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28日 16:38 4 cc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前言

1996年5月的北京华龙街,一家名叫"毛小青美食城"的湘菜馆悄悄开张了。

没人知道这个低调的女老板究竟是谁,更没人想到她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遭遇断水断电、被人砸店、厨师挨打等一系列欺凌。

身边的朋友急得不行,一个劲儿劝她:"你就说出来啊,让那些人知道你是谁,看他们还敢不敢动你!"可她每次都摆摆手,一句话把人噎回去:"解决问题是靠名字还是靠法律?"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这个倔强的湘妹子到底是谁?她为什么宁可餐馆被砸得稀烂,也不肯亮出那个足以震慑所有人的身份?

从韶山到军营,这姑娘从小就不走寻常路

毛小青1954年出生在湖南韶山,父亲毛泽连是毛主席的堂弟。

说起这位父亲,那可真是个硬骨头。

当年搞地下工作,双眼都给弄瞎了,新中国成立后组织要给他安排职务,他愣是不要,拎着铺盖卷就回韶山种地去了。

这位父亲对孩子们的管教那叫一个严,家里有条铁律:谁要是在外面提"毛主席是我们亲戚",回家非挨揍不可。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有人想给家里送礼,门都不让进。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长大,毛小青打小就明白一个理儿:姓毛不代表啥,靠自己才是真本事。

1969年国庆20周年,15岁的毛小青进京探亲,这是她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小姑娘那会儿正是一腔热血的年纪,开口就说想当兵保家卫国。

毛主席听了没有立马答应,而是语重心长地说:"当兵是好事,但得有文化。

你先回去好好读书,把书念明白了再说。"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毛小青回到湖南后埋头苦读,高中毕业凭着自己的真本事考进了湖南军区,成了一名通讯兵。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穿上军装那天,她心里想的不是"我是谁的侄女",而是"我终于靠自己的能力站在这儿了"。

1976年转业后,她被分配到湖南广播设备厂的工程技术部门干活,踏踏实实做个技术员。

半路出家搞餐饮,谁说女子不如男

1983年前后,毛小青的人生轨迹来了个大转弯。

她被调到湖南省旅游局下属的东方宾馆,当上了副总经理助理,主管餐饮这一块。

说实话,从技术岗位突然跳到餐饮管理,这跨度可不小。

但毛小青就是有股子韧劲,不懂就学,从采购食材到厨房管理,从成本核算到菜品研发,她一样一样地琢磨,一点一点地摸索。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那些年在宾馆干餐饮,她把湘菜的门道摸了个透。

哪道菜该用什么火候,哪种食材配什么调料,哪个季节适合推什么特色菜,她心里都有本账。

更重要的是,她把韶山老家那些传统的做法都记在了脑子里,那些毛家人爱吃的家常菜,那些充满烟火气的乡土味道,都成了她日后的宝贝。

1996年初,堂妹李讷给她打了个电话。

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两人虽然辈分上是堂姐妹,但感情一直不错。

李讷在电话里说:"小青,你来北京开个毛家菜馆吧,让更多人尝尝咱们韶山的味道。"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这个提议让毛小青心动了,可她心里也清楚,这事儿不简单,北京不比长沙,开餐馆得面对的困难肯定不少。

北京城里开张,没想到噩梦才刚开始

1996年5月,毛小青带着积蓄和一腔热情来到北京华龙街,租下一处店面,挂上"毛小青美食城"的招牌。

装修的时候,她特意按照韶山老家的样子布置了一个"韶山厅",墙上挂着老照片,摆设都是那个年代的物件,一比一还原。

她想让来吃饭的人不光尝到湘菜的味道,还能感受到那份质朴的情怀。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开业头几个月,生意还算说得过去。

湘菜在北京本来就有市场,加上她用料实在,味道正宗,慢慢积累了一些回头客。

可好景不长,麻烦一个接一个地来了。

先是房东突然变脸,说当初签的合同有问题,要重新谈条件。

毛小青拿出合同对照,发现对方耍了花招,里面有好几处条款被偷偷改过。

紧接着,水电开始频繁出问题。

今天停水,明天断电,三天两头来这么一出。

最狠的一次,连续停了四天电,冰柜里的食材全坏了,几千块钱的东西眼睁睁地烂在那儿。

厨师们气得想去找房东理论,毛小青拦住了:"别冲动,咱们走正常程序,该报警报警,该找物业找物业。"

更过分的还在后面。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餐馆旁边新开了家洗浴中心,对方看上了这块地盘,想把毛小青挤走。

先是派人过来找茬,说餐馆的客人扎了他们的车胎,要毛小青赔钱。

毛小青调出监控证明清白,对方恼羞成怒,直接带了十几个人冲进餐馆,见人就打,三个厨师当场被打伤,店里的桌椅板凳砸得一塌糊涂。

朋友急了,她反倒更冷静了

那天砸店之后,餐馆里剩下的员工都吓坏了,有几个直接提出要辞职。

朋友们听说这事,纷纷跑来出主意。

有人说:"小青,你这是何苦呢?你就站出来说一句话,告诉他们你是谁,保管那帮人吓得屁滚尿流!"还有人着急地劝:"都这样了你还撑什么?亮明身份不丢人,保护自己才是正事!"

员工里也有人憋不住了,跟毛小青建议:"老板,您要是不方便说,我们去说也行啊。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让那些欺负咱们的人知道您的背景,他们肯定不敢再闹了。"

甚至有客人听说了这事,私下里跟她说:"我认识几个路子硬的朋友,要不要帮你摆平这事?"

