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再不怕美国卡脖子?普京即将访华,俄方突然抛出重磅信号:美若断供中国发动机,俄罗斯会出手

热点资讯 2025年08月28日 05:37 3 admin

时间节点很微妙,背景板极其复杂。刚刚过去的几天,普京访华的消息在国际舆论场迅速刷屏。这个8月底到9月初的四天行程,绝非一次普通的国事访问。

俄罗斯专机提前抵京,杜马主席沃洛金亲率代表团和中方高层“对表”,谈立法、谈能源、谈经贸,连二战纪念都要并肩出席。每一个细节都在说明,中俄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略伙伴”,而是把彼此当成了现实中最可靠的后盾。

说白了,这次普京访华,在美西方的“外部压力”下,意义被无限放大。美国盯上中国航空发动机,不止一次。C919、C909这些大飞机项目,用的核心部件一直被美国和欧洲卡着咽喉。

美国商务部今年5月那记“暂停出口”,玩的是冷刀子,理由冠冕堂皇——所谓“国家安全”。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贸易战的延续和技术遏制的升级。

CFM的Leap-1C、GE的CF-34,都是中国大飞机绕不开的名字。结果美国刚一禁,自己又悄悄解禁。这像不像小时候那个捣蛋鬼,嘴上说不让你玩,自己却又偷偷把球扔过来。

再不怕美国卡脖子?普京即将访华,俄方突然抛出重磅信号:美若断供中国发动机,俄罗斯会出手

可这次俄罗斯的表态,分量不一样。国家技术集团总经理切梅佐夫直接说了,只要中国需要,PD-14、PD-8、PD-35全都能上。不是说说而已,MC-21、SSJ-100这些俄制飞机早就用上了自家发动机。

俄罗斯人对被西方断供的滋味比谁都清楚,乌克兰危机后,俄航发产业几乎被欧洲和美国“全断粮”,可人家愣是挺过来了,还把技术链越补越全。

这时候帮中国,既是地缘政治的投桃报李,更是现实利益的互助。只要美国敢真断供,俄罗斯就是中国的“发动机保险箱”。

中国这边,谁说没底气?长江-1000A已经在运-20上飞了不止一圈,国产发动机虽然还有差距,但进步肉眼可见。美国每次打压,反而成了中国加速创新的催化剂。禁令一来,研发速度就嗖嗖往上窜。

这种“逼出来的自强”,放在全球都是顶级案例。美国最怕的,其实就是中国不吃这一套,自己埋头把难题啃下来。一旦成功,原本牢不可破的供应链话语权,就会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样,一阵风就塌了。

再看普京的这次行程,四天的超长安排,已经刷新了俄总统出访的纪录。除了上合组织峰会和纪念活动,最核心的无非两件事:一是和中方高层谈战略、谈合作,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美国——俄罗斯不是你想分就能分的。

沃洛金带队的议会团,和中方谈得极细,立法、营商环境、双边贸易、青年交流,全都提上日程。美国想靠俄乌和谈分化中俄,特朗普想“调解”俄乌冲突,结果俄罗斯高层直接飞北京,和中国“并肩作战”。谁在主场,谁被晾在一边,画面感拉满。

再不怕美国卡脖子?普京即将访华,俄方突然抛出重磅信号:美若断供中国发动机,俄罗斯会出手

美国这一套“卡脖子”战术,说实话已经用滥了。技术禁运、出口管制、威胁制裁,每次都搬出来吓人。可中国不是20年前的中国,很多核心环节早就有了Plan B甚至Plan C。

美国这边刚喊断供,俄罗斯那边立马递上“备用钥匙”。这种大国之间的默契和协作,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无数次被逼到墙角后的反弹和互信换来的。

对中国来说,关键技术“绝不交给外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项踏踏实实的国家战略。美国要是还指望靠几个出口禁令就能让中国妥协,无异于痴人说梦。

俄罗斯为什么要这么配合中国?这不是单纯的“雪中送炭”,而是典型的“双赢”。西方制裁让俄罗斯市场急需“东向出口”,中国则正好在产业升级窗口

PD-14、PD-8、PD-35这些发动机型号,市场空间巨大。俄罗斯不仅能卖技术、卖产品,还能借中国的供应链、制造能力做大做强。

反过来,中国也多了一个摆脱美欧制约的选项。你卡你的,我买我的,谁也别想独占上风。俄方的表态,更像是给美方的“预警”:你再玩技术卡脖子,最后只会把中国和俄罗斯绑得更紧。

还有人问,这种合作能走多远?利益摆在第一位没错,但中俄之间的战略默契是肉眼可见的。西方越打压,双方越靠拢。能源合作、科技协作、军事互信、人文交流,哪一条不是被外部压力“倒逼”出来的?

沃洛金此行议题里,制裁应对、营商环境、青年交流全都有。俄罗斯不会把自己绑在一棵树上,中国也一向强调多元合作。但当外部压力变成常态,互为“后备箱”反倒成了最有力的安全带。

再不怕美国卡脖子?普京即将访华,俄方突然抛出重磅信号:美若断供中国发动机,俄罗斯会出手

美国这边,动作频率也没见减。特朗普刚在阿拉斯加充当“调解人”,前脚和俄乌谈判,后脚又给中国下禁令。

美方想靠和谈重置影响力,结果中俄的互动节奏根本不买账。高层专机提前抵京,议会合作委员会开到第十次,连峰会选址都选在了天津。

美国在制裁、调解、技术封锁之间自说自话,反倒是中俄的配合越发默契。全球多极化、区域合作、产业自主,这些词汇以前是外交辞令,现在变成了现实操作。

从技术角度看,发动机这块的自主权早就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命门”。美国玩不起了,俄罗斯愿意补位,中国自己也在加速追赶。

三手准备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战略定力。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中国反制、创新、合作“三路并进”,每一步都走得很稳。

美国越想“卡脖子”,中国就越快跳出封锁圈。俄方的“雪中送炭”,其实是把美方的算盘敲得稀巴烂。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