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仙逝,告别仪式定于八宝山举行,这使得不少人猜测他会在此处安葬。然而,昨日的告别仪式堪称 “极简”。现场既没有挽联悬挂,也未奏响哀乐,还谢绝了...
2025-10-24 0
台海局势紧张,地缘政治与高科技产业深度捆绑,这一次,箭头指向了全球最核心的产业命脉——芯片。
2024年,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向美国做出承诺:一旦台海冲突升级,将“远程瘫痪”部署在台湾地区的台积电EUV光刻机。科幻电影中技术被武器化的桥段,在现实世界中映射出了完美范例。
一个原本用于维护维修的远程诊断系统,变成了操控全球科技命脉的“红色按钮”。这场看似技术层面的操作,背后却藏着一场更大的博弈。
EUV光刻机是当今最复杂精密的工业设备之一,只有阿斯麦能造,全球独此一家。台积电拥有上百台,靠它们制造出苹果、高通、英伟达等巨头的核心芯片。但问题也就出在这“只能依赖”的垄断局面上。
阿斯麦的远程控制功能并非新鲜事。每一台EUV光刻机都内置智能维护系统,具备远程监控、诊断、升级能力。本意是服务客户,现实中却成了“后门”。
如果阿斯麦锁死系统,或者断供关键配件,这些动辄上亿的机器就成了“高科技废铁”。维护频率高、依赖性强,是阿斯麦掌控话语权的底气。
更微妙的是,行业内对此心照不宣。曾任职半导体设备公司的工程师透露:“远程关机功能技术上并不复杂,只是没人愿意公开承认。”而现在,美国却把这张底牌直接摊在桌上。
这就像你买了一辆跑车,结果发现车钥匙其实在别人手上。阿斯麦的行为,等于告诉世界:在关键时刻,它可以听命于“遥控器”持有者,而不是设备的使用者。
这场光刻机“拔电门”的戏码,导演还是美国。阿斯麦虽然是荷兰公司,但谁出的钱多,谁说了算。其最大股东是美国资本国际集团和贝莱德,两者合计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再加上EUV光刻核心技术部分来自美国,包括光源、镜头与软件模块,阿斯麦早已不是一个“纯欧洲企业”。
阿斯麦CEO温宁克虽然曾抱怨“美国管得太多”,但现实是,一旦美国开口,荷兰政府也只能配合。2023年荷兰对中国出口高级光刻设备设限,就是在美国强压下的结果。外交层面嘴上说“自主决策”,实际行动却是“站队表态”。
美国的算盘并不复杂:掌控台积电,就是掌控全球高端芯片供应链。台积电不是“盟友”,而是“棋子”。彭博社透露,美国私下要求阿斯麦与台湾当局配合,在台海冲突爆发时,立刻终止关键设备运转。
这种“自毁芯片圣地”的设想,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从“炸毁台积电”到“远程瘫痪”,华盛顿的剧本早就写好了。
表面上是预防战争,实质上是把芯片当成战略武器,在地缘政治中反复操演。
台积电虽然是全球最强的芯片代工厂,但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它的角色越来越像是被动站位。一方面,它是苹果、高通、AMD等企业的“芯片心脏”,另一方面,它也是地缘博弈的“人质”。
为了降低地缘风险,台积电已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地扩建工厂,但最先进的工艺仍牢牢掌握在台湾地区。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冲突,全球最前沿的芯片产能可能瞬间归零。
美国嘴上说得好听,支持台积电“去风险”,但背后真正的意图,并不是提升台积电的安全性,而是将其“芯片命脉”转移进美国本土。
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工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美国不仅提供巨额补贴,还要求将核心技术人员迁入美国。这种“技术吸血”式的保护,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掌控。
而阿斯麦的“远程瘫痪”计划,更是把台积电推向了战略高危区。被美国“保护”的方式,可能就是把它先锁死。
面对这种“别人掌钥匙”的局面,中国并没有坐以待毙。近年来,中国芯片产业在压力中逆势突破,逐步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