面对这些好意,毛小青每次都笑着摇头:"谢谢大家关心,但这事我有数。"

她把大伙儿叫到一块,认认真真地说:"开餐馆遇到麻烦,是该用我的名字去吓唬人,还是该用法律来解决问题?如果今天我靠身份把事情摆平了,明天是不是还要继续靠这个?那我开餐馆的意义在哪儿?"

这话说得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有人小声嘀咕:"话是这么说,可对方不讲理啊。"

毛小青听见了,沉声说:"他们不讲理,不代表我也要不讲理。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我父亲当年两眼都瞎了,还坚持回韶山种地,拒绝组织的照顾。

我要是遇到点困难就拿身份说事,对得起他老人家吗?"

最难的时候,店里只剩三个人

接连的打击让餐馆的生意一落千丈。

客人听说这里总出事,很多人不敢来了。

员工走了一批又一批,到最惨的时候,偌大的餐馆只剩下三个人:毛小青自己,一个厨师,一个服务员。

那段日子,毛小青白天当服务员端菜倒水,晚上关门后做清洁工打扫卫生,深夜还得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算账,排第二天的班。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手上磨出了泡,腰也累得直不起来,但她咬牙坚持着。

厨师看不下去,劝她:"老板,要不咱们关门算了,这样下去你身体吃不消。"

毛小青擦了擦额头的汗:"关门容易,可关了之后呢?我不能让那些欺负咱们的人看笑话,更不能让他们以为只要使横就能赢。"

她开始主动出击,把所有证据整理好,该报警的报警,该起诉的起诉,该找相关部门投诉的投诉。

房东违约的事情,她拿着合同和录音去找律师;断水断电的问题,她向物业和供电部门反复投诉;砸店打人的事,她让受伤的厨师去医院开具伤情证明,配合警方调查。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这些事情处理起来费时费力,有时候跑一天下来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但毛小青心里明白,只有把每件事都按规矩办,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果然,随着各个部门的介入,那些欺负人的家伙开始收敛了,房东老老实实履行合同,洗浴中心那边再也不敢找茬,派出所还专门派人来巡查过几次。

凭本事吃饭,这才是硬道理

事情慢慢平息下来,餐馆也开始恢复元气。

毛小青没有因为度过难关就松懈,反而更加用心地琢磨怎么把餐馆做好。

她知道,光靠守着"毛小青"这个名字吸引不来真正的客人,只有拿出真本事,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她把菜单重新设计了一遍,保留那些最地道的湘菜,又根据北京人的口味做了些调整。

红烧肉要肥而不腻,辣椒炒肉要辣得够劲但不能太猛,剁椒鱼头要鲜嫩入味。

每道菜她都亲自试吃,不满意就让厨师重新做,直到达到她心里的标准。

服务这块,她也抓得很细。

服务员要笑脸相迎,但不能太过热情让人不自在;上菜要及时,但不能催促客人点菜;结账要准确,找零要双手递上。

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积累起来就是口碑。

慢慢地,客人又回来了,而且比以前更多了。

大家不是冲着"毛小青"这个名字来的,而是冲着这里的菜好吃、环境舒服、服务周到。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每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这天,毛小青会亲自下厨,给每位来店里吃饭的客人煮一碗长寿面。

她系上围裙,挽起袖子,站在灶台前一碗一碗地煮,一碗一碗地端出去。

客人们端着热气腾腾的面,心里暖洋洋的,觉得这碗面里有种特别的味道,那是用心和情怀熬出来的。

赚了钱不忘本,这才是毛家人的样子

餐馆站稳脚跟后,毛小青的日子好过多了,可她自己的生活依然简朴得很。

穿的衣服都是普通牌子,吃的也就是家常便饭,从来不讲究排场。

但她对需要帮助的人却格外慷慨,逢年过节就往红军小学、贫困地区的学校、孤儿院寄钱,一寄就是好几年。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有人问她:"你这样捐钱,自己不攒点养老钱?"她笑着说:"我能吃饱穿暖就行了,那些孩子需要读书,需要改变命运,我这点钱用在他们身上更值得。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可背地里她捐了多少钱,帮了多少人,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餐馆里的"韶山厅"成了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后人聚会的地方。

大家来这里不光是吃饭,更多的是追忆往事,聊聊长辈们当年的故事。

墙上那些老照片,桌上那些朴素的摆设,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

毛小青喜欢听大家聊天,偶尔也会讲讲父亲的故事,讲讲自己小时候在韶山的生活。

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咱们这一辈人,不能光吃老本,得干出点自己的样子来。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长辈们打下江山不容易,我们守着这份家业,更要对得起这个姓氏。"

这话听起来朴实,可细想起来分量很重。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件事:传承不是靠打旗号,而是靠实实在在的付出。

结语

毛小青这个女人,用几十年的人生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她可以在最困难的时候亮出身份化险为夷,但她选择了最笨也最踏实的办法——靠法律,靠实力,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毛主席侄女北京开饭店,多次被砸,朋友劝她公开身份,但被她拒绝

这份倔强和坚持,不正是她父亲当年拒绝照顾回韶山种地的翻版吗?不正是毛主席当年教导她"先读书再当兵"的精神延续吗?开餐馆这件事本身不稀奇,稀奇的是她明明可以走捷径却偏要走正道,明明可以躺赢却偏要站着挣钱。

这样的毛家后人,才真正对得起那个沉甸甸的姓氏。

信息来源:

《湖南省志·人物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档案资料(1954-1996)

《中国红色餐饮发展史料汇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年)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登记档案(1996-2000)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