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怀柔南房村·百斤宋钱与辽墓石棺,把古村指向了辽宋庄园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4日 19:38 4 admin

图文/王海

【部分配图源于软件】

——出土文物证言:南房村似非明初新村,而是宋辽古庄园

怀柔南房村·百斤宋钱与辽墓石棺,把古村指向了辽宋庄园

怀柔北房镇和很多乡镇的沿革一样,在过去叫“乡”或“公社”。再往前说,明清和民国初期的名称是”房家里”。这个县辖基层民社机构的历史与古怀柔县同生共存六百多年,现如今”县”已升格为“区”,”里”也转制称为”镇”了。

北房镇从古“房家里”到“公社”的数百年沿革中,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辖村庄虽有划出划入但数量变化不大。

大约是四十年前,曾有人给十几个属村造了个村名谣,很牵强地把当时北房公社十五个村都归到歌谣里。

明清怀柔房家里
军屯皇庄侪乡民
罗山成聚分大小
驸马安家宰相屯
郑家梨园南围里
小周庄后房子新
黄吉营西南北房
小辛庄右大周村

这“顺口溜”里的村子,本号已拣宰相庄、小罗山、大周庄几个容易说的说过了,今天想说说南房村。可实在是难说,难就难在资料少口碑杂,还有北房村掺合着。所以先得查一下区县志等权威资料。

怀柔南房村·百斤宋钱与辽墓石棺,把古村指向了辽宋庄园

《怀柔地名志》说,北房村:“明初成村。山西洪洞移民迁至该地,建南、北二村,以姓氏及方位命名。初称房家庄,明、清均为房家里驻地。该村因在北,故称北房家庄,后简称北房。”

南房:“明初,山西省洪洞县移民在该地建村,因位于北房村南,称南房家庄,后简称南房。”

这两条信息简练地肯定了今南北房两村,是明政权在立朝之初,以“房姓族群移民”直接在这里新建了两个村,同时把俩村定名为“房家庄”,后来俩村又因所在位置,分成了“南房家庄”和“北房家庄”。另外,志书还认定“北房”一直是明清时期“房家里社”的驻地。

志书如此记载,想必是志书编纂必须得精练,为了精练纂修者只能高度概括,可是这种大概的说法却很难把事说清楚。

分析志书对南北房两村概括的模糊点,有四个方面。

一是,没说移民建村之初,安置地是空地还是已有村落。

二是,既然一开始就“建了南、北二村”,为何俩村只用一个村名——房家庄。

三是,多年来,京津河北地区众多村庄都称来自“山西大槐树”。其实很多都是因家谱毁失无从查考,就根据明初移民大背景附会成来自洪洞县了。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村庄有家谱或碑碣可以实证。因此,说南北房成村于山西移民并不一定为实。

再是,民社管理机构“房家里”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志书称其驻地一直在“北房”而不是“南房,证据也嫌不足。

鉴于上面这四个“不太合理”,笔者根据文物文献资料认为:早在明朝以前的元代,甚至宋辽时期,今天的南房村域就是以“房家庄”为地名的村庄了。而且是有规模有管理大村。

回顾历史,明初洪武二年,在元檀州降格为密云县后,时属元檀州的房家庄在最初的十几年里,有可能增加了一些移民人户。洪武十三年,密云县割县西“四个里”划入了新建的怀柔县,房家庄随之入怀柔。

从此,元代就已存在的这四个里以及所属部分村庄,如宰相庄、郑家庄、驸马庄、梨园庄、统军庄、周家庄、安家庄、房家庄、孝德庄等村就被编入了怀柔“房家里”,而当时的里社驻地就是“房家庄”。

因为这时房家庄还没有“南北”之分,所称的“房家庄”应指面积较大,庙宇等公共设施较多的今南房村。

其根据是:出土文物、古聚落遗址的实际存在,以及相邻村庄地名、事件和历史背景的佐证。

▲ 古聚落遗址和文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房村东曾发现数座汉代墓葬,并出土了“陶耳杯、陶仓、陶灶、陶猪狗鸡等多件文物。但这只能证明此地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户聚居。

