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巴铁不负众望,出发来华之前,把1000亿卢比提前打进中方账户

热点资讯 2025年08月27日 21:38 4 admin

8月31日至9月1日,新一届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来自多国的政要将齐聚滨海之城,探讨安全、经济和合作的大事。

作为这场东道主,这场盛会对中国来说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就在峰会前夕,巴基斯坦就传来一个值得关注的消息,他们给中国送来了一份“礼物”,而且是份意义不小的礼物。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将在峰会期间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巴铁不负众望,出发来华之前,把1000亿卢比提前打进中方账户

在启程前,巴方政府宣布,将向在巴投资经营的中国电力公司支付1000亿卢比的欠款,此外还会再拨出80亿卢比,用于支持这些项目的运营。

按照巴方的说法,这笔资金会在未来几天汇入中国企业的账户,经过这一笔支付,巴基斯坦对中方的欠款将减少近四分之一。

过去几年,围绕“一带一路”合作,一些西方舆论不断大做文章,把中国描绘成精心设计“债务陷阱”的施贷方,把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合作国,说成被动受害者。

这些说法屡屡被用来攻击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甚至有媒体暗示,中国的投资让巴基斯坦财政陷入困境。

巴铁不负众望,出发来华之前,把1000亿卢比提前打进中方账户

如今巴基斯坦在经济仍承压的情况下,选择提前还款,这与那些西方反华媒体的论调形成了直接反差,也为中巴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例证。

我们要清楚,巴基斯坦这个南亚国家人口超过两亿四千万,能源需求庞大,却长期供不应求。

巴国内在工业化进程中遭遇电力短缺问题,不仅制约了经济增长,也直接影响民生。

更大的问题是,它的能源结构高度依赖进口,油气这类主要能源,大部分要从国外买,而每年在这方面的支出高达142亿美元,占据外汇储备的七成以上。

巴铁不负众望,出发来华之前,把1000亿卢比提前打进中方账户

更棘手的是,巴基斯坦的电力系统病灶,不是简单地多建几个电厂就能解决的。

其输电和配电网络损耗高,电费回收率低,运营效率差,造成巨额“循环债务”。所谓循环债务,就是发的电收不回钱,电力公司亏损得借债买燃料,再发电又亏更多,债务便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目前已经累计到2.63万亿卢比。

这种运营模式,几乎是一个自我消耗的陷阱,与外部贷款关系不大,却给财政和货币稳定带来巨大压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巴经济走廊的能源项目应运而生,自2015年以来,中国在巴基斯坦投资并建设了一批关键的发电和基础设施项目。

例如塔尔煤电一体化工程和萨希瓦尔燃煤电站,这两座电站每年可为两千万巴基斯坦居民提供稳定的用电供应。

巴铁不负众望,出发来华之前,把1000亿卢比提前打进中方账户

这不仅缓解了长期的电荒,还从结构上降低了能源进口的比例,按照预测,到2025年,巴基斯坦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将从2018年的72%降到58%,每年可节省约35亿美元的外汇支出。

还有瓜达尔港原油终端的建成使用,让巴基斯坦从中东进口原油的航程缩短了四成,运输成本随之下降近两成。

对这样一个能源依赖严重的经济体来说,这不仅是节省了钱,更是提升了能源战略安全。这样的变化在过去本是难以想象的,而现在得益于中国投资的参与才得以实现。

当然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西方一些媒体的叙事里,一旦出现“贷款”“债务”这样的字眼,配合上“一带一路”的标签,往往就会被刻意包装成风险和阴谋。

但是如果看具体的数据,中国贷款在巴基斯坦全部外债中的占比仅16.2%,利率普遍在2%左右,部分项目甚至由中方补贴利息。

巴铁不负众望,出发来华之前,把1000亿卢比提前打进中方账户

而世界银行的贷款利率接近4.8%。从数字上就能看出,中国贷款在成本和偿还压力上都要低得多。

巴方目前的困难,更多是国内经济结构单一、出口竞争力弱、税收体系不完善等长期积累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它在面对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时非常脆弱,外汇储备一旦被消耗,就会出现支付压力。

也就是说,债务的核心成因并不是中国的项目,而是巴基斯坦内部的经济体制。

在这种情况下,夏巴兹政府依然选择在访华前偿付1000亿卢比给中国企业,显然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巴铁不负众望,出发来华之前,把1000亿卢比提前打进中方账户

一方面,这体现了对合作伙伴的信任与履约意愿,另一方面,也是对外界所谓“债务陷阱”说法的回应。

试想如果真的陷入陷阱,又怎会主动还钱,而且是在经济状况并不宽裕的情况下?

而关于这笔钱的来源,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细节。

巴财政部动用了本财年电力行业的补贴预算,将款项直接拨付给有关的中国电力生产商。

同时还从正常预算中挤出80亿卢比,专项支持这些项目运营,巴基斯坦甚至计划动用从国内商业银行筹集的1.3万亿卢比贷款,用于偿还剩余的中方债务。

巴铁不负众望,出发来华之前,把1000亿卢比提前打进中方账户

这样的财政安排,在缓解债务关系的同时,也为今后的合作扫清了障碍。

对中国来说,巴方的这个动作无疑是个积极信号,毕竟事实胜于口舌,与西方一些贷款附带高利率、高条件不同,中国的投资是与对方经济发展现实挂钩的,合作方在获得收益后也有能力偿还贷款,这本身就是一种良性循环。

放眼更大的格局,中巴之间这种互相成就的合作,实际上挑战了西方在发展援助领域的话语垄断。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看来,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短期救济,而是切实提升经济造血能力的投资与建设。

中国模式正是通过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减少受援国的对外依赖,而这种方式,恰恰与某些西方贷款在条件和目的上的差别最为明显。

巴铁不负众望,出发来华之前,把1000亿卢比提前打进中方账户

所以,当有人再提“债务陷阱”一类的说辞时,不妨看看眼前的现实。

陷阱会让人越陷越深,而中巴的合作则是在共同铺路,巴基斯坦在经济仍有压力时依然还款,是对中国信任的体现,也是对自身国际信用的维护。

天津的上合峰会很快就要开幕了,中巴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必然会为之后的合作定下基调。

这一次提前偿还欠款的行动,或许只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未来双方会在能源、交通、产业等更多领域展开新一轮合作。

在全球经济格局动荡、地缘复杂化的当下,中巴观察彼此、信任彼此,这才是长期合作的真正保障。看懂了这一点,就不会被那些带着成见的报道带偏。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