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机屏幕在下班前十分钟跳了两下,是工位对面的王薇笑嘻嘻的表情包。 她把手机横过来,给旁边的人看,手背上还挂着一个手链,光在上面打了个小亮点。 “今晚...
2025-10-30 0
本文作者:星海舰长
快年底了,又到了中国军工密集报喜,抢年终奖的时节。
虽然距离年底还有2个月的时间,但这次报喜的分量却一点也不轻,就在最近几天,中国竟然一口气亮相了三款隐身战机。
这还让不让月球背面的外星人活了?这要用多少个烟头啊!外星人的命也是命!
那么,这三款隐身战机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一
首先,就是成飞的第六代战斗机“银杏叶”歼36。
很多人会说,歼36不是去年就首飞了吗?怎么说它是新亮相的?
没错,歼36的确是去年首飞,但10月28日亮相的,是它的二号机。
图片来自美国“战区”网站
而且,二号机相比去年的一号机,有了巨大变化。
单从外观来看,二号机在四个方面进行了修改。
第一是尾喷口下调节片结构拆除,发动机喷口直接裸露,喷口之间有尾椎。
第二是进气道从加莱特改为了唇口前掠的DSI进气道。
第三是分段式襟翼改为一体式整体襟翼。
第四是后起落架从串列双轮改成了并列双轮。
不得不说,如果单从颜值上来看,二号机相比一号机是退步的,看起来没有一号机好看。特别是喷口挡板拆除后,直接破坏了整个机身的下视几何美感。
那么,为什么要做这些修改呢?显然不是为了美观的,而是为了实用。
至于修改的原因,我们逐个分析一下。
在歼36的一号机上,采用了类似YF-23那种内埋式喷口设计,发动机喷口隐藏于机身内部,从外部难以直接观察到。这种设计能有效降低红外特征,增强隐身性能。
但这次的二号机呢?取消了这种设计,改为了外露的喷口,整体结构和沈飞的歼50就非常相像了。
说实话,这种改进,有利也有弊。
拆除了尾喷口下调节片后,可以通过安装二元矢量喷口的方式,实现推力矢量控制,提高俯仰控制的操控能力,大幅度改善机动性,同时也可以减轻一定的结构重量。
但缺点就是,减少了对尾喷口的遮挡,来自后下方的雷达波可能会直接照射进尾喷口,导致雷达反射面积增大,对后方隐身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再看看进气道。
一号机的进气道原来是加莱特进气道,说实话还挺让人意外的。因为成飞的优势就是DSI进气道,在相关领域已经浸淫已久了,所以很多人觉得成飞六代机应该用的是歼20那种先进的DSI进气道,而不是F22那种“落后”的加莱特进气道。
结果一号机一出来,很多人都大跌眼镜,居然是加莱特。
不过仔细琢磨一下,倒是不难理解。
毕竟DSI进气道的鼓包形状要按照特定马赫数优化,超过特定速度范围后就不行了,但加莱特更容易做可调式进气道,意味着这架飞机的速度范围更大,简单来说就是飞的更快。考虑到歼36三个发动机的设计,很多人觉得歼36的最大速度可能会超过3马赫。
但万万没想到,这次的二号机,居然又把进气道改成DSI进气道了!
