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苹果Air惨败背后:库克“阳谋”|深网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09日 02:38 1 cc
苹果Air惨败背后:库克“阳谋”|深网

图源:视觉中国

苹果Air惨败背后:库克“阳谋”|深网

“国行版 iPhone Air 开售几天后价格就破发了。目前在二级市场,全新 iPhone Air 普遍比官网售价低 150 至 200 元,即便如此,咨询这款手机的客户仍然寥寥无几。”有二级市场渠道商近日透露。

国行版 iPhone Air 销量不振的影响已开始向上游供应链传导。据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表示,“ iPhone Air 的需求不及预期,导致供应链开始缩减出货量和产能。预计到 2026 年第一季度,大多数供应商的产能将减少 80% 以上,而一些交货期较长的零部件预计将在 2025 年底前停产。”

他指出,这一情况反映出现有的 iPhone 17 Pro 系列和标准机型已经很好地覆盖了大部分高端用户的需求,几乎没有空间去开拓新的细分市场和定位——之前推出的 mini 、 Plus 以及现在的 Air 机型都未能获得市场认可。

库克对 iPhone Air 的销量问题也采取了回避态度。在 2025 财年第四财季的电话会议上,当被问到“ iPhone Air 减产”传闻时,库克以“公司不单独公布各机型销量”为由,巧妙地绕过了这个问题。

不过,有 iPhone 17 系列销量暴涨的托底, iPhone Air 市场表现不佳对苹果硬件大盘影响甚微。对苹果而言, iPhone Air 并非单纯的销量贡献者,更像是苹果用于验证自研技术、试探折叠屏市场的“战略试验田”。

苹果Air惨败背后:库克“阳谋”|深网

iPhone Air 为何“叫好不叫座”

为给国行版 iPhone Air 开售预热,苹果 CEO 库克曾于 10 月 13 日晚现身 Apple Store 旗舰店抖音直播间。镜头前,他拿出一台 iPhone Air 进行展示,并对网友表示:“非常轻,好像能飞走”。

不过,从后来的销量看,库克“带货首秀”仍未能扭转国行版 iPhone Air 销量低迷的局面。

国行版 iPhone Air 销量低迷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国内 eSIM 业务办理流程繁琐;二是苹果 iPhone Air 的轻薄是在牺牲影像及电池续航等其他性能的基础上实现的,不少“果粉”对此并不买账。

作为苹果史上首款全系搭载 eSIM 的 iPhone , iPhone Air 最大的设计变化就是彻底取消了物理 SIM 卡槽,这让其机身厚度压缩到仅 5.6mm 。

eSIM ( Embedded SIM )是一种嵌入式 SIM 芯片,具备与传统 SIM 卡相同的身份认证功能,但不依赖物理卡槽。用户可通过网络直接下载或切换运营商配置文件,实现无需插拔卡的号码或套餐更换。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 10 月 22 日国行版 iPhone Air 正式发售时,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均可为 iPhone Air 提供 eSIM 支持。由于三大运营商在 eSIM 手机商用试验期间暂不开放线上方式办理 eSIM 手机业务,用户要开通 eSIM 服务,需要携带 eSIM 手机及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到运营商线下营业厅门店办理开通 eSIM 手机业务。

不过,由于三大运营商在 eSIM 业务的年龄限制、办理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目前开通 eSIM 卡的手续仍较为繁琐。

有用户反馈,在办理 eSIM 业务后,手机通话功能受到限制,并收到中国电信或中国移动发来的“高风险卡号提醒”,要求用户携带身份证和卡号前往营业厅或通过线上渠道完成二次实名认证。

尽管三大运营商均表示,此类风险提示与办理 eSIM 业务无直接关联,但这也在无形中抬高了用户尝试和使用 eSIM 手机业务的门槛和难度。

国内 eSIM 业务办理流程繁琐仅是 iPhone Air 销量低迷的原因之一,“减配”则是导致部分“果粉”对其“不感冒”的关键因素。

从硬件配置上看,尽管 iPhone Air 搭载了苹果 A19 Pro 处理器,但在影像方面仅配备了 4800 万像素融合式主摄和 1800 万像素 Center Stage 前置摄像头。“缺少超广角镜头意味着无法进行 0.5 倍变焦和微距摄影。”有用户如此评价。

续航能力也是 iPhone Air 的另一明显短板。当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已把 7000mAh (毫安时)卷成手机电池容量的标配时, iPhone Air 的电池容量仅为 3149mAh ,差距悬殊。

“与此前的 mini 系列类似,无论是追求小巧还是轻薄,前提都不能牺牲核心使用体验。尤其是现在国产品牌都在卷电池续航的时候, iPhone Air 的续航短板被进一步放大。消费者当然希望在保证其他体验的前提下越轻薄越好,但当轻薄以牺牲续航、影像等为代价时,产品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IDC 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分析称。

苹果Air惨败背后:库克“阳谋”|深网

左图为 iPhone17 标准版和 iPhone Air 厚度对比;右图为 iPhone Air 摄像头外观

苹果Air惨败背后:库克“阳谋”|深网

价格“硬伤”催生隐秘的利益链条

一般而言,消费者对于手机厂商在轻薄化设计下做出一定的配置取舍并非完全不能接受,但前提是要在价格上体现出足够的诚意。

比如,今年年初苹果低调发布的 iPhone 16e ,国行版售价 4499 元起。尽管其在影像和电池续航等配置上有所妥协,但因其售价还算亲民,依然能被部分价格敏感型用户所接受。

