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北京,有一处比香山红叶更显风雅、更“一票难求”的角落——那便是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里的老舍纪念馆。近日,这座静谧的“丹柿小院”因院内两棵柿树硕果累...
2025-10-20 0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5年10月10日,一纸冰冷的裁决从国际刑事法院传出,正式驳回了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保释请求。
消息传来,整个菲律宾为之震动。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法律文件,这几乎是一份宣判,宣告着这位80岁高龄、健康状况已然岌岌可危的政治强人,很可能将在异国他乡的牢房里走到生命的终点。
对于关注菲律宾政局的人来说,这背后弥漫的,早已不是什么“国际正义”的味道,而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绞杀。
杜特尔特的支持者们看到的,是一位瘦到“皮包骨头,甚至难以站立”的老人,一位曾在牢房中昏倒、被医疗报告证实“认知能力衰退”的病人。
而他的政敌,菲律宾现任总统小马科斯,则被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被认为是这场“借刀杀人”大戏的总导演。
国际刑事法院给出的拒保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杜特尔特存在“潜逃风险”,因为他有庞大的“政治人脉”和“支持网络”;担心他会“威胁证人、毁灭证据”。
法院甚至特别点到了杜特尔特的女儿、现任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暗示她可能协助父亲潜逃。
可这些理由在菲律宾国内的政治现实面前,很难站得住脚。
一个连站立都困难的老人,如何潜逃?
一个被严密监控的家族,如何去威胁远在天边的证人?
杜特尔特家族及其盟友的激烈反应,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长子保罗·杜特尔特怒斥这是“粗暴且可耻的司法错误”,是“政治作秀,而非正义”。
女儿莎拉·杜特尔特更是将矛头直指马科斯政府,痛骂其“出卖菲律宾的主权,无耻地背叛了菲律宾民众”,并将海牙法院形容为马科斯政府的“走狗”。
这些看似情绪化的言论,却精准地道出了事件的核心:这根本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政治清算。
要理解马科斯为何要如此决绝地将杜特尔特“锁死”在海牙,就必须把目光从国际法庭移回菲律宾国内。
就在杜特尔特被捕前夕,马科斯政府正深陷一场足以将其彻底淹没的政治海啸。
这场政治风波的核心,是一桩涉及数千亿比索的防洪工程腐败大案。
根据前海军陆战队军士古特扎在参议院听证会上的惊人爆料,他曾亲手将装满现金的46个行李箱送到马科斯的表弟、时任众议长罗穆亚尔德斯的面前,每个箱子4800万比索,总额高达2.8亿元人民币。
建筑商迪萨亚夫妇的证词则更为致命,他们为了获得价值千亿比索的合同,被迫向包括罗穆亚尔德斯在内的至少17名议员支付了高达25%的回扣。
其中,罗穆亚尔德斯本人的回扣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总计8000个防洪项目中,竟有超过400个是凭空捏造的“幽灵项目”,骗取的国家资金超过6000亿比索。
而负责审批这些项目的,正是马科斯的儿子桑德罗。
整个案件的线索,如同一张巨大的蛛网,最终都指向了总统府的最高层。
马科斯本人被广泛质疑是这起腐败大案的“总指挥”。
丑闻曝光后,菲律宾国内群情激愤,马尼拉爆发了数万人参与的“万亿比索游行”,“惩治腐败”、“马科斯下台”的口号响彻云霄。
就连马科斯过去的政治盟友也开始反水,甲美地省众议员巴尔扎加联合15名议员,正式提交了对马科斯的弹劾提案,指控其“背叛公众信任”。
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马科斯需要一个巨大的“靶子”来转移国内矛盾,需要一场更具爆炸性的事件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还有什么比将前总统、国内最大的政治对手杜特尔特送上国际法庭更合适的选择呢?
