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半球宁静的山坡上,夜色沉落,银河跨越天际,在银河拱桥之下,一轮皎月正好升起,仿佛一只睁开的眼睛,凝望着辽阔的大地。大麦哲伦星云悬挂在地平线的尽头,...
2025-10-10 0
两年前的10月7日,加沙上空升起的不只是炮火的烟尘,还有人性分野的分割线。截至10月6日,以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导致逾 6.6 万人死亡。但比这些冰冷数字更令人窒息的,是以色列社会内部对这场灾难的集体无视。
九月的某个早晨,几十名以色列人出现在加沙边境的围栏旁。他们不是士兵,而是反对者,呼吁国际社会制裁自己的国家。
其中一位名叫萨皮尔·斯卢兹克·阿姆兰的参与者说:"我们很清楚政府不会停止,所以我们在此呼吁世界抵制以色列,尽管这听起来很荒谬。"她深知自己代表着以色列社会的少数派,"他们处于否认状态,而打破这种否认的最佳方式就是不断震撼他们,直到所有人都直面我们正在实施的可怕真相。"
今年九月,联合国独立调查首次认定以色列对加沙巴勒斯坦人犯下种族灭绝罪。这一结论被以色列政府驳回。
距离抗议者不远的地方,另一幅景象正在上演。在南部边境城市斯德洛特,一群以色列人聚集在可俯瞰加沙的观景台上,观看远处的轰炸。
这种被以色列网友戏称为"斯德洛特影院"的活动已成为流行消遣——人们轮流使用高倍望远镜观看,有人带着爆米花和零食,空袭的轰鸣在远处回荡时还有人拍摄自拍。
观景者拉斐尔·赫莫直言:"当我从这里望向加沙,看到仍有建筑矗立,就感到愤怒,我希望以色列继续轰炸直到一切被夷为平地。"他表示不愿再有任何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为邻,对10月7日后世界对加沙的同情感到哀叹。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领导的武装分子造成约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并劫持250多人质。目前仍有48人滞留加沙,其中20人据信尚存。许多以色列人始终难以走出那一刻,他们把这一天视作以色列的"9·11",认为在人质获释之前,没必要考虑边境另一侧的遭遇。
每个周六,数千人涌上特拉维夫街头表达对政府的愤怒并要求结束战争。但尽管民调显示多数以色列人支持停火,周六抗议的主要诉求仍是要求剩余人质回归。至于以色列造成六万七千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的事实,在抗议者的口号或标语中几乎从未被提及。
民调显示,多数以色列公众(62%)认同"加沙没有无辜旁观者"的说法。持不同立场的以色列人指责该国媒体煽动这种论调。
伦敦大学城市圣乔治学院以色列籍学者阿亚拉·帕涅夫斯基博士说,自10月7日袭击以来,主流媒体参与了针对巴勒斯坦人的"非人化"宣传,公然鼓吹"加沙无无辜生命"的观念。
通过研究以色列最具影响力的第12频道,帕涅夫斯基发现巴勒斯坦人的声音被"抹除"。该频道播放加沙画面时主要展现以军作战场景,极少呈现巴勒斯坦人的苦难。作为摩押智库即将发布报告的合著者,她通过抽样分析发现,第12频道在战争前六个月的相关报道中仅3%展现加沙人道苦难。
"震撼全球观众想象的画面都被审查剔除,这造成以色列人对战争的认知与外界存在巨大鸿沟,"她表示,"民众终生信赖的新闻机构正在用无声的方式告诉他们:那里没什么值得担忧。"
以色列人权组织"现在就和平"执行主任尤瓦尔·哈松称这种不将他人视作人类的现象是社会"彻底失败"。"10月7日的创伤只是部分原因,"他说,"另一半是以色列话语中长期存在的对巴勒斯坦人的非人化,这是数十年占领的最终产物。"
帕涅夫斯基持类似观点。她指出早在10月7日前,以色列政府就持续对媒体施加政治压力,迫使记者在报道中回避"占领"等词汇,替换为政府宣传口径。无国界记者组织2025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也佐证了这一观点:"自加沙战争爆发以来,以色列的新闻自由、媒体多元化和编辑独立性日益受限。"
当这些画面震惊国际社会时,许多以色列人却斥之为伪造或谎言。以色列人常用"巴莱坞"——巴勒斯坦与好莱坞的合成词,来否认加沙苦难影像。网络上,以色列人常坚称这些画面是摆拍,若非如此则归咎于哈马斯。
