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退休的朋友问医保补缴的事儿,有人听说补缴后医保返钱会受影响,心里直犯嘀咕。今天咱们把这事掰碎了说,从返钱规则到补缴成本,再到怎么算才划算,全是...
2025-10-14 0
洛水汤汤,把泥沙堆成洛阳城。
六千年前,偃师二里头的夯土台基就立在这儿,青铜爵里晃着最早的王朝微光,
这是考古队铁铲下刨出的实据。
后来周人迁鼎,九尊青铜巨兽压得洛河岸边的土路直喘气,
“宅兹中国” 的铭文刻在何尊上,成了 “中国” 二字最早的见证。
东汉太学里,三万弟子捧着竹简读得汗流浃背,
蔡伦在宫里把树皮煮成纸,从此字不再只刻在骨头石头上。
到了唐代,洛阳城里胡商的骆驼队踩过定鼎门,
武则天把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雕得眉眼弯弯,佛光是她骨子里的底气。
如今老城里的汤馆还冒着热气,
早上六点,喝牛肉汤的人捧着粗瓷碗,辣椒油漂在汤上像团火。
应天门的灯光亮起来时,仿唐的侍女提着宫灯走过,
影子落在青石板上,和千年前的宫娥重叠在一起。
这座城,骨头里都是历史,却还在烟火里活着。
今天,跟诸位聊聊洛阳的非遗美食……
从东汉光武帝刘秀说起。
他微服出巡时,在西华门闻香寻到民宅老者熬的牛肉汤,
金黄汤汁配薄牛肉,甜汤清甜、咸汤辣香,一喝直呼“中!”
当场下令洛阳城建汤馆,百姓晨起喝汤成俗,不够还能免费添汤,这规矩至今未变。
2021年7月,它作为民俗类项目入选省级非遗,成为洛阳第27个非遗项目。
这汤讲究“一汤三吃”:
头碗喝原汤鲜,二碗加牛油辣子提味,三碗撒蒜末增香。
豫西黄牛骨配小茴香、白芷等12味香料,文火慢煨,肉烂汤醇。
硬面锅盔掰碎泡汤,外软内脆,得劲!
有人问,这汤凭啥火千年?大概因为它不仅是汤,
是光武帝与民同乐的烟火,是武则天宫中飘出的香,
是洛阳人“早上一碗汤,神仙都不当”的底气。
喝一口,热乎气从嗓子眼窜到脚后跟,比啥补药都实在。
得从唐太宗李世民亲征横水说起。
那年叛军压境,百姓杀猪数十头犒军,老中医急中生智将草药投入肉锅,
将士既吃肉又喝药,一举两得。
这锅“药膳卤肉”竟成了传世美味,至安史之乱后,代宗尝后龙颜大悦,封其为“国宴御菜”,
从此“横水卤肉”名扬豫西。
2017年,“横水杨利卤肉”技艺被列入孟津县非遗名录,
其祖传秘方源自1838年,历经五代改良,现以百年老卤文火慢炖,
五花肉配大茴、肉桂等十余味草药,色泽金黄如琥珀,
肥而不腻、烂而不化,夹火烧或配酸辣面,一口入魂。
这卤肉在洛阳,是街巷里的烟火气。
老饕们偏爱“冻切”,
冷藏后肉皮紧实如脂,汤汁凝成琥珀冻,
配洋葱大蒜,一口下去,筋道与香辣在舌尖翻滚,洛阳人直夸“得劲”!