图片来自美国“战区”网站
DSI进气道的优势在于低速性能好,但缺点就是速度范围可能会受限了,除非可调式DSI已经优化到3马赫了,才有可能弥补速度损失。
再来看看襟翼。
原来的一号机,尾部气动操作面非常多,两侧是阻力式方向舵,两侧还各有三片襟翼,中间还有发动机喷口的调节片,这么多操作面的好处就是飞行可以更加灵活,但坏处就是飞控设计简直是灾难,如果算法没搞好,很容易造成飞机姿态失控。
现在的二号机呢?三篇襟翼合并成了一片,大大简化了控制率的复杂程度。
最后是后起落架,一号机是串列式前后双轮,二号机改成了并列双轮。
串列式前后双轮的好处很明显,降落时更稳,有利于飞机重载起飞和降落,但缺点就是会大大增加起落架舱的纵向长度,影响机体内空间。
现在改成了并列双轮,一方面可以减轻重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空间占用,甚至不排除会增加一个侧弹仓,用来安装格斗弹用。
好了,“找不同”的游戏结束了,我们可以猜猜为什么要这么改了。
请大家回忆一下歼36的定位是什么?它这么大的体格,显然就是一款强调隐身制胜、大载弹量和远程制空的战斗机乃至战斗轰炸机。
但是呢?很多指标,是不能既要又要的,你不可能隐身又好速度又快,机动性还好。
所以,如何在隐身、机动和载弹量之间做平衡,就成了非常考验飞机总体设计部门的一项工作。
我们盘点一下二号机的这次改进会发现,大部分改进都是削弱隐身性能,减轻重量和提高机动性的,这说明设计方向发生了轻微的调整,将其定位从超远程制空,修改为了中远近程都能打的一款空优战机。
这种试飞中的微调,对于战斗机设计来说,是非常正常的,毕竟风洞和电磁暗室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试飞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这才是试飞的意义。
而且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哪怕二号机做了这么多改进,也肯定不是最终的定型机,下一步还会根据试飞数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快速工程迭代,甚至最后不排除把中间那台发动机换成变循环发动机,最终造出一款各种性能都完美均衡的“目标机”。
更关键的是,这次改进的意义,其实不仅仅在于改进,而在于中国只用了10个月,就完成了这些修改项目的理论建模、模型试制、风洞测试、实机生产,然后还把它送上天了!这个速度也太吓人了好么?
哪怕冷战巅峰时期的美国,也完全做不到啊!
至于现在的美国,就更不可能了,还是在2028年之前把F47的原型机造出来再说吧......
二
第二款亮相的隐身战机,就是传说中的“超大型飞翼布局无人机”。
其实早在9月18日,美国TWZ“战区”网站就报道了中国超大型隐形飞翼无人机(美媒称其攻击-X)的消息,也就是军迷圈里传言的“马兰巨物”。
图片来自美国“战区”网站
而就在10月底,这款无人机就首飞成功了。
美国人震惊的点在于:
第一,这款攻击-X采用了典型的翼身融合飞翼设计,有助于降低雷达反射截面并提升升阻比,可以实现更长的航程和更强的隐身性能。
虽然有利于隐身,这种无尾翼长翼展的飞翼布局,牺牲了传统尾翼的稳定性,其方向控制和传统的垂直尾翼飞机完全不同,对飞控算法的响应速度和精度要求极高,非常复杂。美国人的同类飞机B2花了将近十几年的调试时间才搞定,怎么中国人现在就不声不响地搞出来了?
图片来自美国“战区”网站
第二,从跑道宽度来判断的话,这款攻击-X的机身长度为24米,翼展达到了惊人的42米!
这是啥概念?中国的轰6轰炸机的翼展才33米左右,而我国目前最大的运输机运20的翼展也才45米啊。42米的翼展,比美国的B21轰炸机(40米)还要长!仅次于B2轰炸机的52米!
美国人参照B2和B21的规格猜测,这款无人机的起飞重量可能达到80吨,载弹量15吨以上,航程在1万公里以上,甚至达到13000公里。
而且因为它是无人的,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加油机给力,它甚至可以绕着地球飞一圈!而不用担心飞行员疲劳的问题。
难道这就是中国H20迟迟不亮相的原因?因为有了攻击-X吗?
有这个可能,而且这或许就是中国空军战略需求变化的证明。
2015年的时候,朝鲜战场的孤胆空战英雄、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玉堤临终前,用潦草的笔迹留下了七个大字“大大发展轰炸机”。
当时,轰20的项目立项已经有好几年了,目标就是造出一款中国版B2。
但问题在于,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随着中国各种新式远程打击武器的不断涌现,导致轰20在中国空军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尴尬。
你要进行核报复?用东风17、东风26不香吗?
你要临空轰炸?那轰6完全可以胜任,皮实还便宜。
你要执行精确打击任务?歼16又跳出来了,我不仅能精确轰炸,还能空战。
你要远程奔袭美国本土?好吧,就算你是隐身的,能穿透美国的一系列防空网,但你的加油机不是隐身的吧?
所以轰20的设计需求只能一改再改,哪怕到现在,也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而与此同时,随着大型飞翼飞控技术的突破,倒是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什么不搞一款无人版轰20呢?
