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美实验室新招太绝!硬把分子变内鬼,偷拍镭核藏着的宇宙偏心了?

排行榜 2025年10月28日 06:33 5 cc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

美实验室新招太绝!硬把分子变内鬼,偷拍镭核藏着的宇宙偏心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将分子转化为微型对撞机,得以窥见原子核内部,此项突破或将揭示宇宙存在的根本原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提出一种新方法,利用原子中的电子作为分子内部的“信使”,来研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该团队在10月23日发表于美国《科学》期刊的一项研究中,精确测量了镭原子电子的轨道能量——这些电子通过化学键与氟原子结合,形成氟化镭。他们利用分子环境模拟出微观的粒子对撞机,限制镭原子电子的运动,从而提高了电子短暂穿过原子核的概率。

传统的核内部研究依赖长达数公里的加速器,通过加速电子束撞击并击碎原子核。与此不同,这种以分子为中心的新方法,提供了一条在紧凑的桌面级设备上直接探测原子核内部的途径。

美实验室新招太绝!硬把分子变内鬼,偷拍镭核藏着的宇宙偏心了?

台式方法探测核内“信息”

研究人员通过镭单氟化物追踪了镭原子电子在分子内的运动能量。他们观察到微小的能量偏移,由此推断部分电子曾短暂进入原子核,并与内部物质发生了相互作用。当这些电子离开时,它们保留了能量上的变化,实质上携带了揭示原子核内部特征的“信息”。

**该方法为测量原子核内部的“磁分布”开辟了新途径。**在原子核中,每个质子和中子都像微型磁铁,其取向取决于粒子排列方式。研究团队计划首次运用此技术绘制镭元素的磁分布图,这一突破或能解答宇宙学的核心谜题:为何宇宙中物质远多于反物质。

“我们的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些研究旨在测量核层面的基本对称性破坏现象,”论文合著者罗纳德·费尔南多·加西亚·鲁伊斯表示,“这可能为现代物理学最紧迫的问题提供答案。”

物质-反物质失衡与镭元素的作用

根据现有认知,早期宇宙中的物质与反物质应近乎等量存在。然而,当今可观测到的几乎所有事物,都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物质。

这一现象与标准模型的预期相悖,这表明需要一种额外的基本对称性破缺机制,来解释反物质的稀缺。此类效应可能存在于某些原子核内,镭元素便是典型代表。

与接近球形的大多数原子核不同,镭原子核呈现出不对称的梨形结构。理论学家预测,这种几何形态能显著放大对称性破缺的信号,使其具备可观测性。

“镭原子核被预测能放大这种对称性破缺效应,因为其核电荷与质量均呈不对称分布,这相当罕见,”加西亚·鲁伊斯指出。其研究团队专注于开发探测镭原子核基本对称性破缺迹象的方法。

构建超灵敏分子实验:窥探镭原子核内部

通过窥探镭原子核内部来检验基本对称性,极具挑战性。

“镭具有天然放射性且寿命短暂,目前我们仅能微量制备氟化镭分子,”论文第一作者谢恩·威尔金斯指出,“因此需要极其精密的技术才能实现测量。”

研究团队发现,将镭原子嵌入分子结构,可有效约束并放大其电子的行为。

“当放射性原子置于分子内部时,其电子所受的内场强度,比实验室可施加的场强高出多个数量级,”研究合著者西尔维乌-马里安·乌德雷斯库解释道,“某种程度上,分子如同微型的巨型粒子对撞机,使我们更有机会探测镭的原子核。”

美实验室新招太绝!硬把分子变内鬼,偷拍镭核藏着的宇宙偏心了?

能量位移揭示电子-原子核碰撞

研究人员通过镭原子与氟化物原子的结合,制备出氟化镭单分子。在这种分子中,镭原子的电子受到有效挤压,从而显著提升其与镭原子核发生短暂碰撞的概率。

随后他们将分子捕获并冷却,引导其穿过真空腔室,并使用针对分子特性定制的激光进行照射。该装置实现了对单个分子内部电子能量的精确测量。

测量结果显示,电子能量与未进入原子核的预期值存在细微差异。尽管能量变化仅相当于激发分子所用激光光子的百万分之一,却为电子与镭原子核内质子及中子发生相互作用提供了明确证据。

“已有大量实验测量过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我们清楚这些相互作用的形态,”威尔金斯解释道,“但当我们精确测量这些电子能量时,结果与假设电子仅在核外相互作用的预期不符。这表明差异必然源于电子在原子核内的相互作用。”

“我们现已获得核内采样的实证,”加西亚·鲁伊斯表示,“这如同测量电池内部的电场——外部电场可被轻易测得,但内部电场测量难度极高。而我们如今正能实现后者。

下一步:绘制力分布图与检验对称性

团队计划将新方法应用于绘制原子核内部力的分布图。在此前的实验中,镭原子核在高温下以随机取向存在于分子内部。加西亚·鲁伊斯及其合作者希望通过冷却分子并控制梨形原子核的取向,从而精确绘制其内部结构,追寻基本对称性的破坏迹象。

“含镭分子被预测为探测自然基本对称性破缺的超敏感系统,”加西亚·鲁伊斯指出,“如今我们已掌握了实现这一探测的方法。”

桌面上的分子对撞机,最终指向了宇宙诞生之初的谜题。物质为何会“战胜”反物质,构成了我们所知的世界?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隐藏在那个微小、不对称的梨形原子核中。人类对“存在”的追问,也因此有了新的、可被观测的路径。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也有自己的经历或思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