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铂股份:为子公司鑫铂科技向银行申请授信额度提供最高额担保5,000.00万元河钢股份:董事长变更为邓建军...
2025-10-23 0
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真是放到哪里都受用。
天降的诱惑,可能成为别人谋害你的陷阱。如果不擦亮眼睛,就会落入这些骗局里。
骗局千千万,但万变不离其宗,要的都是你口袋里的钱。
而老年人更是成为了骗子围猎的目标,尤其是那些手头里有退休金、不缺钱的老年人。
近日,央视就曝光了一则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一句免费吃火锅,让600多位老人,被骗走4200万。
图源:央视新闻
人均被骗7万,让一群牛马打工人感叹,还是老年人有钱啊。
图源;网友评论
可能有人不理解了,年年爆出老年人骗局,怎么年年还有人上当?
和接受过义务教育的年轻人不同,这群年过半百的老人是缺乏辨别能力的,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也随之逐渐下降。
图源:央视新闻
而且他们往往处在信息茧房下,刷手机出来的全是“专家推荐”“内部渠道”。
而年轻人刷手机,一天能刷到10条反诈信息。
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人性永远的贪嗔痴”。
当听到“15%到50%不等的年化收益”,老年人们很难不心动。
再加上骗子用“比亲子女更贴心”的姿态,更是让老人们在“盛情难却”中逐渐放下戒备,最终“心甘情愿”将毕生积蓄投入所谓“投资”。
600多人被骗!
空壳养殖公司吸金4200万
这次央视曝光的“免费吃火锅”骗局,其实没有什么高科技的套路,骗法也并不高级。
这家骗子公司不设讲座,也不开私域直播,更不卖实际货物,仅靠伪装的爱心火锅、伪善的贴心关怀,在短短半年内坑骗600多名老人4200万元。
火锅确实是免费吃的,只不过谁都清楚,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免费吃”的套路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些老年人也当然知道。
图源:网络
但是有些老年人架不住朋友的劝说,以及抱着吃一下也不会亏的心态,最终还是去了火锅店。
到了现场,就会发现这家店里全是老年人,东西免费吃,服务员也是一个比一个热情。
就在老人们吃得上头的时候,一位自称是“小管家”的人出现了。
这位“小管家”说,火锅店里吃的牛肉都是他们公司养的,推荐老人们投资一个跟牛肉有关的项目。
图源:央视新闻
这个项目最低投资1万元,认养一头牛,祝阿姨就能每月收利息,年化收益率高达50%。
老人一听回报率那么高,有吃有喝,“小管家”又那么热情,嘘寒问暖陪聊家常的,便大手一挥投入了几万块,其中投了几十万的不在少数,据称有老人投了100万进去。
刚开始第一个月,老人们确实能够拿到利息,有钱赚以外,公司还推出了“投资10万免费游内蒙古基地”的活动,目的就是让老人们到内蒙古基地“考察”,看看自己投资的牛怎么样。
图源:央视新闻
这一趟“考察”之旅,更是让老人们对项目深信不疑。
图源:央视新闻
尝到了甜头的老人们,回来后就加大了投入,更是拉人一起加入,结果没几个月就暴雷了,门店关了,承诺的利息也没继续了。
图源:央视新闻
所谓的养牛基地是假的,除了牛不是演员,其他工作人员全是演的。
而且老人们投进去的钱,实际上就是维持企业运营和老人们的利息返款。
说白了,这个公司就没有实际的业务,干的就是骗人的勾当。
这种云养殖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类企业一般注册为科技公司或农业服务企业,结果干着吸收公众存款的龌龊行为,用多个空壳公制造“资金闭环”,将钱流入到自己的口袋里。
什么都是假的,只有老人投出去的钱是真的。
被利用的养老焦虑和情感空缺
在这些骗局里,大家往往讨论的是骗子的手段和骗局的恶劣,却很少有人真的注意到,这些骗局是一场精准瞄准老年群体的“情感围猎”。
相较于传统诈骗直白的利益诱惑,这类以情感为糖衣的骗局更隐蔽、更致命。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的《中国老龄发展报告2024——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蓝皮书显示,我国23.76%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受,其中4.75%的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
同时,还有26.4%的老年人有抑郁症状,其中6.2%的老年人为中重度抑郁症状。
图源;网络
然而,这类情绪困扰往往被简单归因为“老来糊涂”或“矫情作态”。
衰老本身就会引发多巴胺分泌减少,导致情绪调节能力显著下降。
这种生理性改变与退休引发的社会角色断裂、空巢生活造成的情感真空形成叠加效应,导致老年人对情感陪伴的渴求呈现出指数级增长。
长期的情感饥渴状态,使老人们对任何形式的关怀都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敏锐捕捉。
有时候,一杯热水,一句问候,一声“多多保暖”,都能让老年人的防备心软下来。
