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供销社时期已经停产的老香烟,抽过3种的是“大哥”,5种的是爷爷

热点资讯 2025年08月31日 22:40 4 admin
供销社时期已经停产的老香烟,抽过3种的是“大哥”,5种的是爷爷

如今,供销社早已淡出视野,那些绝版老香烟也难觅踪迹,但只要提起香山、洛河、芒果、郁金香的名字,只要看到一张泛黄的老烟标、一张旧烟票,就能瞬间把人拉回那个烟火气十足的年代。那些藏在香烟里的岁月印记,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更是时光留给我们的温暖馈赠。如今再提起那些早已停产的老香烟,熟悉的名字一出口,便能勾起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抽过两种的算 “大哥”,能数出五种的,怕是要被尊一声 “大爷” 了。

供销社时期已经停产的老香烟,抽过3种的是“大哥”,5种的是爷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面上的香烟大多是 “裸奔” 状态 —— 没有过滤嘴,软包装裹着金黄的烟丝,拆开时能闻到烟草本身最纯粹的香气,没有多余香料的修饰。那会儿云南的卷烟是响当当的 “主力军”,春城、龙凤、吉庆、五朵金花、金沙江、红梅…… 光是念这些名字,仿佛就能闻到山间烟草的醇厚。还有下关、红双喜、碧鸡、云风,以及带着地域特色的锡都、云南大理、金版纳,每一款都承载着云南烟草的独特风味。更别提 “大重九”,在当时绝对是拿得出手的 “硬通货”,揣在兜里都觉得体面。那会儿哪怕是最便宜的烟,比如 8 分钱一盒的经济烟、一角五的天平牌,烟丝里也找不到一点 “烟骨头”,抽起来满口都是纯纯的烟香,不像现在的烟,总少了点当年的质朴。

供销社时期已经停产的老香烟,抽过3种的是“大哥”,5种的是爷爷

北京的香山烟,曾是仅次于群英、天津恒大、上海牡丹的 “准高档烟”,七十年代初,简装香山卖 0.34 元,精装 0.37 元,烟味醇厚,是不少北京烟民的 “心头好”;陕西人对 “洛河牌” 香烟感情深厚,这款 80 年代的口粮烟其实有两个名字,“洛河” 和 “漯河”,烟标字体不同,但正红色背景配手写体 “洛河” 的设计,辨识度极高,直到停产前,经典的 “洛河” 烟标都没换过;云南的石林烟,则凭着 “高颜值” 让人难忘 —— 通体白色的烟盒上,印着标志性的石林景观,作为过滤嘴香烟,它的口感更细腻,是云南人记忆里 “父辈常抽的烟”,如今虽有同名香烟,但老款烟标早已难寻。

供销社时期已经停产的老香烟,抽过3种的是“大哥”,5种的是爷爷

到了七八十年代,香烟的价格慢慢有了区分,也开始出现带嘴的款式。八十年代末,两毛三一盒的丰收、三毛八一盒的兰金鹿和时代,都是不带嘴的平价烟,是普通工人兜里的常客。而六毛钱一盒的大前门,一旦带了过滤嘴,价格就涨到一块二,档次瞬间提了上去。在那个年代,大前门的地位可不一般 ——70 年代时,那是处级干部才能常抽的烟,五毛五一包,要是有人在火车上抽上一根,醇厚的香味能飘满整个车厢,惹得周围人都忍不住多闻两口。后来到了 1994 年,软青州卖到一块六,虽然比之前贵了些,但在当时也算是寻常人家能接受的价格,只是慢慢的,这些便宜又实在的老烟,就渐渐从市面上消失了。

供销社时期已经停产的老香烟,抽过3种的是“大哥”,5种的是爷爷

河南的老烟则是另一番景象,河南的老烟里,藏着特殊的故事:“大刀牌” 是部队特供烟,只有排级以上干部才能享用,普通百姓连见都少见;“芒果牌” 则源于一段外交佳话 ——1968 年,外国宾客赠送的芒果被分给工人,新郑卷烟厂为纪念此事推出了芒果烟,烟盒上金黄的芒果图案,成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符号。当地烟厂各有 “代表作”:许昌卷烟厂的许昌牌、中原牌,郑州卷烟厂的彩蝶、散花,南阳卷烟厂的白河桥、梅花、茅庐,都是河南人熟悉的味道。八十年代的河南街头,853、舒口、芒果、金钟、858、春雷、牤山、大弓子、小弓子、红旗渠、凤凰、沙河、金稻…… 各种牌子的香烟让人眼花缭乱,随便拿出一款,都能勾起一段关于街头巷尾的回忆。

供销社时期已经停产的老香烟,抽过3种的是“大哥”,5种的是爷爷

天津的烟民当年堪称 “幸福”,本地卷烟厂品类丰富:低档的战斗、友谊烟,价格亲民;中档的大港、北安桥、墨菊,是日常口粮;高档的恒大、大前门,拿得出手;还有被老烟民称作 “极品” 的郁金香,不少人说它的口感远超现在的中华,可惜早已停产,只留遗憾。天津的老香烟也有着不错的口碑,恒大、银球、大前门是经典款,后来出的新港、郁金香、墨菊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郁金香、新港和银球,还有金恒大,口感醇厚,品质上乘,当年不知成了多少人的 “心头好”,兜里揣上一包,和朋友分享时,总能收获满满的羡慕。

供销社时期已经停产的老香烟,抽过3种的是“大哥”,5种的是爷爷

七十年代,吉林人参烟(黄壳),在当时堪称 “天价烟”;银象烟凭着独特香味让人记了几十年;红牡丹是 “干部专属”,民间流传的顺口溜 “省中华,地牡丹,一般干部迎春烟”,道尽了不同级别香烟的 “使用场景”。大前门作为全国知名的中档烟,飞马烟更亲民,还有几分钱一盒的 “经济烟”,

供销社时期已经停产的老香烟,抽过3种的是“大哥”,5种的是爷爷

那些年关于老香烟的趣事,也成了难忘的回忆。有人十二三岁时,和邻居家孩子偷偷拿了父亲的烟,躲在马路边的厕所后面尝试,结果两人都 “醉烟” 了,吐得一塌糊涂,头晕目眩,那难受劲儿比喝醉酒还厉害;还有人用芦苇杆做烟斗,向抽莫合烟的叔叔要了烟丝装满,一开始小口抽没感觉,两大口下去,头就疼得像要裂开,晕乎乎的直到第二天才缓过来。

供销社时期已经停产的老香烟,抽过3种的是“大哥”,5种的是爷爷

如今,这些老香烟早已停产,再也买不到当年的味道。但它们就像时光的 “摆渡人”,只要一提起,就能把人拉回那个烟火气十足的年代,想起那些简单又纯粹的日子。你是否也抽过这些老香烟?是否也有一段和老香烟有关的独家记忆呢?

供销社时期已经停产的老香烟,抽过3种的是“大哥”,5种的是爷爷

如今,那些曾在供销社售卖的老香烟大多已绝版,见过三种以上的人,多半已是 “爷爷” 辈;若能全叫出名字,更是难得的 “时光见证者”。这些香烟不仅是烟草制品,更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生活细节,记录着一代人的烟火人生。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