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我是河南人,跑了趟陕西榆林,有三个疑问一直不明白,忍不住问下

排行榜 2025年09月03日 21:35 3 cc

我是河南人,这回专门跑了一趟陕西榆林,行李箱一拉,心里想着看看那边啥样,家门口的黄河风吹久了,总想换个地儿试试新鲜。

一到榆林,刚下火车,风就迎面扑过来,拉着箱子往前走,感觉自己要被风推着倒退,头发全乱了,嘴里都是土味,背包带子吹得啪啪响,裤腿鼓成一团,身边有个本地大哥看着我乐,说风小不叫榆林,这地儿春秋天就这样,我觉得这不是风,是榆林专属的欢迎仪式。

后来去镇北台,台阶上站着,风又大一阵,帽子直接被吹跑,落在旁边老太太跟前,我追不上帽子,老太太追不上风,两个外行站那儿发愣,老太太把帽子递给我,说帽子得戴紧点,我只能装着镇定,心里想着赶紧找个地方避避风。

榆林的天特别蓝,空气干净得很,没有家乡那种湿气,呼吸着清淡,像刚煮开的白粥,嘴唇很快就裂了两道口子,润唇膏得多抹几遍才行,进饭馆时,老板娘递来一碗热水,说外地人得多喝点,不然晚上嘴唇都能掉下来,我听着觉得亲切,榆林的干燥和河南冬天有点像,不过榆林一天顶家里半个月。

我是河南人,跑了趟陕西榆林,有三个疑问一直不明白,忍不住问下

风大归风大,吃饭还真有意思,原来以为陕西这边主食都是面条泡馍,结果榆林这地方,面食全是荞麦、黄米、杂粮做的,一进饭馆,人来人往,端上来一碗饸饹面,小菜是腌萝卜和羊杂碎,汤里浮着油星子,我尝一口,嚼劲挺足,吃到嘴里有点沙,老板说榆林味道就是地里出来的。

我还点了黄米糕,软乎乎的,热气腾腾,吃到嘴里甜黏黏,本地人喜欢羊肉,夜市摊子上一排排羊肉串,老板手脚麻利,羊肉下锅就变成串,我点了十串,老板又送我一串,说新来的不能少吃肉,吃着就觉得,榆林人吃羊肉有讲究,蘸辣椒面,喝黄酒,说风里吃肉,沙里喝酒才叫过瘾。

我是河南人,跑了趟陕西榆林,有三个疑问一直不明白,忍不住问下

我问老板娘为啥烧烤和西安不一样,她说榆林靠北,吃法跟南边不一样,面条硬点,肉得肥点,汤咸点,我嘴边全是油,边擦边乐,心里想,要是开个河南胡辣汤,可能也能火起来。

晚上逛老街,遇见一对小夫妻卖黄米凉糕,说是自家黄米现磨,每天现做现卖,卖完就收摊,我问生意怎么样,男的说这两年外地人多,糕没凉透就没了,我买两块,风一吹糕就变硬,咬在嘴里咯吱咯吱,像老家的锅巴,这味道,只有在榆林的风里才算地道。

我还想着小时候听老人说榆林人住窑洞,这次专门去米脂和佳县看看,山坡上一排排窑洞,像地瓜伸出头,路边大爷在门口晒太阳,门口挂着辣椒和大葱,看着有生活气,我问大爷还有人住窑洞吗,大爷说住着呢,冬天暖,夏天凉,房子结实,我进一家窑洞民宿,房东阿姨热情,端茶倒水,说现在住窑洞的不多,多数搬楼房,老人舍不得走,说住着踏实。

我是河南人,跑了趟陕西榆林,有三个疑问一直不明白,忍不住问下

我晚上睡一宿,窑洞里不闷,夜里能听见风吹门口玉米杆的声音,早上门口大公鸡冲我叫,我差点以为回了河南老院子,榆林窑洞民宿不少,外地人喜欢住一晚,拍照发朋友圈,真要长住,还是得习惯风和干,阿姨说住惯楼房的,来了两天就想回去,我说河南人小时候也住过土坯房,能吃苦,窑洞住一宿算啥,阿姨说你行,你是硬茬,这话挺中听,像家里老人夸小孩一样。

