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热点资讯 2025年10月26日 16:36 4 cc

历尽千帆,不坠青云!

2025年10月24日星期五早上9:00,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正式举行,这里是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现场自发前来告别的群众早早就排起了长队,队伍大概有百来米长。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现场的人源源不绝,拿起手机从山头拍到山脚,每一个人都神情肃穆,身穿黑白灰等颜色的衣服,只为了送这位先驱者最后一程。

其实早在清晨的六点多钟,这里就已经有了大批的市民等候,停车场在八点左右就已经爆满。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现场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人山人海,却每个人都保持着肃穆沉默,大家有序进场又快速地离开,全程没有造成任何嘈杂。

这个队伍之中不仅仅有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还有曾经和杨振宁是同事的学者,以及远道而来只为见他最后一面的外国友人。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除了八宝山,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吊唁处也是人满为患,这里是先生生前工作的地方,清华大学特地准备了灵堂,供校友和学子们在此吊唁。

灵堂的布置一如杨振宁先生的风格,低调、朴素,只有照片和黑色的幕布,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手中都会拿着一束或白或黄的菊花,现场的亮色全部都是前来吊唁的人们献上。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这场告别仪式结束后,也有了一个令人心中轻松一点的消息,那就是杨振宁先生的好友邓稼先也葬于此处,两人的墓地刚好挨着。

看到这一消息,也把人拉回了很久之前杨振宁悼念邓稼先的时刻,杨老对着邓稼先先生的遗像说:“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两个人之间是跨越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少年同窗、长大别离,却因为有相同的强国目标殊途同归。

这场举行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是我们的告别,但也是他们挚友间相隔39年的重逢。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两人的遗体都下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这里是革命先烈还有领导人长眠的规格最高的陵园,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的公墓实行有限开放政策,每一个希望前往吊唁革命先烈的群众都需要在工作日预约,并且接受检查后进入。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禁止网络直播的,进入时也需要穿着素色服饰,并且不能大声喧哗,保证了这里的庄严环境,也十分具有教育和纪念意义。

杨振宁先生对国家的贡献,在专业领域做出的成就不可估量,同时这位103岁的长寿老人也是物理届堪称“桃李满天下”的导师。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他的理论引领了一代人的发展,正因如此在杨振宁先生逝去之后,才会有如此多的集体、个人想要献上敬意。

杨振宁先生生前工作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他逝世后设置了“缅怀室”,开放7天供所有人瞻仰缅怀。

清华大学调整了自己的官网为黑白配色,将“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设置成了官网封面。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北京大学同样表示了沉痛,在杨振宁先生离世后的10月19日,发表了悼念文章《向宇宙问路,杨振宁先生一路走好》。

在1984年时,杨振宁先生获得了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的称号,并且杨振宁先生还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的大学“西南联大”的校友。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香港中文大学同样悲痛,校长卢煜明称呼杨振宁为“无数科学家景仰的泰斗”,并且在校史馆建立了调研室,开放公众悼念。

全校人员在遗体告别仪式的前一天举行了哀悼活动,管理层教职员全体肃立默哀一分钟,并有不少学子在校内的杨振宁雕塑前献花。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送上花圈表示哀悼,和杨振宁是40年老友的物理系名誉教授陈方正在吊唁册题字。

除了各大高校之外,莫言也在自己的账号发文悼念了杨振宁,称“大师归去,高见永存”。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并且题诗一首:港岛悲闻坠大星,满天秋雨叶飘零。先生原本仙乡客,归去犹留百世馨。

落款处能看到莫言自称“晚生”,莫言对这位曾是物理领域开拓者的院士表达了极高的尊重,还说未来或许有机会写长文寄托哀思。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杨振宁先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而莫言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们之间也曾有过四次相见。

最令人感动的一次是在2013年,那年莫言被评价为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91岁高龄的杨振宁依旧上场推介。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莫言还亲撰了一副对联表达感谢:“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粒子之微”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杨振宁对两人的评价也很有意思,他说两人是走了不同的道路,一个走了科学的路,一个走了文学的路。

莫言则非常恭敬的表示,杨先生是毫无疑问的天才。

两人相差33岁,却都在自己的领域得到了最高荣誉,为国争光,互相看待彼此之间又何尝没有一种同道中人的惺惺相惜呢。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跨越了两个世纪,连接了中西文化。

他是我国的科学瑰宝,他的离世让各界顶尖学者都发自内心的悲痛。

您对于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您在评论区给出意见。

本文信源:央视新闻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津云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长江云新闻

杨振宁追悼会:与邓稼先“重聚”,送别队超百米,莫言写诗忆缘分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