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郑丽文说想到北京谈后,民进党急了,发声阻扰,郑丽文7个字反击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21日 21:40 4 cc

因为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并表态承认“九二共识”,表示可以到北京面谈后,民进党可谓是真的急了,不仅赖清德出面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民进党所谓的“立委”乃至于陆委会也都是纷纷站出来发声阻扰。

对此,郑丽文的回应很直接,直接甩出7个字反击:“怕就不要出来混”。

郑丽文说想到北京谈后,民进党急了,发声阻扰,郑丽文7个字反击

郑丽文

简单的几个字却比千言万语更有分量,像一记耳光,直接打在民进党虚伪的“勇敢”人设上。

这场风暴,不只是口头交锋,更像双方两岸路线的灵魂之战。郑丽文上任不过几天,就敢抛出要“到北京谈”的信号,显然是有备而来。她要用行动告诉全台民众:有人害怕对话,有人敢于面对;有人靠挑衅维持自身政治私利,有人想用沟通争取和平。

民进党为什么这么“着急”?答案藏在他们表现出来的焦虑里。

当郑丽文公开表示愿赴大陆交流、谈和平时,民进党立委吴思瑶说她是“洪秀柱第二”,赖瑞隆批她“亲中”,更有绿媒贴上“国民党成了中国的国民党”的标签。这种熟悉的操作手法,是民进党赖以维持“反中叙事”的老套路,但如今却越来越不灵了。

因为台湾社会对战争和对抗已经感到厌倦。

郑丽文说想到北京谈后,民进党急了,发声阻扰,郑丽文7个字反击

赖清德

根据台湾媒体做的民调显示,超过七成民众支持“维持和平、避免冲突”,而支持“抗中保台”的比例已跌破3成。

过去,民进党当局靠“仇中牌”轻松操弄选票,但当岛内民众发现战争离自己越来越近,台海紧张局势持续攀升时,这种口号反而成了政治负资产。

郑丽文看得很清楚,她直言“九二共识不是投降书,而是定海神针。”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8年和平、经济繁荣、国际空间扩大,这是活生生的事实。而民进党执政八年,台海风高浪急,导弹警报、战机绕台成了家常便饭,民意自然转向。

民进党真正害怕的,是一旦“九二共识”重新成为主流,他们赖以生存的“仇中政治”叙事就会崩塌。郑丽文那句“怕就不要出来混”,其实说穿了,绿营怕的不是她去北京,而是怕她打破民进党人为制造的“不能对话”的政治氛围。

郑丽文说想到北京谈后,民进党急了,发声阻扰,郑丽文7个字反击

郑丽文上任时,很多人以为她只是“政治温和派”,但短短几天,她展示的却是“敢言、敢动”的强势风格。她没有像过去一些蓝营人士遮遮掩掩,而是直接亮出底牌:要和平、要对话、要理性。这种风格,在台湾政坛已经十分稀缺。

这份“敢”,不仅是政治勇气,更是战略判断。她清楚看到,大陆的政策主轴已从“和平统一”逐渐转向“压力威慑和融合引导”,比如围台军演接连不断,但福建却也出台了“对台融合示范区”政策。

在这种背景下,郑丽文提出到北京谈,实际上是想把和平议题重新带回岛内政治主流,而不是被民进党独占舆论舞台。这正是国民党重新崛起的突破口,用和平对抗恐惧,用理性击破煽动。

如今的岛内社会氛围已经在变化,台湾农产品出口受限,台积电被迫赴美建厂,经济受损严重,越来越多台湾人意识到,美国不是“保护者”,而是索取者。

郑丽文说想到北京谈后,民进党急了,发声阻扰,郑丽文7个字反击

洪秀柱

民进党再用“美国会帮我们”的话术,来欺骗岛内选民,已经是苍白无力。郑丽文胜选当天,大陆第一时间发来贺电,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而美国却未发祝贺。鲜明对比,让岛内舆论产生共鸣,谁才是真正希望台湾和平?答案不言而喻。

郑丽文那句“怕就不要出来混”,被不少台媒评价为“狠话”;但实际上,这不是狠,而是直。她说出了岛内越来越多人的心声,不怕被贴标签,不怕被抹黑,怕的只有继续沉默。民进党当局打压异议声音、操控舆论,连大学教授谈“九二共识”都可能被约谈,企业家公开主张对话就可能被封杀。

这种“绿色恐怖”让社会噤若寒蝉。郑丽文这一句,等于在沉默中投下了一颗炸弹。

当然,敢说是一回事,能否做成又是另一回事。郑丽文接下来的挑战也并不轻松。首先是党内整合。国民党长期派系林立,部分老派仍主张模糊路线,担心“太亲中”影响选票。她若想推行新路线,必须说服党内放下包袱。

郑丽文说想到北京谈后,民进党急了,发声阻扰,郑丽文7个字反击

海峡两岸

其次是如何让“九二共识”重新赢得年轻世代认同。年轻人被绿营教育洗脑多年,要理解“九二共识”的内涵,需要的不只是口号,而是更现代的叙事与沟通方式。

最后是如何应对民进党的抹黑与美国的政治压力。可以预见,只要国民党强调两岸对话,美国势必加大政治干预,而民进党会借此炒作“卖台”叙事逻辑。

但这也恰恰是郑丽文的机会,她的最大优势在于,不是传统蓝营老面孔,而是一位能用现代语言讲和平的女性政治家。她既能打破民进党“反中等于爱台”的错误叙事,也能激活国民党的改革动力。如果坚持走理性务实路线,或许能让国民党真正回归执政主流。

台湾地区,一直都不缺政治口号,以及喊口号的人,缺的是面对现实的勇气以及敢于面对现实的人。郑丽文的“敢”,无论未来多难,至少让这个岛重新听见不同的声音,对于两岸局势来说是一大利好。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