说说交通,我自驾来的,从河南一路西走,过山西进榆林,高速路两边全是黄沙和防风林,路上车不多,偶尔有大货车一闪而过,车窗外一片黄土,像西北电影里的镜头,进市区路修得宽,导航带我转两圈才找到酒店,榆林有俩高铁站,我差点选错,后来才知道榆林站离老城区近,榆林南站离新区近,外地人要查仔细。

市区公交便宜,景点分散,有的得自驾或打车,我打车去红石峡,司机师傅说外地人多了,生意比过去好多了,他还说河南人能干,来榆林看风景,吃点肉,挺值,我听着觉得实在。

我是河南人,跑了趟陕西榆林,有三个疑问一直不明白,忍不住问下

住宿不贵,市区经济型酒店一百多一晚,干净宽敞,住得安心,窑洞民宿体验新鲜,就是位置有点偏,晚上出门不方便,不过屋里有黄土味,心里踏实,跟小时候的老家差不多,早上老板给我盛小米粥,配咸菜烙饼,我吃得直咂嘴,老板说外地人说咱这简单,其实越简单越舒服,我想起河南话,啥都不图,图个踏实。

榆林景点分布广,镇北台、红石峡、榆林老街、米脂古城都在不同方向,自驾方便,想去哪去哪,公交转车太麻烦,市区老街夜市吃喝玩乐全都有,我挑工作日来,街上人不多,景点不排队,饭店不用等位,老板娘说节假日来,烧烤都得预约,我乐了,现在啥都得抢号,撸串也成了硬菜。

榆林夜市不花哨,羊肉串、烤冷面、黄米糕、小龙虾样样都有,我溜达着,看一群小孩围着摊主学烤肉,边学边吃,乐在其中,旁边卖西瓜的,切西瓜像变魔术,一刀三角,十块钱一盒,买的人排队,我买了一盒,吃着觉得沙地西瓜就是甜。

吃饱喝足,夜市逛完,回酒店路上,天黑得早,风吹得脸有点凉,路边饭馆灯亮着,里面喝酒划拳,说笑声传出来,我站在街口,看着远处灯火,心想榆林跟河南其实像,都是实在人过日子的地儿,不过榆林多点硬气,不论风还是人,骨子里有点野。

第二天早上去镇北台,风更大,站上面看,黄土高原一片无际,旁边有小学生在画画,画长城和羊群,奶奶坐台阶上递水,我问小朋友画啥,他说画家乡画风,我说这风要用大刷子画,奶奶乐了,说咱这风吹得人都精神。

又去红石峡,丹霞地貌,石头红得眼亮,景区有导游带团讲故事,说以前是佛教石窟,我自己溜达,看到情侣在石缝里拍照,女生红裙子,风一吹裙子飘得像旗子,小伙子说榆林的风比你还抢镜,我听着觉得有意思。

回市区时经过小吃店,门口老板搓面团,店里贴着标语,今朝有酒今朝醉,撸串喝酒很对胃,我点碗面,边吃边看,旁边三四个本地人聊收成,说榆林这几年变化大,外地人多了,生意好起来,有人说风大点沙多点,但心里敞亮。

饭后去老街,广场上大妈们跳舞,放着套马杆,动作整齐,小孩在一旁学,跳得一身土,妈妈喊跳完回家吃面,我觉得有趣,拍了两张照片,准备回家给家里人看看。

这趟榆林之行,说不上有多新鲜,处处是细节,处处有意思,风大天干,吃的实在,住的舒服,人也实诚,来榆林千万别怕风,别怕沙,帽子润唇膏带好,走哪儿都有故事。

问榆林值不值得来,我觉得值,走过吹过吃过住过才知道,世界这么大,风吹到哪儿,心就到哪儿,我这河南人,这次跑了趟榆林,三个疑问还没全想明白,已经想着下次带家里人一起来,再吹吹这不讲道理的西北风。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