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李亚鹏@一号立井@海哈金喜官宣离婚:“我们于早些时候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孩子跟随母亲生活,由双方抚养。”据悉,两人于2020年官宣恋情;...
2025-10-15 0
1995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齐东方教授跟着考古队进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他们去的地方叫尼雅遗址,据说是以前西域精绝王国的地盘。
说实话,能跟着考古队到这种千年前的古国遗址,本身就够特别了,更别说齐东方还亲眼见证了一件大事,“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的出土。
这件锦护膊现在名气挺大,藏在新疆博物馆里,是国家一级文物。
本来想光说它是块好看的丝绸就行,后发现根本不只是这样。
上面的纹样有五星、云气还有瑞兽,跟汉代“五星会聚”的天文说法能对上。
这就说明,千年前中原和西域的文化早就连上了,不是咱们瞎猜的。
而且这锦的织造工艺,在当时绝对是顶尖水平,能传到西域去,也能看出丝路贸易里,好东西是真的能跨那么远的距离。
提到新疆的丝路遗址,光说尼雅可不够,还有好几个地方也特别有料。
比如交河故城,那是世界上最大、最老还保存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2014年就进了世界遗产名录。
走在里面能看到以前的街巷、官署还有寺庙的痕迹,能想象出当年商队在这儿歇脚的样子。
还有楼兰遗址,出了“楼兰美女”干尸,距今都快4000年了,另外还有佉卢文木牍,上面记着以前的贸易事儿,比如换粮食、换丝绸。
齐东方说过,古代西域有三十六国,现在新疆留下的这些遗址,像精绝国的尼雅、车师前国的交河、还有高昌、北庭这些,串起来就是汉唐丝路的历史。
我以前还搞不清这些古城为啥重要,后来才明白,它们的兴兴衰衰,其实能看出当时内地王朝和西域政权的关系。
比如哪个政权强、哪个弱,哪个跟内地走得近,哪个又转头投靠了突厥或者吐蕃,都能从古城的变化里找着点线索。
而且这些古城都沿着绿洲分布,以前商队走沙漠,必须在绿洲歇脚、补物资。
不像内地有些地方能直接走,所以绿洲上的古城天然就成了文化交融的地方。
比如敦煌,早年就有“华戎所交,一都会也”的说法,来往的人多,文化碰撞就厉害。
尼雅在丝路南道,比起北道的高昌、龟兹,重要性就差点儿,这也跟它的位置有关系。
从这些遗址能看出来,新疆在丝路上的角色从来不是“路过”那么简单。
齐东方一直说,新疆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
以前东西方向的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国跟中亚、西亚那边,基本都得经过新疆。
而且以前这儿民族多,政权也换得勤,外国商人也常来,研究文化交流,新疆就是关键的中转站。
最有意思的是,中原收到的很多外来文化,其实在新疆已经变过样了。
不是直接从国外传过来就用,而是在新疆先跟本地文化融一融、改一改,再传到中原去。
比如新疆的佛教遗迹,克孜尔石窟的那些遗存,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比,外来文化的味儿更浓,后来才慢慢受汉文化影响。
连希腊化文化的印记也是这样,先在新疆落了脚,再慢慢往内地传。
说到文化交融,文物最有说服力。
齐东方提过,唐朝墓葬里挖出来的很多带把杯,看着像中国本土的,其实原型是中亚粟特的。
比如西安何家村以前挖出过几件八棱的带把金杯银杯,跟中亚粟特人的杯子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有的就是粟特那边传过来的,有的是中原照着做的,连杯把上胡人的头像都仿得挺像。
粟特人特别会做生意,丝路就是他们的舞台,唐朝的时候不少粟特人在中原生活、定居。
咱们现在用的带把杯,其实从唐朝才开始流行,源头就是粟特。
以前可能没认出来,就笼统说是唐朝的,现在慢慢研究才搞明白来历。
还有新疆一些城址里的壁画,能看到中亚、西亚甚至更远地方的元素。
比如带翅膀的天使形象,还有人物装饰上希腊、罗马裸体武士持盾的图案。
齐东方觉得,唐朝出现的“袒胸露乳”风尚,可能就跟这些外来文化有关。
不是说直接照搬,而是慢慢受影响,最后变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商贸本来就不只是换东西,肯定会带过来文化交流。
比如一开始中原做器物、做丝绸,用外来的纹样,可能是为了出口,让外国人喜欢。