这不仅是“杀鸡儆猴”,威慑国内所有反对势力;更是“围魏救赵”,让深陷腐败丑闻的杜特尔特家族自顾不暇,无力在国内组织有效的反击。
于是,我们看到了那场精心策划的逮捕行动。
马科斯政府一改前任对ICC的不合作态度,重新打开接触大门。
逮捕当天,7000多名警力封锁了所有交通要道,押送飞机早已待命。
这一切都表明,将杜特尔特送往海牙,是马科斯摆脱自身政治危机的一步险棋,也是一计“阳谋”。
他就是要利用外部势力这把“刀”,来铲除心腹大患,为自己和家族的统治扫清障碍。
面对马科斯的步步紧逼和ICC的冷酷裁决,杜特尔特家族并未坐以待毙。
他们深知,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退无可退。
于是,一场围绕舆论、法律和人情的立体化反击战全面打响。
莎拉·杜特尔特的高调炮轰,看似给了ICC拒绝保释的口实,实则是打给国内民众听的。
她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反抗强权、捍卫国家主权的斗士,不断削弱马科斯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凝聚杜特尔特家族的基本盘。
而杜特尔特本人则打出了一张最令人心酸的“悲情牌”。
他通过律师向莎拉“交代后事”,表示如果自己死在海牙,直接火化带骨灰回国即可。
这一举动,可谓是杀伤力巨大。
它无声地向全世界控诉着国际刑事法院的“冷酷无情”,将自己置于了一个受害者的位置,极大地博取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同时,这也精准地戳中了菲律宾国内支持者的痛点,将他们对杜特尔特健康状况的担忧,转化为对马科斯政府“卖国求荣”的愤怒。
菲律宾参议院以15票赞成、3票反对的压倒性结果通过决议,呼吁ICC释放杜特尔特,这正是民意压力的体现。
就在杜特尔特一方几乎陷入绝境之时,事情却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2025年10月14日,外媒报道,国际刑事法院上诉法庭突然宣布,以“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为由,将该案的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移出杜特尔特的案件。
这个消息,堪称重磅炸弹。
要知道,杜特尔特的辩护团队一直以来都在不遗余力地要求卡里姆·汗回避,认为他的存在对杜特尔特极为不利,其主导的调查和检控充满了偏见。
如今,法院内部竟然主动“清理门户”,这无疑为整个案件的走向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卡里姆·汗的被移除,意味着案件的检控方将出现重大变动。
新的检察官是否会维持卡里姆·汗的强硬立场?
杜特尔特方提交的医疗证据是否会得到重新评估?
最关键的是,这是否为新一轮的保释申请打开了一扇窗?
这一切都成了未知数。
这个变数,是杜特尔特家族在绝望中看到的一丝曙光,也是马科斯“借刀杀人”计划中出现的第一道裂痕。
菲律宾的政局,已经在这场激烈的博弈中走到了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
一边是深陷腐败泥潭、试图通过清算政敌来巩固权力的马科斯;另一边是命悬一线、却仍在动用一切资源绝地反击的杜特尔特。
杜特尔特的健康状况,就像一根引线,随时可能引爆整个国家的政治炸药桶。
如果他真的在海牙发生不测,那些支持他的庞大势力,尤其是在中部和南部省份的力量,绝不会善罢甘休,届时菲律宾恐将陷入难以预料的动荡。
这场在海牙法庭内外上演的生死对决,其最终结局,将深刻地影响菲律宾未来的走向。
参考资料:
菲律宾参议员:杜特尔特因海牙拘留瘦成皮包骨,健康状况持续恶化
2025-10-15 10:49·凤凰卫视
相关文章
秋日的北京,有一处比香山红叶更显风雅、更“一票难求”的角落——那便是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里的老舍纪念馆。近日,这座静谧的“丹柿小院”因院内两棵柿树硕果累...
2025-10-20 0
关注我,让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好运气,好事连连!点赞关注,开启你的幸运人生! 北京东城区老舍故居柿子熟了,进胡同一看小院子全是人 要说北京秋天的事,还真...
2025-10-20 0
文丨将爷这几天马不停蹄的,我没时间写文章,今晚,说个简单粗暴观点——杨振宁翁帆的爱情,值得我们用纯洁的目光打量,用干净的心测量。在杨振宁先生逝世后,这...
2025-10-20 0
我叫林默。在设计院待了五年,从实习生熬成项目组的主力设计师,外号“卷王之王”。今天,我被调走了。一纸调令,把我从全院最核心的项目一组,“发配”到了档案...
2025-10-20 2
不久前,中国空军发布了运-20“胖妞”领衔的8K视觉大片,包括空中加油、战术机动、大机群编队,这些超高清画面展示了中国空军新质作战力量的非凡实力。根据...
2025-10-20 2
登封到荥阳,高铁40分钟,却把一座山与一条河的性格差,拉成一幅对开长卷。左边是嵩山,右边是黄河;左边是“练完功再喝一口胡辣汤”,右边是“捞完鱼就唱一段...
2025-10-19 2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文 | 王枸杞编辑 | 青松2025年10月3日上午10时许,陕西省旬阳市一名29岁的男子周某某,在小河北旬河大桥跳河失...
2025-10-19 2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
2025-10-19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