冬这一天,就有了定数。


就怕立冬那天是个雨天!


老话里透着一股子执拗,说“不怕立冬晴一天,就怕立冬一日雨”。晴天好像不算什么,一场雨,倒像是给整个冬天定了调子。好像这雨一下,接下来的日子就都要在湿漉漉里打转,甩都甩不掉。


今年这日子就巧了,不早不晚,正好卡在晌午头儿。太阳走到最高的地方,一天的正中间,然后就立冬了。有人觉得这是个好兆头,阳气最足的时候,寒气也进不来,像两边拔河,谁也赢不了谁,那冬天估计就平平常常,不冷得过分,也不暖得蹊跷。


可偏偏,就下雨了。


这一下,心里就犯嘀咕了。那老话到底还准不准?是听日头正中的,还是听这雨点的?



不怕立冬晴一天,就怕立冬一日雨,子午之交立冬,下雨有啥预兆?



那话怎么说来着?“立冬有雨一冬淋”。听着就让人心里头发潮,好像衣服总也晾不干,屋里墙角能长出蘑菇来。还有更吓人的,“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这“烂冬”说的不是别的,就是那种阴冷潮湿,不见太阳的日子,柴火都烧不旺,人也跟着没精神,粮食消耗得快,听着就不好过。


可这事儿也不是那么绝对的。


换个地方,说法可能就完全拧过来了。你在南边听人说雨天不好,到了北边,人家可能觉得立冬刮起北风,冬天的雨雪才算是有着落了,来年开春地里才不愁水。你看,同样是看天吃饭,想的念的,都不一样。


还有一句话,听着就更让人糊涂了。


“立冬晴则冷,立冬阴则暖。”


这就怪了!晴天,太阳明晃晃的,怎么反而会冷?阴天没太阳,倒还暖和了?这话在中原那片地方,听的人多。仔细想想,好像也有点道理,晴朗的夜里,没了云层盖着,地上的热气跑得快,第二天早上起来,霜打得厉害,自然就冷。阴天就像盖了层被子,没那么冻得慌。


立冬到底是晴天好,还是阴天好?这问题就像问人,豆腐脑该吃甜的还是咸的,一准儿得不出个结果。



不怕立冬晴一天,就怕立冬一日雨,子午之交立冬,下雨有啥预兆?



其实说来说去,人最关心的,还是自己身上冷不冷。天气预报再怎么说,都不如自己脖子后面一阵凉风来得实在。一感觉不对劲,赶紧就把厚衣服翻出来了。护住腰,护住肚子,脚脖子不敢再露着,热水的杯子也得随时捧在手里,这才是正经事。


天冷了,嘴巴也跟着挑剔起来。


凉的东西碰都不想碰,就惦记着那点热乎的。炉子上炖一锅羊肉,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撒上一把香菜,那香味能把魂儿都勾走。或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你擀皮我调馅,包上一顿饺子,下到滚水里,白白胖胖地浮上来,咬一口,汤汁和肉香就在嘴里炸开,什么寒气都给驱散了。


管他外面是晴是雨呢!


这时候,吃得舒坦了,人也跟着暖和,心里就踏实了。天气的事,毕竟人也做不了主。你猜它要冷,它偏偏给你个暖阳;你盼着出太阳,它连着给你下半个月的雨。



不怕立冬晴一天,就怕立冬一日雨,子午之交立冬,下雨有啥预兆?



再说回今年这个“子午之交”的立冬,卡在正午的节点上,本身就透着点不寻常。老人会觉得,这是阴阳相争的时刻,是平衡点。既然是个平衡点,那是不是说,就算下了雨,这个冬天的潮湿也不会太出格?也许雨水不会“一冬淋”,只是意思意思,下几天就停了。


这种猜测,就像往水里扔石子,能看到一圈圈涟漪,但水到底有多深,还是看不透。


除了雨,还有雪呢。不是有句话说,“立冬雪花飞,大雪积成堆”嘛。要是立冬这天,落下的不是雨点而是雪花,那人们念叨的,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大家会盼着一个瑞雪兆丰年,盼着白雪皑皑,把虫子都冻死,来年地里有个好收成。


你看,人的心思就是这样,天上下什么,人就念叨什么,总能从里面找出点盼头来。



不怕立冬晴一天,就怕立冬一日雨,子午之交立冬,下雨有啥预兆?



这些农谚,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一种几千年来养成的习惯,一种跟老天爷打交道的方式。它不那么准,甚至互相矛盾,但大家还是愿意听,愿意说。因为这些话里头,有过去日子的影子,有祖辈的经验,也有一种对未来的朴素关心。


日子还是一天天地过。接下来的几个月,到底会是干冷,还是湿冷,或是暖冬,谁也说不准。等着看就行了,到时候拿这些老话出来对一对,对上了,就笑笑说“老祖宗真神”;对不上,也无所谓,就当是听了个故事。


反正,锅里的饺子已经煮好了,热气腾腾的。吃下去,从喉咙一路暖到胃里,浑身上下都舒坦了。窗外的风雨声,好像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