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麒阁史观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北京去世,享年103岁。杨...
2025-10-21 1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正式进入农历九月,从月份来看农历九月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份,进入农历九月北方的冷空气势力明显变强,我们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尤其是要注意脚部的保暖。对于农民来说,进入农历九月要抓紧时间种植冬小麦,如果冬小麦播种过迟,那么麦苗就不能利用冬前的余热形成壮苗,麦苗的越冬能力会降低。
《说文解字》:“朔,月一日始苏也”,朔日也就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朔日这天月亮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近乎呈直线排列(月球位于中间),此时月球的暗面(未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我们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亮;与之相对应的是“望日”,望日这天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三者同样呈直线排列,月球受光面完全朝向地球,我们在地球上能看到满月。
月相变化以朔日为起点,历经上弦月、满月(望日)、下弦月,至下一朔日结束,形成约29.53天的“朔望月”周期,我们老祖宗根据月相圆缺的变化制定了阴历。由于月份的天数要为整数,因此农历月份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确保朔日始终为每月初一。
朔日是农历月份的分界点,直接影响节气、节日及日常日期的编排。例如,春节(正月初一)必为朔日,中秋(八月十五)则为望日;二十四节气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单数个就叫做节气,双数个叫中气,闰月的设置也以朔日为基础,通过“无中气置闰”规则调整月份,即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像2025年是闰六月,就是因为农历七月没有中气“处暑”。
朔日作为月份之始,人们祭祀、烧香、祈福一般都会安排在这天进行。古代的君王也会在朔日这天举行朝会,皇帝听政、百官奏事,像唐代就有“朔望朝参”制度,三品以上官员须出席。
对于农民来说,还特别关心农历九月初一的天气变化,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农历九月初一的天气还会影响往后的天气走势,像在我国农村就有最怕“初一一日晴”的说法,那么九月初一这天是晴天有啥预兆?我们看农谚咋说的。
“九月头”指的就是九月的第一天,就农历九月初一。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九月初一这天下雨,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在预示着到了冬天的时候会比较的寒冷。在古代人们没有先进的取暖设备,人们主要靠烧柴炭来取暖,如果冬天比较寒冷,那么人们就需要更多的柴炭来取暖,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柴炭的价格自然会上涨。
冬天本该是寒冷的季节,如果冬天不寒冷那么说明天气异常。冬天寒冷一方面可以防止麦苗徒长,这样麦苗的抗寒能力会提高,这样就可以降低来年倒春寒对麦苗的危害;另一方面,冬天寒冷能够冻死大部分越冬的害虫,这样来年害虫繁殖的基数就会减少,农作物患病虫害的风险会降低,农作物会更加容易大丰收,因此冬天寒冷对于农民来说是好事。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九月初一这天下雨,那么这预示着到了三九天和四九天的时候会下雪。
我国民间有冬至“数九”的习俗,即从冬至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当数完九个九天(即81天),那么就意味着春深日暖、春暖花开了。“三九天”是冬至后的第19~27天,“四九天”是冬至后的第28~36天,这两个时间段是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三九天和四九天下雪对于农民来说是大好事,三九天和四九天如果下雪,那么厚厚的雪覆盖在农作物上可以有效的隔绝外部的冷空气,像冬小麦、大蒜、蚕豆、油菜等越冬作物就不容易遭受冻害;而当雪融化时,雪水能够滋润灌溉土壤,这非常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同时还非常有利于来年春耕春播,这同样有利于农作物丰收。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九月初一这天是大晴天,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往后很长时间降雨都会比较少,这种干旱少雨的天气可能要持续到来年的五月底。
进入农历九月农民要播种越冬的小麦,如果土壤过于干旱,那么就会影响冬小麦的出苗,冬小麦会长得比较柔弱;到了冬天如果干旱,那么说明雨雪天气比较少,表明是暖冬,暖冬会导致农作物来年更加容易患病虫害;等到了来年三四月份如果土壤还在干旱,那么不仅不利于越冬作物返青,同时还会耽误春耕以及春播,农事生产会受到严重影响,农作物很容易减产。
这句农谚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九月初一天晴,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冬天会比较暖和,我们会感觉暖洋洋的,表明是“暖冬”。
正所谓“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冬天暖和除了会导致来年农作物更加容易患病虫害外,而且暖冬还会导致麦苗徒长,徒长的麦苗由于不能积蓄足够多的养分,麦苗的抗寒能力会降低,等到来年春天一旦有倒春寒天气发生,那么已经返青的麦苗就非常容易遭受冻害而减产。
农谚还说“九月初一晴,冬天少雨雪”,这句农谚的意思和上面一样,如果九月初一是大晴天,那么预示着冬天雨雪天气会比较少,这同样表明是“暖冬”。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九月初一当天天气晴朗,那么表明冬天会比较暖和,冬天暖和预示着来年的年景会不好。
在古代农民全靠天吃饭,农民都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遇到年景不好的年份,那么农作物就很容易减产,古代物质匮乏,一旦粮食减产那么人们就容易吃不饱,这很容易导致饥荒的发生。
总结,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九月初一的天气会影响往后的天气变化,如果九月初一下雨,那么预示着冬天雨雪会比较多;而如果九月初一天晴,那么不仅预示着容易发生干旱,同时还预示着是暖冬,这非常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因此九月初一宜雨不宜晴。
今日九月初一,你们那里的天气如何?欢迎留言。
相关文章
文/编辑:麒阁史观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北京去世,享年103岁。杨...
2025-10-21 1
俗话说:“八月无三十,旱涝种不及”。农历八月二十九的“晦日”刚过,今天是九月初一了。近几天气温骤降,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冬天。九月初一的朔日已携着千年农谚...
2025-10-21 1
那孩子才多大?东京奥运会之后,全红婵这个名字,谁不知道?就一下子,所有人都盯着她看。她去哪,都有人跟着。回家过个年,家门口都围满了人,拿着手机拍。这还...
2025-10-21 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方丈编辑| 幸运初审| 天坛前言说起寿...
2025-10-21 0
美国与中国打起了“时间战”,中国网络部队挫败阴谋,中美如果开战,谁会成为第一打击目标?美方给中国提了个醒。最近中国国家安全部发布消息,称中方成功挫败了...
2025-10-21 0
千年文明沿燕赵,古城星罗棋布间。在河北这片土地上,每座城市都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随便翻开一页都是波澜壮阔的史诗。说起河北的历史名城,很多人只知道邯郸、...
2025-10-21 2
跑完十公里,膝盖还没喊疼,身体却在悄悄掉肌肉,这种“看不见的损失”让90%的跑者把后半程成绩卡死在原地。 别急着滑走,这不是吓唬人的鸡汤。 上周北京...
2025-10-21 2
10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中美双方即将重返谈判桌,据最新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的最新表态是,美方将稀土、芬太尼和大...
2025-10-21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