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首次访华就给下马威?中国当场撤走仪仗队:摆正态度。想好了再来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3日 23:38 3 cc

刘华清去过美国。

他想看看人家的航空母舰,那是在加州。美方人员把他拦住了—不让他靠近。一道栏杆,隔开了十米远。他只能伸长脖子,努力去看舰载机。

船舱的门…他都没能碰一下。

和他一起去的人,回来时记下了一些话。大概意思是说,别人的国家有大门钥匙,我们却连门上的把手都够不着。这种感觉…不好受。

首次访华就给下马威?中国当场撤走仪仗队:摆正态度。想好了再来

心里头的旧伤疤,跟广场上喊话不一样。它不响亮,可是它一直都在。许多年后的一些事,其实根子早就埋下了。

如今,一切都不同。

我们有了自己的大船。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它们一艘接着一艘出现。船的汽笛声音,能传到很远很远的水域。

船上没有挂什么庆祝的标语。它们只是安静地出航,完成海图上标记的每一段路程。

再说说那件往事。

什么事?

一九九七年,青岛港。

那天码头上的人…走了。穿着礼服的士兵全部离开了。地上一块长长的红毯子—被两个人很快地卷起来,收走了。军乐队的鼓和号,也都装回了箱子里。

八十个人,不到两分钟,就从码头上消失了。码头空了…只剩下风的声音。这风吹在脸上,有点疼。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等待。

那天上午八点,青岛港就准备好了。要欢迎一艘叫“柯茨号”的美国军舰。连用来欢迎的礼炮都反复确认过。

可是,海面上什么都没有。

时间一点点过去…

一直等到下午两点钟。三艘灰色的船,才出现在海的尽头。它们开得很慢…很慢…

船的桅杆上空空的。

按照全世界海军都懂的规矩,外国船只进入港口前,要先用旗语沟通。接着,必须升起访问国家的国旗。这是一种基本的表示。

他们没有这么做。

这就像去别人家做客。你连门都不敲,招呼也不打,就想直接走进人家的客厅里?

码头上负责接待的司令官一动不动。礼兵们也站着不动。

现场只听到司仪一个人,轻轻说了一个字:“撤。”

于是,仪仗队立刻向后转,离开了。

下午两点,美国的船才来。船上没有挂旗子。

就这样,一个空荡荡的码头,留给了姗姗来迟的美国军舰。让他们自个儿去想这是为什么吧!

首次访华就给下马威?中国当场撤走仪仗队:摆正态度。想好了再来

后来,柯茨号还是靠岸了。

他们大概也觉得不对劲。于是,急急忙忙地开始补救。他们挂出了一面信号旗,看着又旧又有点破。

那面五星红旗…也升起来了。

但是挂得不好。旗子皱巴巴的,像一块被捏过的方糖。旗子的一个角,还被绳子缠住,打成了一个结。

一大群美国水兵。他们很快地站到甲板上,排好队,举手敬礼。

可是,已经没有人可以给他们看了。

迎接他们的人早就走了。只有海风还在吹…风吹动着摄像机,记录下这尴尬的一幕。

这件事,当时在世界上没有引起什么大的波澜。报纸上提了一下,也就几行字,很快就翻篇了。

可是在知道内情的人心里…这事留下了一个疙瘩。

他们明白,欢迎仪式不只是为了好看。它代表了一种规矩,一种程序。这里面,藏着一个国家应有的尊严。

很多人认为,那天在码头上的决定,是一时生气做出的。

不是的。

这种情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积攒了。

首次访华就给下马威?中国当场撤走仪仗队:摆正态度。想好了再来

就是刘华清那次访美。踮起脚尖看别人航母的经历,让同行的海军人员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个“够不着门把手”的说法,深深刺痛了他们。

这不是仇恨。

它是一种更深沉的东西。是一种想要改变现状的决心。

当柯茨号不按规矩办事的时候,我们的反应不是偶然的。那是长久以来积压情绪的一次展现。我们不再是那个只能在栏杆外踮脚张望的国家了。

我们有了自己的规则,也有了执行规则的底气。

现在回过头来看。

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

它们平静地滑过蔚蓝的海面。它们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也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宣告什么。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说明。

有人把一句老话改了。

那句话说:想要别人给你让出航线…你得先学会尊重别人。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得有自己的船。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