逢年过节,集市上人挤人,就为那一口“香嘞很”的卤肉香。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那年,嵩县老城有个叫王开琴的年轻人,揣着祖传“八料加老汤”的秘方开了家烧鸡铺。
这“八料”是陈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白芷,
“老汤”是祖传陈汤,每煮一锅鸡必加头锅老汤,汤越老越香。
辛亥革命时局乱,王开琴的烧鸡却因“皮不破、肉不烂、味香透骨”成了嵩县人的“救命香”,
谁家有红白事,必摆王记烧鸡;
谁家娃儿馋了,大人就扯半只鸡架,蹲在巷口慢慢啃。
如今,这秘方传了四代,还守着“老汤不断火”的规矩,挪店先挪汤,
逢年过节专人看护,百年老汤从未凉过。
王记烧鸡的肉,得用一年半以上的老柴鸡,经七小时文火慢煮:
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焖透,鸡翅膀开花才算熟。
出锅时,鸡身金黄似天鹅,皮脆肉嫩,
咸甜适中,肥而不腻,一口下去,肉丝能拉得老长,这叫“劲道”。
如今,王记烧鸡成了洛阳市非遗。
洛阳孟津平乐镇的“官桌”硬菜,源自19世纪五六十年代郭积礼的巧思。
当年王府宴客,他取红薯粉、粉条、笨猪肉、土鸡蛋,剁碎搅和鲜肉汤,
铺成方块油炸定型,再蒸一小时切条,浇酸汁上桌。
因“铺”的工艺得名“脯肉”,宾客赞其“肉嫩不腻,荤素合味”,
从此“无脯肉不成席”在平乐流传,婚丧嫁娶的“官桌”上必见其身影。
2015年,这道百年老味入选洛阳市非遗名录。
这肉红亮筋道,咬开是粉香裹着肉香,酸汁一淋,解腻又添鲜。
2009年列县级非遗,2010年升市级。
传说万安王朱采轻鱼肉百姓,卫师傅创“绳绑”(猪与朱同音,粉条如绳),
蒸笼里裹着对贪官的诅咒。
后演变成蒸肉,粉条吸饱肉香,玉米面裹着肥瘦相间的五花肉,
蒸得黄亮透亮,咬一口“得劲”得直咂嘴,连汤汁都舍不得剩。
这菜在洛宁是“硬菜中的硬菜”,逢年过节、待客宴请必上蒸笼。
老人过寿、新媳妇进门,铁锅蒸肉往桌上一摆,酒杯一端,那叫一个“中”!
2023年“非遗代代传”争霸赛上,毕丽凭传统工艺夺冠,店铺开得红火。
做法讲究“腌肉、烫粉、拌粉、蒸透”四步,肉要选三层五花,
粉条泡软不烂,玉米面裹匀,蒸40分钟,出锅时撒把葱花,香得能勾魂。
如今这口非遗味,不仅是舌尖上的乡愁,更是洛宁人骨子里的热乎劲儿。
民国三年(1914)诞生于新安火车站。
开封人任老大与本地王金斗合伙开馆,任老大一回误将沸水泼进面盆,烫得面团软韧。
俩人索性将错就错,以精面烫皮、前胛后臀肉配原汤调馅,
包成月牙状蒸制,竟成就“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
如今“老王烫面角”“方记烫面角”等分支已传四代,
2021年列入省级非遗。
这角儿讲究“烫”字诀,
面要七分烫三分揉,水温高了粘牙,低了发硬,全凭老师傅手口相传的“火候眼”。
皮儿软中带韧,透亮如琼玉;馅儿肥瘦相搭,鲜香不腻,咬一口“中得很”!
晨起吃一笼,配碗胡辣汤,那叫“得劲”!
东汉刘秀逃难时,饿得前胸贴后背,洛阳农户端出碗剩面条混酸浆,
竟让他吃出“帝王味”,登基后念念不忘,御宴上都得备着这道“救命饭”。
明朝正德年间,新安史家饭店用豌豆浆救急,巧做酸香面条,
钦差直夸“比山珍还妙”,从此浆面条成河南名吃。
2021年,老雒阳面食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
酸浆得用绿豆泡发打浆,发酵两日成乳白糊状,煮
时泛起蘑菇状浆沫,得用勺子轻打去涩,
再下细面条、芹菜丁、花生碎、红萝卜丝,最后淋辣椒油、韭花酱,酸得醒神,香得勾魂。
老洛阳人讲究“浆饭热三遍,拿肉都不换”,剩浆面条回锅更稠更香。
2011年列入洛阳非遗,2021年升格为省级非遗。
相传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后,唐代鉴真东渡将技艺传入日本,
而栾川人独创“酸浆点卤”法,
用自然发酵的酸菜卤水替代石膏,配以山涧清泉泡豆、石磨低温磨浆,
成就豆腐“筋而松软、久炖不烂”的独特口感,
老君山下至今保留着“热豆腐蘸辣椒,甜浆解腻”的市井吃法。
当地人清晨必咥一碗豆腐汤,6块钱管饱,游客慕名打卡“非遗豆腐宴”。
制作需经泡豆、磨浆、点卤、压榨四步,石板压榨虽费时,却让豆腐更耐嚼,
酸浆点卤则锁住豆香,连豆渣都能卷饼。
如今,这门“水里求财”的手艺,正从深山走向全国餐桌。
北宋建隆三年,宋太祖赵匡胤因丧母食不下咽,偶闻御膳房煎饺香,尝后赐名“锅贴”,
自此这道焦脆软香的美食从宫墙流入民间。
洛阳小街锅贴2009年入选河南省非遗,
其形若小船,外皮煎至金黄透亮,轻咬一口,肉汁混着安徽黄姜香在舌尖迸开,
配醋更显“得劲”!
