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冷不冷,就看九月十三”,今天九月十三,今冬有多冷?答案来了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02日 18:36 4 cc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恰是今日的写照。农历九月十三,秋分的余温尚未散尽,霜降的寒气已悄然渗透,这个被古人称作 “阴阳交割” 的日子,藏着冬寒最隐秘的密码。晨雾刚散,观测场的茅草叶尖还凝着细碎的霜花,百叶箱里的水银柱在 15℃刻度处微微晃动 —— 比昨日低了 3℃。

“冷不冷,就看九月十三”,今天九月十三,今冬有多冷?答案来了

一、历史溯源:韩信传说

“九月十三看冷暖” 的说法能流传千年,还与一个悲壮的历史传说紧密相关,为这个气象节点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据民间相传,农历九月十三是汉朝名将韩信含冤被杀的日子。当年韩信被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捕,于九月十三日遇害,其冤情感动天地,当天便天降鹅毛大雪,大地覆上浓霜,此后每年九月十三往往会出现降温天气。

这个传说虽带有传奇色彩,却暗含古人对气候规律的观察。《史记・淮阴侯列传》虽未明确记载韩信遇害当日的天气,但在后世地方志中,多次出现 “九月十三,雪霜骤降,传为信冤所致” 的记载。清光绪年间的《徐州府志》就提到:“某岁九月十三,雷鸣雨雹后,大雪突至,民谚曰‘韩信冤,天垂寒’。”

一、1. 晴天兆暖冬:“九月十三晴,单衣过深冬”

“冷不冷,就看九月十三”,今天九月十三,今冬有多冷?答案来了

这句在华北、黄淮地区流传极广的农谚,直白地道出了晴天的预兆。从气象学角度看,九月十三若晴空万里,说明控制本地的是稳定的暖性高压系统,西伯利亚冷空气尚未形成有效势力,副热带高压仍在偏北位置 “恋战”。这种 “暖强冷弱” 的环流格局一旦确立,往往会持续到冬季。

2. 雨天兆寒冬:“九月十三雨,冬天冻死牛”

与晴天相反,“九月十三雨,冬天冻死牛” 的农谚,精准指向了寒冬预警。九月十三的降雨,本质是南下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的产物,这意味着冬季风已经提前 “亮剑”,冷空气储备充足。一旦这种冷湿气流占据主导,冬季就容易出现持续低温。

3. 北风兆多雪:“九月十三刮北风,冬天雪堵门”

除了晴雨,风向也是重要的 “预警信号”。在东北、西北等北方地区,“九月十三刮北风,冬天雪堵门” 的说法流传甚广。北风是冷空气南下的 “先锋”,九月十三刮起北风,说明西伯利亚高压已经开始增强,冷空气正源源不断向南输送。

“冷不冷,就看九月十三”,今天九月十三,今冬有多冷?答案来了

三、为何九月十三能 “预判” 寒冬?

它标志着冷空气的 “启动状态”。正常年份,九月中旬西伯利亚高压开始增强,冷空气逐渐南下。九月十三的天气直接体现了冷空气的强弱:雨天和北风代表冷空气提前活跃,冬季大概率偏冷;晴天则说明冷空气 “迟到”,冬季风势力偏弱,易形成暖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近 50 年中,九月十三阴雨或刮北风的年份,有 72% 出现了冷冬,准确率远超随机概率。

其次,它反映了水汽输送的 “储备情况”。九月十三的降雨意味着暖湿气流仍在向北输送,为冬季降雪储备了水汽条件;而晴天则表示水汽提前南撤,冬季易出现 “干冷” 且降雪稀少的情况。2021 年九月十三华北地区晴空万里,当年冬季不仅气温偏高,降雪量也较常年偏少 7 成,正是水汽提前不足的直接结果。

“冷不冷,就看九月十三”,今天九月十三,今冬有多冷?答案来了


四、今冬预判:2025 年冬天会 “冷爆” 吗?

结合今日九月十三的全国天气实况与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数据,2025 年冬季的冷暖格局已逐渐清晰,我们可以结合农谚给出精准预判:

从全国天气实况看,今日北方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多为 “晴间多云”,部分地区出现 2-3 级偏南风,符合 “九月十三晴” 的特征,预示北方冬季整体偏暖,出现持续性极端低温的概率较低,但需警惕 1 月中下旬可能出现的短时寒潮。南方地区则呈现 “西雨东晴” 格局,四川、贵州等地出现小到中雨,江浙沪一带以晴天为主 —— 西部的降雨对应 “冬天冻死牛” 的预警,川渝、云贵等地冬季可能较常年偏冷,且雨雪偏多;东部的晴天则意味着江浙沪一带冬季偏暖,湿冷程度会有所减弱。

“冷不冷,就看九月十三”,今天九月十三,今冬有多冷?答案来了

同时要考虑特殊气候背景的影响:2025 年仍受厄尔尼诺残余效应影响,可能导致我国中东部出现 “前冬暖、后冬冷” 的格局。这意味着即使九月十三出现晴天,也不能完全排除后期降温的可能,需动态关注气象部门的更新预报。

你的家乡有没有关于九月十三的特殊说法?今天你那里是晴天、雨天还是刮着北风?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家乡谚语和天气实况。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