但毕竟历史久远,早期文物不能直接与明代出现的“房家庄”相联系。而真正与“房家庄”有关联的则是宋辽金元时期的古遗址和文物。

1950年,南房村北发现了辽代石棺墓葬,六块带榫槽的石棺板完整。棺内有鸡腿瓶等辽金时代瓷器十数件。

据专家研究,以石棺椁为葬具的墓葬,是契丹墓葬文化的主要特征。但主要流行在贵族阶层。石棺和墓葬有一定标准,有专门工匠为贵族凿制石棺。

现代考古成果证明,辽契丹族石棺葬遗迹多在辽宁地区,而北京地区发现极少。所以南房的这处墓葬和遗物对契丹文化研究非常宝贵。而对地方来说,或许能证明南房一带在辽宋时期就建有中高层级的辽贵族庄园。

1963年,人们又在这处墓葬附近发现了两个石槽板扣合的石函,内装器物被市文物部门收存。

据专家论述,辽金时代,常用石函盛放佛舍利、法器、经文、供养品并放置于地宫或佛塔下瘗埋。但也有用石函存放契约、文献、宗教经典重要档案的情况。而普通贵族墓葬中的石函多是存放墓主人的陪葬品。

所以,南房辽墓中的石函、石棺可以共同证明,墓主应是一个普通或中高层级的辽贵族。

南房村域既然有规格不一般的辽贵族墓葬,那附近就应该有庄园以及古人日常生活的遗迹。果然,查怀柔八十年代文物资料中就有“大粮庄遗址”的记载:

怀柔南房村·百斤宋钱与辽墓石棺,把古村指向了辽宋庄园

“大粮庄遗址:位于南房村东半里,原东大寺庙东墙外。该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70~80米。区内古代砖瓦、器物残片到处可见。

多年来当地人取土常发现古代遗物。1984年,文物人员在此发现绳纹砖、红陶大鬲足、云母红陶鱼型图纹器物残片,最多的是辽、金、元鸡腿瓶、砖瓦等。尤其是一块弧度很大的水瓮口沿,说明瓮口直径在1米以上。

由此判断这是生活器皿而不是陪葬物。同地还出土了六鋬釜和大量宋、辽、金、元铜钱。从遗址遗物看,此地确是一个古代生活落聚遗址。据当地老人说,原东大寺庙碑中记载叫‘大粮庄’。”

另外,北京社科院专家在论文中曾有“怀柔县南房村东里许出土宋钱50公斤”的记载,同时判定南房在“辽宋时期必有人家生活居住”。

怀柔南房村·百斤宋钱与辽墓石棺,把古村指向了辽宋庄园

根据以上对南房村域出土文物和古聚落遗址的不完全列述判定:宋辽时代,这里就是一处规模不小的“庄”。

再据辽史等文献,辽代幽州地区建有契丹人所属的大、中、小规模庄园。而且很多庄园都是以庄主姓氏或官职为名称,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水浒传里的“祝家庄”。

小型庄园的土地面积约几百亩。属于契丹普通贵族、低级官员或富裕的牧主。土地是通过朝廷赏赐或在当地招民开垦所得。

庄园内的人口数量大概在几十到上百,其中劳动人口多是汉族的“依附人”。这些庄民户为庄主种粮、饲养家畜,生产简单生活用品自用或用于出卖交换。

中型庄园土地可达数千亩。庄园主具有一定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最初的庄田源于官职、战功的赏赐,再后通过兼并周边土地渐渐扩大庄园的规模。

中型庄的人口约有数百人。庄民除了农牧渔生产外,还有织席编篓纺线织布烧窑打铁等手工业。

庄园的粮食、手工产品除了自食自用,剩余可与外界交换。庄园也承担一些地方的赋税和徭役。庄的具体管理者主要是有经验的汉族人。

所以,如果把南房出土的辽金文物、窖藏的百斤钱币、石棺石函以及古代生活遗址综合起来看,这里完全符合一个契丹中型庄园的条件。

怀柔南房村·百斤宋钱与辽墓石棺,把古村指向了辽宋庄园

▲ 元代以前“房家庄”周边的“庄”

根据明洪武二年“密云卫”在未设怀柔县之前,就在时属密云县的“安家庄”,“庙城庄、“年丰”、“孝德庄”设立“军屯所”的史实判断。洪武十三年设怀柔县之后的房家里属村,大多都是元代以前的古村落。

