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13万被引,ImageNet作者苏昊或将加盟复旦

热点资讯 2025年10月10日 23:37 1 cc

近期,「UCSD副教授苏昊将加盟复旦」的传言甚嚣尘上。如若成真,复旦乃至中国具身智能的格局或都将产生可观变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尚无权威公开信息证实。

这几天,「苏昊将赴复旦任教」的传闻在科研圈里流传,众说纷纭,真真假假,莫衷一是,暂无实锤。

13万被引,ImageNet作者苏昊或将加盟复旦

https://www.xiaohongshu.com/explore/68e63be20000000005038f33?xsec_token=ABWt3xwILU1EQDQuhh3Ubw2eGXmrZ0ZQUEpeIyS4vhLmw

13万被引,ImageNet作者苏昊或将加盟复旦

https://www.netbig.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098

13万被引,ImageNet作者苏昊或将加盟复旦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47667438377373706/answer/1957081589340178132

目前,苏昊本人和复旦方面的公开信息尚未披露这一消息。

如果这件事成真,并成功落地,很可能意味着国内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生态的一个新拐点。

从ImageNet缔造者到具身智能开创者

我们熟知的「ImageNet革命」中,不止一个名字在闪光。苏昊,作为ImageNet项目早期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其科研版图后来在3D视觉与机器人方向延展开来。

他本科就读北航,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最初的研究是语言与符号逻辑的方向。

后来,他在普林斯顿、斯坦福等校深度参与ImageNet的研究工作,从那时起便扎下了「视觉」根基。

13万被引,ImageNet作者苏昊或将加盟复旦

博士阶段,他在斯坦福先是师从李飞飞,后又师从Leonidas Guibas,主攻三维视觉与形状理解。

他发表过ShapeNet(大规模三维模型库)、PointNet / PointNet++(点云数据神经网络架构)、PartNet(3D物体部件分解)等一系列在三维视觉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成果。

而当视觉方法逐渐成熟,他又把焦点移向「让机器动」——他率先提出并主导SAPIEN(可泛化的机器人操作模拟器),随后推出ManiSkill平台,让机器人在模拟环境中练习操作技能。

此后,他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并联合创立Hillbot公司,致力于将具身智能、三维生成与模拟器技术商业化。

目前,他的论文被引数已经高达13.3万

13万被引,ImageNet作者苏昊或将加盟复旦

到底有没有「落地复旦」的可能

目前,公开渠道并没有确凿证据显示苏昊已正式加入复旦。

复旦方面尚未发布官方聘任通知。

社交媒体与学术圈中,关于「他将被双聘、或将参与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的言论不少,但多属「爆料」性质。

复旦正在推动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建设,希望吸引顶尖人才。

有网友还猜测该研究院可能正为苏昊「预留位置」。

13万被引,ImageNet作者苏昊或将加盟复旦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47667438377373706/answer/1957081589340178132

但截至目前,无公开投资公告、无法律文件,也无复旦官方确认。

天眼查等国内投资平台数据也暂未查到Hillbot在国内确切融资记录或与复旦的绑定。

另一方面,苏昊本人目前在UCSD的个人主页仍然更新频繁,继续以「Associate Professor,CTO & Chairman of Hillbot」身份出现。

因此,现阶段应把这件事看作「极有可能但未定」的高规格人才挖角行动,而非已经落定的事实。

若成真,他能为复旦带来什么

苏昊的归来,有可能会撬动一批学生、一座学校、一个方向。

将「具身智能」作为战略方向

国内目前在机器人、模拟器与三维生成方向的高校阵地还较为稀缺。

如果复旦将苏昊及其团队纳入,在这个领域形成「定海神针」级别核心力量,并与已有计算机视觉、自动化、材料、工程背景交叉融合,能快速构建国内在具身智能方向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国际化科研平台与人才枢纽

苏昊在国际顶级会议、数据库建设、开源平台方面有强影响力(SAPIEN、ManiSkill、ShapeNet等都是国际社区广泛使用的基石)。

他的归来,可能带来一批国际项目、国际合作者和学生,从而加速复旦在该领域的国际化节奏。

企业+学术协同,加快技术落地

苏昊已经开始创业,把仿真与3D生成产业化。

13万被引,ImageNet作者苏昊或将加盟复旦

Hillbot官网

若在国内有资源,有可能在校企合作、产业服务、技术孵化等方面打通通道。

这对国内的机器人、智能制造、物流、自动化行业都是潜在推力。

风险与挑战:高期望下的考验

这样一桩顶级人才入职,可能牵涉体制、资源、配套、团队构建等一大串难题:

  • 机制配套:能让他在研究、创业、平台搭建方面有足够的自由度吗?
  • 团队落地:他是否愿意把实验室团队带来?学生怎么办?
  • 资源支持:设备、资金、行政支持能否跟上?
  • 战略定位:复旦要把具身智能作为长期核心方向吗?

苏昊要不要来复旦,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他具备的背景、技能与资源,使他成为国内在具身智能领域最具颠覆潜能的那一类人才之一。

若落地成真,复旦可能成为中国最早拥有「具身智能头部实验室+创业载体」的高校之一。

我们会持续关注,他的归来,能为复旦乃至中国的具身智能带来哪些大变化。

参考资料

https://cseweb.ucsd.edu/~haosu/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1P8Zu04AAAAJ&hl=zh-CN

https://www.hillbot.ai/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作者:艾伦,36氪经授权发布。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