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17 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那天南京天气闷热,云压得低,像要塌下来似的。
城里人刚吃过早饭,忽然听到鼓声大作。
紧接着,十三座城门同时开启。
每座门,都走出一支送葬队伍,前呼后拥,棺椁模样几乎一模一样。
谁也不知道,哪一具才是真的。
这事儿发生在明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1398年。
朱元璋去世,他的葬礼,从一开始就不寻常。
皇帝下葬,从来都不光是埋个人那么简单。
可像朱元璋这样搞“迷魂阵”的,还真不多。
用十三副棺材绕城,就是为了让人分不出哪是真哪是假。
熟悉点历史的可能会想到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也差不多一个思路。
只不过朱元璋这回阵仗更大,是真的让整个南京陷入了迷雾。
可这还不是最让人心惊的部分。
真正压在史料深处、很少有人提起的,是那四十多个名字——全是活人,在朱元璋下葬时,被一同送入地下。
那会儿,宫里静得可怕。
大殿上,几十名妃嫔整整齐齐地站着,没人说话。
她们知道,自己吃的这顿饭,是最后一顿。
其中一个小宫女后来偷偷说过,那天她看到有的妃子梳头的时候手一直在抖,有的眼圈红了一整晚。
她说自己原本只是个打杂的,进宫不到半年,却因为分到了“内殿侍寝”这个岗位,差点也被列入陪葬名单。
那场面,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有多绝望。
说起来,朱元璋其实早就做了安排。
他对死后的事情特别在意。
不只是怕盗墓,更怕仇人后代来掘坟泄愤。
毕竟他杀过的人太多,从开国功臣到老部下,死在他手下的不计其数。
所以他留下的遗言里,除了“多设棺椁”、“分门出殡”,还有一条,就是让身边陪伴多年的妃嫔陪葬。
其实那会儿,活人殉葬早就不是常规操作了。
秦朝以后逐渐都改成陶俑、木俑之类的。
到了汉唐,殉葬的对象也越来越少,多半是奴仆或者战死将士的象征性替代品。
可朱元璋偏偏恢复了这个制度。
理由很简单:他觉得,自己是开国皇帝,不能寒碜了。
他选的人也不是随便找的。
这些妃嫔,大多是他晚年常在身边的人,有的甚至在宫里住了十几年。
她们不是宠臣,也不是护卫,只是因为“陪得久”。
唯一逃过一劫的,是一个生过公主的妃子。
朱元璋临终前说,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就她留下来吧。
不是她特殊,只是巧了。
朱允炆刚继位,面对祖父留下的安排,没敢违抗。
他做了个补偿:给这些殉葬妃嫔的家属封了官,还是世袭。
有人家从此成了“皇封之家”,衣食无忧。
可代价,是女儿的命。
这事儿传出去后,宫里一度人心惶惶。
尤其是那些新进宫的小宫女,夜里睡不着觉,生怕哪天被点了名。
有人偷偷写信回家,让家人想办法把自己弄出去。
可大多时候,信都出不了宫门。
后来朱棣夺位,这项制度不但没停,还延续了下去。
朱棣死时,三十多个妃嫔被安排殉葬,其中有两位是来自朝鲜的贡女。
她们可能连话都说不利索,就这么被送走了。
明仁宗登基后,也依样画葫芦。
只是人少了点,五个。
包括一位叫沈氏的妃子,据说她原本是宫女,才入宫几个月,还没见过皇帝几次,就被列入名单。
她的姐姐后来在地方做了官,写信去京城求情,但没来得及。
更讽刺的是,到了宣宗那代,殉葬的妃子只剩一个,其他九个都是宫女。
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
那时候的宫中档案里,常常只写一句:“某日,某某入殉。”就像记账一样。
直到明英宗在位,终于下了决定,彻底废止活人殉葬。
那年是1449年。
他在位期间虽然战事频繁,甚至还被瓦剌俘虏过,但他对宫廷制度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调整。
这一条,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宫女的名字。
参考资料:
李伯重,《明清经济史讲义》,中华书局,2016年。
吴晗,《朱元璋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明实录》卷一百五十,明英宗实录,国家图书馆藏。
杨廷宝、王世仁,《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年。
俞本,《明代宫廷生活纪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文章
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中国武器有个响当当的名声——物美价廉。尤其是对那些经济不太宽裕的国家来说,中国货简直就是“救命稻草”。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老铁兄弟,...
2025-07-17 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那天南京天气闷热,云压得低,像要塌下来似的。城里人刚吃过早饭,忽然听到鼓声大作。紧接着,十三...
2025-07-17 4
7月的北京酷热难耐,地球另一端的华盛顿同样不平静。当特朗普在记者会上高调宣称"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对美政策非常公平"时,国际舆论场瞬间炸开了锅。这位以...
2025-07-17 4
就在很多人还在讨论美国对中国新一轮关税大棒会带来多大冲击时,中国却用一场东盟外长会给出了回应:不是忍气吞声,而是用“合纵连横”的智慧,撬动更大的国际合...
2025-07-17 4
今年年初以来,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拖累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对全球复苏构成严峻挑战。与复杂的外部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积极推动各...
2025-07-17 4
原标题:微观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时间:2025年7月14日日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时隔1...
2025-07-17 3
导语:近日,迈合村要给全红婵家附近清二十年的垃圾堆,全村投票同意,可她家反倒不乐意,担心新政策长不了!网友们纷纷留言:确实应该拆,很多国际友人也会光顾...
2025-07-17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