于是,攻击-X应运而生。
攻击-X的最大特点,其实不在于其超级宽的翼展,而是在于其超级长的机身长度。
我们都知道,飞翼机一直面临一个困境,那就是弹仓太短,没法容纳太长的空射弹药,哪怕B2那么大的轰炸机,弹仓长度也只有8米。
所以就算我们复刻一个B2,它也是塞不进去惊雷1的。
但如果改成无人机,因为不再需要座舱段(飞行员、导航员、武器操作员)和维生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加压系统、氧气瓶、厕所等)得空间,可以把弹仓做的更大更长,不仅能塞得下11米的惊雷1,甚至连挂载重磅钻地弹也不在话下。
台独分子为啥总是叫嚣以武拒统?不就是他们的衡山指挥所号称“原子弹也炸不透”么?而此前中国还真缺这种能扔大型钻地弹的飞机。
现在好了,有了这一款机身长度24米的攻击-X,肯定能够轻松携带大质量钻地弹,这样才能真正给台独分子造成直接的生命威胁,这样他们才会理智一些。
而且,因为攻击-X的隐身特性和大体积带来的高载油、长航程优势,能干的活可就多了。
比如,攻击-X可以大大增强中国的核威慑能力。
虽然空基核力量在核战争中是生存率最低的,但其战略威慑性却是最强的,比如我们动不动就能看到“美国向XX部署B2轰炸机”的新闻,这其实就是威慑的一部分。
这种大型的轰炸机的部署是瞒不过天上卫星的,一旦部署到敌方附近机场,就相当于告诉你我要干你了!你最好老实一点!
而需要隐匿行踪的洲际导弹发射车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呢?则没法达到这个效果。
而且,在核威慑的灵活性上,核轰炸机也要远远高于导弹发射车和核潜艇。原因很简单,飞机上去飞一圈,逼近你的领空,打与不打,我有足够的选择余地。
但洲际导弹和潜射导弹就不行了,导弹出去了就是出去了,收也收不回来。
而轰炸机可以长时间在空中徘徊,敌人不妥协那就发射,敌人妥协我大不了再飞回来就是了,核威慑灵活性大大提高。
再比如,攻击-X可以携带YJ21/19/17这种重型弹药,深入茫茫大洋,对美国航母战斗群进行超远程偷袭,这样一来攻击-X就相当于导弹的射程倍增器,而且在发射前完全可以不被发现,缩短敌人拦截时间。
还有,攻击X可以塞更大更多的中型滑翔弹、隐身巡航导弹,利用隐身能力飞到第二乃至第三岛链去猎杀美国及其盟友的机场、基础设施,以及能对中国造成威胁的各类远程打击武器,比如美国部署在菲律宾的堤丰系统、暗鹰导弹发射车等等。
这种打法有啥好处呢?
因为美国及其盟友在第二、三岛链部署的各种军事据点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光用东风和长剑打,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把导弹库存耗光。而有了攻击-X这样的大航程、大载弹量、可重复使用的隐形轰炸机呢?就完全可以用滑翔弹这种低成本弹药,去进行覆盖式轰炸,大大提高打击效能。
甚至,攻击-X还可以当未来六代机体系中的“武库机”,携带歼36、歼50带不了的超远程PL17乃至PL21空空导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远程狙杀。
而且更关键的在于,攻击-X它便宜啊!估计成本只有B21的三分之一,就算面临损失,也完全可以接受!
这么一看,还要啥轰20啊,直接搞个几百架的攻击-X,全球都能横着走了!
显然,中国空军看得很清楚,中国需要的不是B2那种“机库皇后”,需要的是便宜、生产快速而且可以频繁出动扔导弹的“经济适用机”!
至于航程问题,也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在攻击X的同一个基地,还有一个翼展高达52米的飞翼无人机呢!
图片来自美国“战区”网站
这款飞翼无人机翼展更大,但没有攻击X那么长的弹仓,所以外界普遍认为,它可能是给攻击X配套的一款隐身飞翼无人加油机,用于和攻击X一起渗透美国的防空网。
有了它,攻击X就当之无愧成为一款洲际轰炸机了。
想象一下,当攻击X每天都带着惊雷1,在天上进行战备值班巡航的时候,就相当于中国真的把手枪顶在了美国的脑门上,五角大楼还不赶紧点几个披萨压压惊?
三
相比前两款,第三款隐身机要低调得多。
因为它是一款隐身教练机。
图片来自美国“战区”网站
说起来,这款飞机也不算第一次亮相,因为在央视《战鹰解码》栏目中,这款飞机已经在角落里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场了。
从10月28日网上曝光的照片来看,这款飞机大概率是在教-10“猎鹰”教练机基础上,发展出的隐身改进型“海猎鹰”。
改进了哪里呢?