然而, iPhone Air 的起售价高达 7999 元,比 iPhone 17 标准版整整高出 2000 元。在影像与续航体验明显缩水的情况下,很难说服用户心甘情愿地为其轻薄设计买单。

国行版 iPhone Air 定价过高,很快催生了一条以美版 iPhone Air 为主的隐秘流通链条。

据观察,在部分二手平台与线下渠道,已出现专门销售美版 iPhone Air 的商家。其中,“有锁”版价格约在 4500 元左右,较国行便宜 3000 至 4000 元;“无锁”版价格约为 6000 元左右,也低于国行近 2000 元。

所谓“美版有锁机”,是指在美国运营商渠道销售的合约机,通常受运营商网络锁定,只能使用该运营商提供的 eSIM 或实体 SIM 卡服务,无法自由更换其他运营商的 SIM 卡。而“无锁机”理论上可支持全球多数运营商的实体 SIM 卡,但由于苹果未为美版等外销机型提供中国 eSIM 配置文件支持,且国内运营商普遍不向非国行设备开放 eSIM 服务,因此用户无法在国内为美版 iPhone Air 开通和使用 eSIM 功能。

例如,某二手平台上的美版 iPhone Air “有锁机”就明确标注,仅支持 Wi-Fi 和热点连接,无法进行通话、收发短信等移动网络操作。

如果无法开通 eSIM 服务,美版 iPhone Air 在国内几乎等同于一台“高级版 iPod Touch ”,仅能依赖无线网络或者热点完成日常操作,极大削弱了其作为智能手机的核心价值。

有报道指出,市面上曾有技术团队尝试通过硬件改造为 iPhone Air 增加额外的实体卡槽或破解 eSIM 限制,但成功案例寥寥无几。而且改造过程或需要拆机、改板,不仅破坏机身密封性与防水性能,还极易损坏主板,操作风险极高。

此外,外版机型通常不享受国内官方保修服务,一旦出现硬件故障,维修成本高昂且流程复杂,进一步增加了长期使用的不确定性。

这些因素叠加,使得购买低价美版 iPhone Air 看似“性价比高”,实则潜藏诸多使用障碍与长期成本。

苹果Air惨败背后:库克“阳谋”|深网

库克“醉翁之意不在酒”

国行版 iPhone Air 的价格“硬伤”很快反映到销量上。

据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苹果 iPhone Air 销量表现惨淡,首销周销量只有 5 万多。此外,有了 iPhone Air 的“前车之鉴”,国内某厂商原定明年上半年的轻薄 Air 项目已暂停。

与 iPhone 17 系列上市六周内累计激活量逼近 700 万台的市场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对库克而言, iPhone Air 的发布或许并非追求短期销量,而是承载着更深层的战略意图:一方面为苹果自研 5G 基带芯片的持续迭代探路,另一方面也为未来折叠屏手机的研发与市场铺垫积累经验。

苹果首次在自家 iPhone 手机搭载自研 5G 基带芯片 C1 ,始于今年年初发布的 iPhone 16e 。

“ iPhone 16e 相当于苹果自研 5G 基带芯片的‘实验田’,苹果前期只会在最低端的产品线上使用,即便有问题,也不会影响苹果的基本盘。等苹果自研基带芯片成熟后,再用在 iPhone 的正常迭代上,所以苹果给自己预留 2 年的时间。” IDC 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分析。

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显示,由于搭载了苹果首款自研 5G 基带芯片 C1 , iPhone 16e 自研零部件在 BOM 总成本的占比,达到了史上最高的 40% 。

为了进一步优化 5G 连接的能效、稳定性和与 iOS 系统的深度协同,苹果需要更多终端产品来持续验证和迭代其自研基带技术。因此,新发布的 iPhone Air 不仅搭载了 C1 的升级版—— C1X 芯片,还首次集成了自研的 Wi-Fi 芯片 N1 。

在郭天翔看来, iPhone Air 也可充当苹果推出超薄形态产品的试验场,为未来推出更薄、更耐用的可折叠 iPhone 奠定基础。

采用 eSIM 技术,可通过取消物理 SIM 卡槽来释放手机内部空间,从而为硬件设计带来优化。腾出的空间可用于增强铰链结构、增加电池容量、改善散热系统或提升摄像模组性能,这对于追求轻薄化的折叠屏设备而言尤为重要。

事实上,早在 2018 年 1 月苹果就在美国提交了其折叠屏专利申请并在次年获批,但在量产折叠屏手机方面却按兵不动。“无论从销量增长还是利润占比看,苹果手机此前都不急于推出折叠手机。”有供应链人士透露。

一直以来, iPhone 都以不到 30% 的市场份额攫取了全球智能手机产业一半以上的利润。在折叠屏技术和产业链还处在完善和磨合阶段,苹果不会轻易拿自己的主营业务( iPhone )做实验,况且,折叠手机的制造成本还处于高位。

近年来,随着屏幕、铰链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日趋成熟,以及用户对折叠屏手机的接受度不断提升,苹果也将推出折叠屏手机提上日程,并大幅上调出货预期。

郭明錤曾指出,苹果预计将在 2026 年、 2028 年分别推出可折叠 iPhone 、可折叠 iPad 。苹果近期已上调可折叠 iPhone 的出货量预期, 2026 年预期从之前的 600 万— 800 万部提升至 800 万— 1000 万部, 2027 年从 1000 万— 1500 万部提升至 2000 万— 2500 万部。

就销量而言, iPhone Air 或许不是一款成功的消费产品;但从战略角度看, iPhone Air 不失为苹果通往折叠屏 iPhone 时代一次至关重要的探索。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