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娃哈哈千名员工集体诉讼背后:宗馥莉的‘去娃哈哈化’战略争议!

排行榜 2025年10月11日 03:38 1 admin
娃哈哈千名员工集体诉讼背后:宗馥莉的‘去娃哈哈化’战略争议!

作者 | 十三妹

国庆长假的最后两天,宗馥莉再次被推风口浪尖。

网传娃哈哈现任掌门宗馥莉以及30多名核心管理层被带走调查。

随后娃哈哈紧急辟谣,称传言子虚乌有,用心险恶。但这起缘于其心腹严学峰被查的谣言,仍然被认为“无风不起浪”。

不管怎么说,当“18家关联公司涉案”的名单在坊间流传,当“千名员工集体诉讼”的诉状叠成山峦,风暴眼中心,正是那位被外界贴上“铁血继承人”标签的宗馥莉。

先说“宏胜化改革”。宗馥莉2018年接棒后,把父亲“布鞋文化”里最核心的“家厂一体”模式,一刀劈成“体外循环”:

——产能:把原来娃哈哈集团12家老厂(平均工龄25年)全部关停,订单转给宏胜系新建的智能工厂;

——渠道:把“联销体”预付款从“集团账户”改成“宏胜账户”,经销商打款不再进娃哈哈,而是进宏胜;

——商标:把387件“娃哈哈”“营养快线”“AD钙奶”商标,以“许可使用”方式授权给宏胜,每年收1%品牌费。

这套操作,资本市场给它起了个学名——“宏胜化改革”;老员工叫它“去娃哈哈化”;律师叫它“资产转移”;法院现在叫它“涉嫌挪用资金”。于是,就有了18亿美元资产被冻结、千名员工集体诉讼的“双杀”场面。

支持者说:老厂人均产能只有新厂1/3,不关就是等死;宏胜系用工7000人,平均年龄28岁,自动化率68%,这才是“中国制造2025”。

反对者说:关停老厂不给N+1,只给“宏胜入职通知书”,工龄归零、社保断档,还把40岁以上员工一律“劝退”,这不是转型,是“血洗”。

最惨的是经销商。娃哈哈的“联销体”打了三十年仗,靠的就是“先款后货、年底返利”。如今款打给宏胜,货却从娃哈哈老厂发不出;年底一算,返利在宏胜,发票在娃哈哈,税局说“主体不一致”,不给抵扣。

于是,3000名经销商联名请愿:要么退钱,要么给货,要么把“娃哈哈”商标收回去。宗馥莉的回复很“海归”:“商业社会,契约至上,情绪请自行消化。”一句话,把三朝元老们直接逼到“反水”。

真正的危机在于多重火线的同时引爆。遗产分配方案尚在博弈,核心商标“娃哈哈”的归属又生变数;内部整顿未竟全功,外部经销商已集体倒戈。更棘手的是,某些势力正利用这场混乱,将正常商业决策扭曲为“家族内斗”的戏码。

须知宏胜系绝非普通民企。其饮料包装线连着百万茶农生计,物流网络覆盖全国三千县市。一旦帝国倾颓,倒塌的将不仅是宗氏家族财富,更是关乎民生经济的生态链。此刻若沉迷于“豪门恩怨”的猎奇叙事,无异于舍本逐末。

历史总是押着韵脚前行。联想柳传志交棒杨元庆时,同样经历过股价腰斩、元老出走的阵痛;美的方洪波接掌时,亦曾面临经销商集体逼宫的至暗时刻。企业传承的本质,是从“人治”到“法治”的惊险一跃。

宗馥莉面临的,实则是中国民企集体穿越周期的一道必答题。当“18亿美元资产冻结”与“千人员工诉讼”同时袭来,需要的不仅是商业智慧,更是平衡各方利益的政治智慧。

内困外焦的宗馥莉,手里还剩几张牌?我数了数,不多,就三张:

第一张,业绩。2024年上半年,娃哈哈营收468亿元,同比下滑7.3%,但净利润却涨了11%,靠的就是砍掉低毛利老品、推高价新品。“毛利换规模”能不能救品牌?能,但前提是把商标先“解冻”。

第二张,政府。上城区国资已经放话:“只要保证员工不闹事、税收不下滑、品牌不贬值,股权可以谈,信托可以缓,商标可以批。”翻译成人话:“锅可以给你,粥不能洒。”

第三张,时间。离2025年春节还有170天,饮料行业70%的销量要靠“春节档”。如果商标、产能、渠道不能在11月前“三证合一”,娃哈哈就会错过一年里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最后,想起宗庆后当年在达能之争里说的那句话:“娃哈哈不是哪一个股东的,它是中国孩子的。”

你和非婚生三姐弟的财产争夺大战,你们可以分钱,但别把钱装在“砸锅”的碗里。

别让一场“带走”的谣言,把一个优秀的民族品牌毁掉。

毕竟,我们这一代人,是喝着它长大的。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