最明显的就是从教-10的单垂尾改成了外八字的双垂尾,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垂尾高度,适配航母的机库。另一方面也可以优化飞机反尾旋特性,增强大迎角方向稳定性,这一点可能借鉴了美国F18战斗机的设计经验。
除此之外,海猎鹰的机身明显经过了隐身修型,机头改成了五代机标志性的菱形机头,舱门也做了锯齿式设计,原来的半圆形激波进气道改也进行了修型,隐身性更好。
而且因为巨大的边条翼刀设计,让它飞起来更像F18大黄蜂了,所以人送外号“超级小黄蜂”。
图片来自美国“战区”网站
那么,中国为什么在有了歼50、歼36、歼35、歼20之后,还要搞出这种从四代机底子上发展而来的隐身机呢?要知道,虽然海猎鹰做了隐身修型,但因为原始设计的原因,隐身性能必然比不上专业的隐身机,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
而这,当然要从海军的需求说起。
中国航母舰载机的发展故事大家都知道,是从苏联T10K3结合国产航电系统搞出来的,最终推出了世界唯一重型舰载战斗机歼15。
但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舰载机飞行员拿什么训练呢?
一般来说,教练机都是双座的,一个教官带着一个飞行员一起飞,能快速帮助飞行员适应起飞降落程序。
可是,歼15是单座的啊!
拿歼15来当教练机用,一方面是不安全,非常考验飞行学员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也着实有点暴殄天物,在一次次“砸向甲板”的降落中,巨大冲击力会一点一点折损歼15的使用寿命。
这样一来,搞出一款适合航母起降的舰载教练机就非常有必要了,就像美国的T-45C舰载教练机一样。
一开始,中国的方案是用教-9型教练机加个着舰尾钩凑合用,看起来倒不是不行,但教-9这个平台实在是太落后了,它本身是从歼-7平台上改出来的,无论是飞行性能还是操作结构(教-9是落后的机械传动,而不是电传操控),都差歼35差太远,就算飞行员从教-9平台上练出来了,再飞歼15仍然要面临巨大的适应成本。
所以,海军需要一款能在航母上起降、能大部分模拟歼35飞行性能和操作习惯,并兼具一部分作战能力的舰载教练机。
于是,海猎鹰应运而生,从它的双垂尾、粗壮的起落架、双前轮结构来看,它绝对就是为上舰而生的。
但问题在于,这仍然无法解释,为啥要做隐身修型?你一个教练机,要隐身性能干嘛?
而且,海猎鹰还增大了机头,明显是为大体积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而设计的,而且还增加了翼尖挂架。
图片来自美国“战区”网站
显然,海军并不想只把海猎鹰当教练机使用。
别忘了,虽然福建舰上有歼15和歼35了,可076两栖攻击舰上的舰载机,还没着落呢!
很多人把076视为一艘无人机航母使用,但谁规定无人机航母就不能上有人机的?
076搭配上海猎鹰,一方面可以辅助航母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076具备远海警戒和驱离的能力。
说实话,航母出去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不是干仗,而是警戒和威慑,发现敌机靠近马上起飞驱离。
076如果只配备无人机,那一些警戒驱离的任务就很难完成了。
但配备上海猎鹰之后呢?076的警戒驱离能力就大大提高了,可以把警戒圈撒到400公里之外,海猎鹰不仅可以利用携带的空空导弹有效吓阻前来试探的敌机,而且有必要时,也可以利用双座的优势,由后舱飞行员指挥无人机群远程奔袭作战。
就算遇上敌机的拦截,海猎鹰的隐身性能,也能对世界上大部分舰载机形成碾压。
这样一来,076就能完全当一艘航母使用了,如果076能大批量建造且配上低成本的海猎鹰的话,那就可以快速形成若干个轻型航母战斗群,改变现在中国中重型航母捉襟见肘的局面。
如果有必要的话,海猎鹰还能部署在永兴岛、美济岛等高温、高盐、高湿等条件恶劣的海岛机场,执行战备巡航和驱逐敌机的作战任务,反正它便宜多了,寿命降低也不心疼。
总之,海猎鹰的问世,让中国海军的武器库里面又多了一种新选择,面临的很多问题可能都要迎刃而解了。
再不济,把海猎鹰推到国际市场,去抢法国阵风、土耳其可汗、韩国KF21的订单,赚点小钱钱,也是很好的嘛!