其中的宰相庄,早有史料文物证明成村于元初石抹氏萧拜住家族庄园茔地。而关于统军庄、驸马庄,曾有专家推断是由辽宋时期贵族“统军使”、“驸马都尉”庄园演化而得名,此论符合辽代在幽州地区设官庄的背景。

而今称安各庄的“安家庄”以及“孝德庄”、“周家庄”、“梨园庄”等村在明军刚刚占领元大都不久,立刻就设立军屯的史实,很能说明这些村庄并非当代”志书”所说的“明初或清代”成村,而是原来就存在的村庄。

根据出土文物,这些村最晚也不晚于金元,甚至和地处南房村的“房家庄”一样,聚落于辽宋时代。

古代形成的,庄、村、屯、营、镇、铺、堡、窑、寨等村名都烙印着历史、地理、军事人文痕迹。

据文献,辽宋时期的“庄”大都具有庄园性质。包括“贵族庄”、“寺院庄”、“官庄”等。像《水浒传》中的祝家庄、扈家庄因势力强大,大概率属贵族庄。

而根据文物遗址,怀柔境内的古“房家庄”应属于普通或中层级别的“官庄”。安家庄、周家庄(大小周庄)、郑家庄等也应是从低层官僚庄园演化而成。因为明政权不可能刚一占领立即就出现了这些村子。也许村庄因战乱在某时期曾经荒落,但村名村址并没消失。

关于已改称的今北房镇安各庄,最早见于已经佚失的明永乐《密云县志》。志书虽失但有些信息曾被另书摘用而存,其中就有最早设立军屯所“安家庄屯”。而安家庄周边十几里范围内多是以“庄”为称的古村落,房家庄就在其中。

怀柔南房村·百斤宋钱与辽墓石棺,把古村指向了辽宋庄园

▲房家庄分为南房家庄、北房家庄的原因推想

据《明·怀柔县志》和《四镇三关志》记载,明嘉靖时因关外蒙古鞑靼、朵颜等部多次破关,密云、怀柔、顺义多遭抢掠,京师皇陵受到威胁。蓟辽总督衙门自蓟州西迁密云加大守御力度。

由此,京师经顺义、怀柔至密云的道路就因军务、政务剧增而形成了驿道,道路经今北房村地。

当时这里设有驿铺和防范蒙古部落入犯的“墩城”,住有“值烽守台”的墩军或明代文书说的”烽燧军卒”,“铺兵递卒”以及河口帮渡,修路垫道等杂役。

随着边政形势发展,役务、民壮增加,今北房村地人口随之增长。所需“民壮”都来自附近村庄,主要是房家庄部分人户。因此“北房家庄”在明朝后期渐具雏形。

怀柔南房村·百斤宋钱与辽墓石棺,把古村指向了辽宋庄园

清康熙中,京承御道由顺义牛栏山、罗山、密云线改走怀柔峰山口、怀柔城、北房至密云线路。

今北房村又成了交通重要节点,尤其村西的“东大河”(沙河)无论搭桥或船渡都需劳力,因而人户再增,“北房家庄”正式成村。再因官差民事管理任务增多,移“房家里”驻北房村再合适不过。

怀柔南房村·百斤宋钱与辽墓石棺,把古村指向了辽宋庄园

当然,以上仍是据文献文物力求“合理”的推测、推想,仍属“街谈巷议”。如关注者有质疑,有反驳,有建议再好不过。

最后还希望关注者帮助确定一个历史问题:即,明正德十五年,房家庄籍御马监太监刘宽重修的“房家庄义勇武安王庙”,到底在今南房还是在北房村?此前笔者曾撰文说是在南房,但并不一定。

这座“义勇武安王庙”于明中期重修,说明庙是在明初或以前朝代创建。这与辽宋时期关羽被封为“义勇武安王”有没有关系,也是个小小的文化点。

怀柔南房村·百斤宋钱与辽墓石棺,把古村指向了辽宋庄园

再是,希望关注者如有闲心闲空,可列举一些自己见到或听说的,今南房村及其周边村庄文物或典故。这些虽无关于今北房镇的科学现代化建设,但毕竟属于乡域人文,毕竟能有限地安顿一下中老年人的乡情与乡愁。

怀柔南房村·百斤宋钱与辽墓石棺,把古村指向了辽宋庄园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