选料讲究“七分瘦三分肥”的猪肉,
拌入绍兴料酒、商丘小磨油,面皮需“先硬后软”醒发得当,
煎制时九口铁锅齐开,稀面汁浇灌得恰到好处,
方得外焦里嫩、灌汤利口的绝活。
如今小街锅贴仍是洛阳人的“心头好”,藏着最浓的烟火气。
这道源自唐代武周时期的非遗美食,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是洛阳“三绝”之一。
其诞生与武则天巡逻有关,
当年地方官以“水系”供奉,酸辣清爽的汤菜让吃腻山珍的女皇直呼“中”!
民间传说更添烟火气:
袁天罡夜观天象,以24道汤汤水水暗喻武则天二十四载帝业,
每道菜“干稀交替”喻“干系(稀)”,成了古都最早的“政治预言菜”。
如今洛阳人办红白事仍称水席为“三八桌”,
前八品冷盘、四镇桌硬菜、八大件小炒、四扫尾主食,
最后以鸡蛋汤收尾,酸辣鲜香直抵胃底。
牡丹燕菜是“头牌”,萝卜丝切得比头发丝还细,配山珍海味。
这席汤水宴,从宫廷到市井,酸辣味里浸着十三朝古都的烟火,
吃的是菜,品的是千年光阴。
历史沉在碗底,辣椒油浮在汤面。
喝汤的人不知道,自己咽下的是千年。
他们只管埋头喝,喝完抹嘴起身,明日还会来。
汤还热着,人已走远。
你也来一碗?
(趁热喝,别等汤凉了)
相关文章
最近不少退休的朋友问医保补缴的事儿,有人听说补缴后医保返钱会受影响,心里直犯嘀咕。今天咱们把这事掰碎了说,从返钱规则到补缴成本,再到怎么算才划算,全是...
2025-10-14 0
文 | 小娱侃圈编辑 | 芒果粉序众所周知,国庆期间,一新郎跳河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不断的发酵也是因为,人们想不明白好端端大喜的日子,新郎为何想...
2025-10-14 0
最近,加沙地带的惨状牵动着全球的心弦。在那些倒塌的建筑、流离失所的人群和无尽的悲伤背后,除了传统的炮火轰鸣,还隐藏着一个更令人不安的真相:人工智能!这...
2025-10-14 0
现代科技发展,离不开一样被称作“工业维生素”的东西——稀土。别看它不起眼,但在芯片、军工、电子产品这些领域,它就是关键材料。谁掌握了稀土,谁就在产业链...
2025-10-14 0
最近国际金价简直疯了,不光华尔街交易所里跟炸了锅似的,纽约曼哈顿那钻石街的生意也跟着火了起来。本来想先扯扯全球经济大环境,后来发现没必要,直接说这钻石...
2025-10-14 0
本篇原创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DT商业观察,ID:DTcaijing;作者 / 胡汉三@huwenwen11、编辑 / 郑晓慧@mersailles、设...
2025-10-14 0
独游人煎饼这事儿,说出来挺让人五味杂陈的。他自己一个人捣鼓了好几年的视觉小说《她毕业了》,正式上架半天,几乎没收到任何评测。游戏标价10块,首发优惠8...
2025-10-14 0
10月14日,李亚鹏发布视频:本想安静度过,但关心问询的朋友太多,商议之后,还是决定公布如下:我们于早些时候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孩子跟随母亲生活由双方...
2025-10-1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