但做着做着,这些纹样在中原也流行起来了。
这背后其实是文化的互相接受,不是一方硬传、一方硬接。
齐东方还对比过,中亚、西亚国家博物馆里的丝路地图,跟中国的立场、中心都不一样。
这也说明,丝绸之路不是中国专属的,是大家共同追求交流的象征。
不是谁单方面的“通道”,而是很多国家一起参与的“文明纽带”。
说到丝路对中国的影响,齐东方认为贸易会改变观念。
以前古代中国的统治者觉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通过丝路,他们发现外面还有说不同话、长不一样、过不同生活、信不同宗教的人。
而且做生意本身会带来公平的观念,交易得双方让让步,才能都满意,这跟用军事强迫完全不一样。
当然,古代中国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这种公平观念影响有限,但至少动摇了以前的传统想法,让大家知道外面还有别的世界。
慢慢的,统治阶层也不再觉得中国是唯一的中心,开始放眼看世界,视野也开阔了。
这种变化是从上到下的,后来宋代商业的一些变化,可能也跟这个有关系。
现在咱们常说“一带一路”,新疆作为核心区,跟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也多了起来。
尼雅、交河这些遗址也成了旅游热点,越来越多人去看这些千年前的遗迹,感受丝路的历史
齐东方还希望新疆考古能多关注驿站遗址,现在保存得少,第四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也不好找,但驿站能反映很多细节。
比如一个驿站能住多少骆驼,能接多大的商队,这些都能让丝路历史更具体。
以前新疆发现的类似遗址,多是军事哨所,比如烽燧,也挖出过汉简、唐代文书。
有的哨所就五六个人驻守,还得有识字的人传情报,能想象出当时戍卒的生活多不容易。
而且烽燧里还挖出过小说、骰子,这些小物件特别真实,能看出古人不只是打仗、工作,也有自己的生活乐趣。
齐东方说,考古学不该只关注宏观的政治、军事,也该提供这些微观的资料。
毕竟历史不只是大事件,也是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
而新疆这些遗址,不管是古城还是烽燧,不管是锦护膊还是带把杯,都是这些历史的见证者。
它们告诉我们,新疆从来都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丝绸之路开放、包容、融合的精神,到现在也还在影响着我们。
相关文章
10月14日,李亚鹏@一号立井@海哈金喜官宣离婚:“我们于早些时候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孩子跟随母亲生活,由双方抚养。”据悉,两人于2020年官宣恋情;...
2025-10-15 0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常派艺术的优秀传人高玉秋因心脏病抢救无效于2025年10月14日8点34分在河南省职工医院逝世,享年85岁。高玉秋,一级演员,...
2025-10-15 0
沙漠里的古城,才藏着丝绸之路的真故事 咱们聊丝绸之路,别总盯着长安的驼铃、敦煌的壁画,其实塔克拉玛干沙漠底下那些古城,才藏着最实在的东西。这些被风沙埋...
2025-10-15 0
女人真的动了感情,身体比嘴巴诚实。这三种反应藏都藏不住。眼睛会说话看她看你的眼神就知道了。那种光装不出来。你在哪,她的目光就跟到哪。人群中总能准确找到...
2025-10-15 0
太极拳的修炼之路,往往被世人赋予太多神秘色彩。许多人穷尽一生追求所谓内劲,却忽略了最根本的架子上身之道。 北京一位程序员练了七年老架,膝盖软骨磨掉一半...
2025-10-15 0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如果你是一位导演,想让角色开始反抗、成长,或变得与众不同时,你会怎么做?是为TA配一首能裹住心跳的BGM,让旋律替藏在眼...
2025-10-15 0
2025年的缴费基数上下限终于敲定了,北京市的缴费基数上下限确定为7162元至35811元,转化为了60%~300%档次缴费。缴费基数上限比上年度增长...
2025-10-15 1
1995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齐东方教授跟着考古队进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他们去的地方叫尼雅遗址,据说是以前西域精绝王国的地盘。说实话,...
2025-10-15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