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wn郎永淳,央视第一位“眼镜主播”。兢...
2025-10-11 0
科技圈最近可出了件大事,动静搞得比宫斗剧还热闹!
芯片大王、英伟达的老黄——黄仁勋,最近下了两步让人看不懂的棋:先是跟斗了二十年的死对头英特尔突然和好,转头又给曾经“背后插刀”的OpenAI塞了1000亿美元支票。
这一顿操作猛如虎,表面是强强联合,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老黄这回,是真急了!
毕竟,他再不急,自己亲手养大的那些顶级客户,都快变成他最可怕的对手了。
黄仁勋最近很忙。前几天,他刚和斗了二十年的老对手英特尔握手言和,据说花了50亿美元化解恩怨。这头刚安抚完老冤家,转头就找到了OpenAI,递上了那张干亿美元的支票。
为啥这么着急?说白了,就是因为他卖芯片的生意,遇到了大麻烦。以前,全球搞人工智能的公司,都得排着队求他买显卡(GPU),英伟达的芯片就像淘金潮里唯一卖铲子的,稳赚不赔。可如今,世道变了。
最让他窝火的,就是OpenAI这个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小老弟”,居然也动起了“二心”。为了不再受制于人,OpenAI偷偷找上了英伟达的死对头——博通,甩出百亿订单,要定制一种叫ASIC的专用芯片。这种芯片好比是专门为切菜打造的菜刀,虽然只能干这一样活,但比什么活都能干、但样样都不算顶尖的瑞士军刀(也就是GPU)更高效、更便宜。
这可不是个别现象。谷歌、微软、Meta这些科技巨头,个个心里都有个小算盘:总不能一辈子指望黄仁勋卖芯片,万一他哪天涨价、断供,或者把更好的芯片给了竞争对手,自己不就傻眼了?所以,大佬们都在暗中研发自己的芯片,这直接动摇了英伟达的江山。
黄仁勋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清楚地听到了警报。他的应对之法,不是硬碰硬,而是更高明的一招——打不过就加入,不,是“合作”。
他不再满足于只当个“卖铲子”的供应商,而是要直接入股“金矿”。这一千亿美金的“星际之门”计划,就是要把英伟达的芯片、技术、工程师,彻底和OpenAI的未来绑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仅未来几年的大额订单稳了,更重要的是,OpenAI下一步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英伟达能第一个知道,始终能比竞争对手快一步。
有趣的是,OpenAI的CEO奥特曼,心里同样慌得很。对他来说,什么算法、代码都是虚的,真正的命根子是“算力”。没有英伟达的GPU,下一代GPT-5、GPT-6都只能是PPT。去年,他一度被自己公司的董事会投票踢出局,这场风波让他彻底明白: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他必须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算力粮仓”。
所以,这场千亿合作,其实是两个内心充满不安全感的大佬,为了对抗未来不确定性而缔结的“生死同盟”。他们买的不是冷冰冰的数据中心,而是一份双方都急需的“保险”。
“星际之门”这个消息一公布,就像在硅谷扔下了一颗核弹。这等于明着告诉谷歌、Meta等竞争对手:你们还在为眼前的模型较劲,我们已经把终点线设到月球上去了。这势必逼着整个行业进入更疯狂的“烧钱”模式,很多中小公司可能连上牌桌的资格都没有了。
但如果把格局再拉开一点,就会发现,这道“算力高墙”真正要防的,远不止硅谷的对手。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核心指标已经变了,过去比的是钢铁、石油,未来比的就是“算力”。
美国早已看清这一点,通过芯片法案等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封锁高端芯片的流通渠道,目的就是在AI这场决定未来的拳击赛开打前,就提前削弱对手的实力。英伟达和OpenAI的联手,可以看作是由企业主导、但具备国家战略意义的“AI曼哈顿计划”,目标不是领先一两年,而是要建立起一道未来几十年都难以逾越的算力鸿沟。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就在英伟达宣布千亿投资后不久,杭州的阿里云大会就给出了中国企业的回应。在之前宣布3年投入3800亿搞AI新基建的基础上,阿里云计划大幅提升未来数据中心的规模,并一口气发布了6款新的AI产品和技术。
这反映出中美两国在AI竞赛上的不同思路。美国的优势在于华尔街和美元,擅长用强大的资本力量,快速把钞票变成服务器和芯片,比拼的是“硬算力”的堆砌。而中国的最大优势,在于我们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工业体系、最复杂的商业场景和最丰富的应用生态。
举个例子,咱们从每天的网购推荐、物流配送,到工厂的智能调度、医院的辅助诊断,都是AI技术绝佳的“练兵场”。当美国还在为天价电费发愁时,我们的AI技术已经在实实在在的场景里解决问题、创造收益了。这就像修路,不光要看路修得多宽多直,更要看路上跑的车能不能真正把货送到、把人拉好。
说到底,人工智能这场长远竞赛,最终的胜负手,可能不在于谁家的AI工厂更庞大,而在于谁能用这些算力,生产出更多、更好、更能解决老百姓实际问题的产品和服务。
黄仁勋的千亿棋局,虽然气势汹汹,但也只是漫长竞赛中的一个高潮。这场由算力引发的科技变革,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方式。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乐见其成的,正是这种你追我赶的竞争,因为这最终会推动技术更快进步,为我们带来一个更智能、更便捷的未来。
相关文章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wn郎永淳,央视第一位“眼镜主播”。兢...
2025-10-11 0
膝盖先疼,再谈配速,这就是大多数跑者的真实现状。 上周北京奥森,一个穿碳板的小伙跑到5公里直接蹲地上,手机弹出Hoka智能鞋提示:左膝冲击力超标38...
2025-10-11 0
跑个步而已,怎么越跑越胖? 昨晚刷到一条热搜:北京朝阳公园夜跑团三个月人均体脂掉5%,可我们小区晨跑群却天天有人吐槽“体重纹丝不动”。 我盯着手机...
2025-10-11 0
这几年,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在快速提升,而传统燃油车的销量占比降至50%以下。在新能源车爆发前,国产的优势主要是在SUV,轿车也是合资车为主。中汽数研分...
2025-10-11 0
前言日本新干线的金字招牌让各国趋之若鹜,泰国政府满怀期待地把高铁大单交给了这个技术强国。谁能想到,十年后的今天,泰国人望着空荡荡的工地欲哭无泪,而当初...
2025-10-11 0
记者 王帅国刚刚过去的9月,各家车企大量发布新车型,创下单月新车发布数量新纪录。叠加补贴和厂家促销,消费者纷纷排队下单,整个9月和“十一”小长假,车市...
2025-10-11 0
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上情绪激烈的关税威胁,与中方有条不紊的6条公告形成鲜明对比,一场关于稀土的战略博弈正在上演。“11月1日起,对中国额外加征100%关...
2025-10-11 0
10月11日,一个名为“娃小宗”的微博账号已完成平台认证,截至15:36,该账号粉丝数已达6000,仍在持续上涨中。检索信息显示,该账号认证主体为宏胜...
2025-10-1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