2024年,中国芯片设备自给率突破13%,尤其在蚀刻、清洗等工艺设备上已接近国际主流水平。上海微电子交付28纳米光刻机,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在推进自主EUV光源实验。
这些进展虽然离“全面替代”还有距离,但方向已经明确:不再等别人开锁,而是自己造门、打造钥匙。
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资金支持不断加码。2024年中国第三期“大基金”注资超过3400亿元,几乎是前两期总和。这意味着中国芯片产业从“项目式突围”转向“体系化突破”。
与之对比,美国虽然投入390亿美元搞“芯片法案”,但真正落地项目寥寥。亚利桑那州台积电工厂因技术人员短缺、工期延误等问题频频被媒体曝光,反倒成了“烧钱样板房”。
而中国芯片厂则在加速扩张。2024年上半年,中国共制造芯片362亿颗,相当于全球每天四颗芯片有一颗“中国造”。这种制造力,不靠说大话,而是靠实打实的产业链硬实力。
阿斯麦这次“摊牌式”的承诺,其实已经触碰了全球产业链的底线。当技术控制权变成政治筹码时,信任就成了最大稀缺品。
不少国际客户已经在重新评估对阿斯麦的依赖。一旦客户普遍担忧“关键时刻设备被锁死”,那就是一场信任危机的连锁反应。效率高的全球化供应链,可能因此变成分裂化的区域市场。
而阿斯麦自己也尝到了苦果。自2023年开始,其在中国大陆的订单连续下滑,2024年几乎每个季度财报发布日都是股价暴跌日。荷兰国内也有声音质疑:为什么要为了美国的战略焦虑,牺牲自己的产业布局?
这场技术“拔插头”风波,可能只是开始。它提醒全球:靠单一垄断的关键设备,就像把命脉交到别人手里。一旦这个人拿你当“杠杆”,你就失去了选择权。
阿斯麦答应美国“随时拔电”的承诺,把台积电推到了风暴中心,也把全球芯片产业链的脆弱结构暴露得一览无余。技术原本是造福人类的工具,但当它变成地缘博弈的工具,它就不再中立。
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启示不是愤怒,而是清醒:不能让关键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只有掌握了自己的核心设备、核心软件、核心标准,才有真正的技术安全。而对全球来说,靠一家公司、一个国家维系核心设备供应,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未来的半导体产业,注定不再是阿斯麦一家独大。技术霸权可以施压一时,却无法封锁永远。真正让世界变得安全的,不是“摁下关机键”,而是让每个国家都有开机的能力。
相关文章
杨振宁先生仙逝,告别仪式定于八宝山举行,这使得不少人猜测他会在此处安葬。然而,昨日的告别仪式堪称 “极简”。现场既没有挽联悬挂,也未奏响哀乐,还谢绝了...
2025-10-24 0
宗馥莉辞职风波后,经销商到底是继续做“娃哈哈”,还是单干“娃小宗”,终于有了答案。 据第一财经报道,有山东娃哈哈经销商证实,已经接到宗馥莉所控股的宏胜...
2025-10-24 0
北京体书法创始人陈培华书获10万元奖金对联莫言出上联“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宋珂嘉作为00后,巧妙对出下联“自井壁及井毕角星张”,赢得10万元奖金。...
2025-10-24 2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张升民简历张升民,男,汉族,1958年8月生,陕西武功人,1978年2月入伍,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
2025-10-24 3
杨振宁先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市民送别杨振宁2025年10月24日上午9时,杨杨振宁...
2025-10-24 2
台海局势紧张,地缘政治与高科技产业深度捆绑,这一次,箭头指向了全球最核心的产业命脉——芯片。2024年,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向美国做出承诺...
2025-10-24 4
四人相约饮酒吃饭,一人因不喝酒先行离开,随后第二人因身体不适也离开,剩下张某和杨某继续喝酒,过程中饭店老板曾听到包间内有吵闹声以及杯子摔碎的声音,随后...
2025-10-24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