因此,骗子们的算盘很清楚,他们知道老人们的情感缺口,远比银行账户的数字更脆弱。
于是,他们用“陪伴式服务”填补老人的孤独,成为老人眼中“比子女还贴心”的人。
这份“情感牌”轻易瓦解了老人的心理防线。
图源:民生频道
除了精准狙击老年人的心理防线外,骗子也很懂得拿捏老人的“从众”心理。
有的老人其实并非不知道风险,而是不愿意在“朋友都投了”的压力下显得“不合群”。
图源:央视新闻
除此之外,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焦虑,也让骗子们“有机可乘”。
老人们年龄增长后所面临的收入锐减、医疗支出增加、子女独立后的孤独感,都让骗子们通过“稳赚不赔”的承诺填补其安全感缺口。
以“消灾改运”为名的精神操控
拿捏老年人的诈骗陷阱,除了上面说的这一类“投资返利”、“高利润回报”的骗局以外,还有一类骗局是利用老年人对未知的恐惧与宿命论心理,榨干老人的信任,掏空他们的钱包。
图源:新黄河
有一类老人对于投资诈骗的警惕性很高,但是他们却非常痴迷养生、玄学等,骗子往往会虚构“血光之灾”“小人作祟”等危机,诱导他们购买符咒、支付“消灾费”。
央视就曾报道过一类“伪国学”“伪中医”骗局,这些骗子以传统文化为噱头,在短视频平台上把自己包装成“国学大师”,用传播“国学智慧”、保健康、强运势等话术吸引关注。
图源:网络
视频中,这些标榜自己是“国学大师”的人,身着传统服饰,手持檀木念珠,张口闭口就是《道德经》《易经》等传统文化典籍中的“因果轮回”“人生规律”等片段。
但是你要是真去查证,那些所谓的经典原文其实被他们掐头去尾、七拼八凑,内容真伪性存疑。
这些内容本质上是用AI批量生成的“文化快餐”,骗子们很擅长以“善人反被欺的底层逻辑”等煽动性文案,将传统文化的辩证思维降维成收割流量的焦虑营销。
图源:网络
明明在用鸡汤公式炮制“负债者逆袭七步法”“善良必遭厄运的三大征兆”,却硬要嫁接传统文化典籍的片段。
而这一类的视频,目的都是为了将老人引流到私域直播间或微信群,最后目的就一个:变着法儿推销动辄大几百甚至上千元的产品或者课程。
图源:网络
说到底,两类骗局的共同之处,都是瞄准了老年人深层的情感需求缺口。
图源:网络
精神的空虚与认知的衰退,让老人们转而将情感寄托于“神灵庇佑”或“命理指引”。
子女的关怀缺席与社会支持断裂,让老人们沉迷在骗子制造的“虚假温暖”里。
要破解困局,既需完善社区心理干预体系,更需重建子女的情感陪伴机制——毕竟,再高明的骗术也攻不破血缘纽带筑就的心理防线。
写在最后
当“情感”沦为收割工具,当“消灾”成为敛财幌子,社会需正视: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保障,更是情感联结与价值认同。
要破解这类的骗局,单靠“别信、别贪”的反诈标语远远不够,必须从情感需求的根源处构筑防线。
唯有打破“养老焦虑”与“孤独陷阱”的恶性循环,才能让每位老人安享“夕阳红”。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相关文章
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那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走过去,你就一定会有进步。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
2025-10-23 3
今天给各位分享微乐捉老麻子怎样免费开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微乐捉老麻子记牌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网上怎...
2025-10-23 3
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首发|品牌官作者|品牌官引言:从养老投资到玄学迷信,一场瞄准老人的“情感围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真是...
2025-10-23 5
“十五五”的蓝图已经铺开,未来五年的发展脉络也逐渐清晰。这次规划不同以往,它直接关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在我看来,有三个领域不仅...
2025-10-23 3
前言最近,澳大利亚传来一条军事科技领域的重磅消息:他们和波音公司联手捣鼓的MQ-28“幽灵蝙蝠”无人机,完成了一次关键测试。别看它名字带点科幻色彩,这...
2025-10-23 4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微乐四川麻将必赢神器,以及微乐小程序万能开挂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微乐斗地主那个祈福,有没有...
2025-10-23 4
郑丽文一句“怕就不要出来混”,震动了台湾政坛,也让两岸交流迎来了新的契机。“我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刚刚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在节...
2025-10-23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