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还听说拆迁,怎么现在一点动静也没有,还拆不拆?”有人羡慕地说:“上海东安一村拆迁,一平米补13万,我这要是也能按这个价,我马上搬!”也有人纠结:...
2025-10-12 0
贸易战的火,终究还是烧到了大海上。
当所有人的目光还盯着芯片和关税的时候,中国交通运输部却在10月10日甩出了一份公告:从4天后的10月14日开始,对特定美国船舶停靠中国港口,一律按吨位加收“船舶特别港务费”!
这是对178天前美国率先挑衅的回击。
实际上,早在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就以 “301 调查” 为由,瞄准了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业。
并且,还单方面宣布,要从10月14日开始,对中国的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不仅如此,按照美方的计划,这笔费用甚至要分阶段涨价,到2028年,每净吨最高要收140美元。
而这明摆着就是想用温水煮青蛙的法子,一步步把中国船只的成本给加上去。
面对这种典型的单边霸凌,在长达178天的冷静评估后,中国在10月10日拿出了自己的方案,针尖对麦芒,而且玩得比对手更深一层。
中国的反制,生效日期同样定在10月14日,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时间上分毫不差。收费标准也是阶梯式增长:从2025年10月14日起,每净吨收400元人民币。
之后,在2026年、2027年和2028年的4月17日,这个数字会依次跳到640元、880元,最终在2028年达到每净吨1120元人民币。
按汇率算,这1120块钱,跟美国定的140美元上限,几乎就是一回事。
不过,玄机就在这阶梯式的设计里,因为它等于公开告诉美方,我给你留了调整政策的窗口期。
每一个价格上调的节点,比如2026年4月,都是一个重新谈判的机会。你要是还一意孤行,那对不起,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而这套打法,就既避免了“休克疗法”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毁灭性冲击,又保留了用斗争求合作的可能,远比一次性把价格顶到头的做法要老练得多。
如果说对等的收费标准是表态,那具体的执行细则,就更是把战术玩明白了。
中国的公告可不是简单地对着挂美国国旗的船收费,它明确规定了五类必须交钱的船舶:美国实体拥有、运营、悬挂美国旗、在美国建造,以及美资控股25%以上的船舶。
在全球航运圈,为了避税和规避监管,把船注册在巴拿马、利比里亚这种“方便旗”国家是常规操作。
可中方这第五条规定,却让这些财技瞬间失效了。
管你船上挂的是巴拿马旗还是利比里亚旗,只要查到背后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资本,到了中国港口,就得老老实实交钱。
这一招,就打到了美国资本的痛点上,让所有想通过法律和金融技巧躲避制裁的企图,都成了泡影。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反制措施还设计得相当“人性化”。公告里有两条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体现了反制的精准与节制。
第一,“船舶在同一航次挂靠多个中国港口的,仅在首个挂靠港缴纳船舶特别港务费”。
比如,一艘美国船计划在中国停靠上海、宁波、深圳三个港口,它只需要在第一站上海把钱交了就行,后面两站不用再交。
这就避免了重复罚款,也表明中方的目的在于对等反制,而不是要搞垮航运。
第二,“同一艘船舶,一年内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不超过5个航次”。
这等于给频繁往返的船只设了个“年度上限”,就算你这艘船一年跑中美航线跑得再勤,交的钱也是有封顶的。
中方的目的就在于施加持续且可控的压力,让你感到痛,但又不是要把你彻底踢出局。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为什么要冒着推高本国通胀的风险,非要在海运上搞事呢?收那点港口费,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然不是。
美国的造船业,尤其是商业造船,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就开始衰落。
2010 年至 2023 年这 13 年里,美国仅有 7 个造船厂,总共建造了 41 艘大型商船,平均每年不到 4 艘。
到了2024 年,美国船厂建造的商船甚至不足 10 艘,而中国建造的超过 1000 艘。
美国造船成本极高,是中国的 3-5 倍,新船报价高出 40% 以上,且面临工人短缺、基础设施跟不上等问题,导致其在全球商业造船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力。
产量在全球排不上号,海军造船也问题频出。
以星座级护卫舰 “星座” 号为例,2020 年威斯康星州的一家船厂签下建造合同,原计划 2026 年下水,成本控制在 13 亿美元左右。
但从 2022 年年中动工到 2025 年 9 月,进度仅为 10% 多一点,船体重量超标 759 吨,交付时间推迟到 2029 年,至少晚了三年,预算也从 13 亿飙到 19 亿以上。
美国海军造船还存在人力短缺、零部件供应不稳定、工艺流程效率低下等基础性问题,导致潜艇和水面舰艇的建造速度无法满足军方要求。
眼看着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十六年霸榜全球第一,市场份额超过50%,华盛顿的焦虑可想而知。
所以,美国这次的301调查和港口收费,实际上是想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增加使用中国船舶的成本,为人为地给自家那些又贵又慢的船厂创造市场空间。
这跟之前喊的“美货美运”口号,是一个路子。本质上,就是想用政策壁垒,去对抗自己早已丧失优势的市场规律。
但问题是,市场规律不是靠行政命令就能扭转的。
中国敢这么硬气地跟美国在海上掰手腕,靠的绝不仅仅是勇气。过去我们总说中国是“造船大国”,但现在,这个“大”字前面,完全可以加上一个“强”字。
关键就在于,中国在LNG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船型领域实现全面突破。
当你的对手不仅在规模上碾压你,更在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可控,甚至开始引领行业标准时,任何贸易壁垒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种深度捆绑的现实,让美国根本找不到短期内的替代方案。
相关文章
“前年还听说拆迁,怎么现在一点动静也没有,还拆不拆?”有人羡慕地说:“上海东安一村拆迁,一平米补13万,我这要是也能按这个价,我马上搬!”也有人纠结:...
2025-10-12 0
膝盖比朋友圈先报废,才是成年人最惨的社死现场。 上周北京奥森,一个穿新款亚瑟士智能跑鞋的姑娘,跑着跑着被手机提醒“足内旋15°,建议减速”,她当场愣...
2025-10-12 0
“跑个步而已,怎么又把膝盖跑废了? ” 昨晚刷到一条热帖:北京朝阳公园,一位 32 岁程序员戴着 3 千块的新表,跟着线上课冲 10 公里,第二天...
2025-10-12 0
“今天不跑,明天就废”——这话在跑圈里像咒语,谁都不敢停。 可上周北京奥森一位全马330的大神,连刷21天打卡,第22天膝盖肿成馒头,医生一句“肌腱...
2025-10-12 0
据蓝鲸新闻报道,10月10日,宗馥莉辞去娃哈哈董事长等职务,将全力打造新品牌“娃小宗”,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的品牌“娃小智”也于...
2025-10-12 0
爱否回收助力活动规则1. 活动参与方式:用户在爱否回收平台完成下单后,即可参与本次助力活动,通过分享专属链接邀请好友助力,开启设备加价之旅。2. 加价...
2025-10-12 0
文 | 白鲸出海当 AI 陪伴产品也开始走“养成系”。前不久,我们在收集新闻时,发现一款名为「AI 男子」的女性向 AI 陪伴项目正式上线,主要理念是...
2025-10-12 0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领域之一,而作为其核心支撑的 AI 芯片行业,更是备受瞩目。众多国产 AI 芯片企业订单如雪花般纷至...
2025-10-1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