今年八月,联合国支持的专家小组"综合粮食安全阶段分类"宣布加沙省进入饥荒状态。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7月27日公开表示:"加沙地带不存在饥饿政策,加沙地带也不存在饥荒"。
以色列民主研究所七月民调询问以色列人:"你对加沙巴勒斯坦民众饥荒与苦难的报道感到多大程度困扰?"犹太裔受访者中79%表示不太困扰或毫不困扰。而86%的阿拉伯裔受访者表示非常或较为困扰。
对于已成为著名批评者的作家、以色列前议长阿夫拉罕·伯格而言,许多犹太裔以色列人这种否认状态的根源远超出媒体影响。他指出以色列建国后,领导人"从未承认巴勒斯坦民族的存在",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公民形成同样认知。
"想想隔离墙——我看不见你,所以你就不存在。在许多以色列人眼中,巴勒斯坦人的存在要么无法日常感知,要么纯属虚构,因此否认变得轻而易举,"他说,所指的正是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修建的隔离屏障。
伯格表示自己始终是"和平主义者",即便在担任中左翼政治人物期间也是如此。尽管在他任职的议会大厅里也存在对巴勒斯坦人的歧视,但他认为当时的局势更为平衡。"如今平衡已被打破,鉴于现状如此极端,像我这样的人必须采取极端立场来制衡。"
2023年10月7日事件发生后数日内,内塔尼亚胡向以色列人承诺"我们将改变中东"。此后他推行旷日持久的军事行动,甚至超越加沙边界,往往违背自家军方的建议。中东确实已改变,但并非完全按内塔尼亚胡设想的方式。曾经接近与沙特阿拉伯及潜在海湾国家关系正常化的以色列,如今陷入多年未有的孤立。
对加沙边境围栏处的活动人士而言,呼吁将祖国变为国际弃民的举动或许极端,但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这是他们认为必须做的事。
六万七千多条人命的消失,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背后是媒体的选择性失明,是社会的集体麻木,更是长达数十年累积的偏见。历史反复证明,当人们选择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时,最终付出代价的往往不只是受害者。真相或许会迟到,但终究会到来。
相关文章
在南半球宁静的山坡上,夜色沉落,银河跨越天际,在银河拱桥之下,一轮皎月正好升起,仿佛一只睁开的眼睛,凝望着辽阔的大地。大麦哲伦星云悬挂在地平线的尽头,...
2025-10-10 0
徐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很多人只在地图上看过名字,没去过也没太多期待。我是西安人,刚从徐州回来,真想把脑子里的画面拎出来给大家瞧瞧,五个印象,句句都...
2025-10-10 0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前言上周末捷克议会选举,巴比什带着他的"AN...
2025-10-10 0
回想几年前买手机,那待遇可不一样,那会儿打开手机盒,充电头、数据线、耳机是标配,运气好还能收到手机支架、取卡针,甚至偶尔有品牌送个保护壳,拿在手里都觉...
2025-10-10 0
乌克兰在远程打击俄罗斯能源设施上的行动越来越频繁,这直接影响了俄罗斯的炼油产能。2025年10月6日晚,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了位于俄罗斯秋明州的安蒂平斯基...
2025-10-10 0
四明山号站在岸边,B炮位上摆着一台LY-1,机械外壳显得沉稳,解说把它叫作“光之利刃”,观众的目光聚集在它的体积和姿态上,这一次的展示有着双重含义,一...
2025-10-10 0
最近这段时间,加勒比海这块地方可太不太平了——一边是美国的军队步步紧逼,各种军舰、战机往委内瑞拉周边凑,连轰炸方案都拟定好了,就差特朗普动笔签字;另一...
2025-10-10 0
据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消息,当地时间10月10日9时43分左右,菲律宾南部东达沃省以东海域发生7.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就在9月30日,中国地震...
2025-10-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