四
从这三款隐身战机密集亮相来看,中国真的已经进入了隐身战机的“自由王国”。
曾经的隐身战机啊,多么高不可攀的代名词!一款动辄都要研发20年。
怎么现在被中国整的,像造电动车一样,一年出好几个新款呢?
说白了,还是因为中国的战机研发产业链高度成熟了。
造个隐身战机有什么难的?根据技术指标设计出来一个气动方案,做出模型拿到风洞里面吹一吹,气动方案合格就造个壳子,把雷达、战斗机、飞控、传感器等等成熟的货架产品装在上面不就行了?
现在的车企不就是这么玩的么?
当然,我们可以为今天中国战机的下饺子而欢欣鼓舞,但请大家记得,这种成熟的航空产业链的背后,藏着中国多么不堪的过去。
从1946年东北老航校像捡破烂一样,拼出中国第一批飞机。
到1950年一个老太太捐出自己准备养老的15块大洋,找苏联人去买米格15。
从1989年被美国人扣留中国送去升级的歼-8Ⅱ。
到1992年好不容易买来了苏27,还要承诺不部署在长江以北。
就是这些屈辱和无奈,让中国人在经历“剑不如人”的痛苦之后,自灵魂深处燃起了“铸剑卫国”的全民执念。
古有干将莫邪以身殉剑,今有全产业链上百万铸剑人筚路蓝缕、废寝忘食,抛洒青春甚至热血,一路坎坷蜿蜒前行,多少回摸索尝试,又几度跌倒重来,只为换来中国战机之剑,永烁寒芒。
中国航空工业的奋斗史,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缩影,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历经磨难后,重获技术自信、战略自信,并坚定走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这片天空,必将见证一个民族在复兴征程上更为恢弘的飞翔。
那么,在这种趋势下,未来中国的战鹰,会是什么样?
谁也不知道。
它们或许能装上更远的雷达,或许也能装载更远的导弹。
它们或许拥有激光之矛,也或许拥有近防之盾。
它们或许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也或许将模糊大气层内外的界限。
但无论如何,哪怕它们的轮廓多么难以想象,哪怕它们的外形多么科幻,它们的灵魂,永远清晰无比——
那是一个民族面向未来时,最为坚定的眼神。
以及,最为滚烫的热血,与信念。
相关文章
我手机屏幕在下班前十分钟跳了两下,是工位对面的王薇笑嘻嘻的表情包。 她把手机横过来,给旁边的人看,手背上还挂着一个手链,光在上面打了个小亮点。 “今晚...
2025-10-30 0
最近中美在马来西亚刚谈完,特朗普那边就有点松口的意思,咱们新华社紧接着就发了篇关于台海的文章,里面光“统一后”这三个字就提了7回——这事儿看着热闹,其...
2025-10-30 0
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认为,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新能源产业内卷之风,有望在AI重构能源系统的过程中终止。文 | 徐沛宇 编辑|黄凯茜新一轮的人工智能(AI...
2025-10-30 4
本文作者:星海舰长快年底了,又到了中国军工密集报喜,抢年终奖的时节。虽然距离年底还有2个月的时间,但这次报喜的分量却一点也不轻,就在最近几天,中国竟然...
2025-10-30 4
京武功夫如是说:松溪派内壮功法体系中有一个基功,与通背猿的膀子功,拍打功相近,虽不主修,闲暇之余也偶尔抱抱膀子,铲铲膀子。抱膀子是与大学同学交流所得,...
2025-10-30 3
每经记者:叶晓丹 每经编辑:陈柯名,魏文艺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位的宗馥莉,现在是宏胜集团的总裁。 10月29日,据“宏胜—成长天地”微信公众号,宏胜...
2025-10-30 5
“老公把微信当公告栏,情人把备注改成小猫咪”,这条把中年妻子出轨推上热搜的留言,戳破了一个公开却没人敢直说的伤口:不是想疯,是太久没人把她当活人。20...
2025-10-29 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浙江游戏大厅辅助器随意选牌,以及app浙江游戏大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浙江游戏大厅亲友圈的记...
2025-10-29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