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文章正文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热点资讯 2025年07月25日 19:39 4 cc

北京夏夜,71岁的陈佩斯对着镜头深深鞠躬,眼里闪着泪光,声音颤抖:“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

此时是2025年7月14日深夜,距离他耗费七年心血,抵押了北京四环的房子,投入上亿资金打造的电影《戏台》原定上映仅剩三天。

这部作品却被两部商业大片挤出黄金档期,排片率从15%骤降至5%,部分城市甚至将上映时间推迟到7月25日。

然而,谁也没料到,短短三天票房上涨564万,排片率从5%暴涨到18.6%,到7月25日票房达到了854万,且一直持续上涨。

看完《戏台》后,我‬不禁感叹:太敢拍了!这是把权势‬和‬资本‬的‬脸‬,按在地上使劲摩擦呀!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01 一纸诉状改变的人生轨迹


1984年除夕夜,一个龙套演员抱着空碗狼吞虎咽的表演,赢得满堂喝彩。这一晚,陈佩斯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中国喜剧的新纪元也由此开启。

“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

“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

“本人陈小二,男:24岁,民族:汉,家住罗锅胡同104号……”

从《吃面条》到《主角与配角》,再到《警察与小偷》,陈佩斯与朱时茂创作了一系列喜闻见乐的经典小品,以尖锐的讽刺、诙谐的表演吸引了全国观众,成了春晚舞台上难以逾越的丰碑。

然而,从1998年之后,陈佩斯却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从春晚舞台彻底消失,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淡出了大众视野。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故事要从 1999 年说起。陈佩斯与朱时茂偶然发现,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未经他们许可,就擅自将他们在春晚上表演的小品制作成光盘售卖。

对于视作品如生命的陈佩斯而言,显然‬不能接受。他和朱时茂第一时间找到央视协商。在多次沟通无果后,他们一纸诉状‬将‬央视‬告上了法庭。

2002年12月,法院最终判决对方侵权成立,要求其立即停止销售光盘、公开道歉,并赔偿两人 33 万元。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正义得到了伸张,但陈佩斯却付出了惨重代价。自那以后,他再也没登上过春晚舞台,各种演出邀约也如潮水般退去,演艺事业跌入低谷。

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选择了隐居,和妻子在北京郊区承包了一片荒山,过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般的田园生活。

时光荏苒,一晃三十年。2025年,陈佩斯筹备七年的电影《戏台》强势回归,像一柄骤然出鞘的利刃,在内娱劈开了一道清亮的裂口。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02 娱乐圈乱象众生相


《戏台》上映后,有影评人说:“陈佩斯把内娱的遮羞布撕得干干净净。”

这是‬一‬部以民国军阀混战为背景的电影,讲的是五庆班戏班在强权下挣扎求生的故事。戏里的每个角色,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现实里的“潘多拉魔盒”。

金啸天:顶流明星的双面人生

金啸天,是京城有名的“角儿”,台上演楚霸王时威风凛凛,台下却抱着烟枪吞云吐雾。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一边呼喊着爱妻的名字、因爱妻离去而心碎,一边却在演出即将开始前,与主动送上门的粉丝在后台厮混。

这一幕像极了那些拿着天价片酬却轧戏、耍大牌的明星,一边在荧幕上塑造的是阳光、积极、有责任感的形象,一边吸食毒品,与粉丝出轨,让人大跌眼镜。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六姨太思玥:饭圈的盲目崇拜

思玥,洪大帅的六姨太,出身书香门第,却痴迷金啸天扮演的西楚霸王。当她发现金啸天是瘾君子时,非但不清醒,反而递上自己的烟膏,甚至还主动委身于他。

后来卖包子的大嗓儿穿上戏服,她照样感叹 “活脱脱一个楚霸王” ,甚至不确认对方身份,就和扮上楚霸王的大嗓儿缠绵悱恻。

其实,她真正痴迷的并非金啸天本人,而是“楚霸王”。就像现实里的某些粉丝,只看到偶像在舞台上完美形象,对其真实人格视而不见,甚至为了维护偶像,不惜与他人争吵、互撕。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洪大帅改戏:强权对创作的 “绑架”

洪大帅,一个小地方打进京城的土军阀,对京剧一窍不通。只因自己和项羽有相似经历,就极度同情,逼着戏班改戏。

他拿着枪指着班主喊:“项羽不能死,这个戏得改!” 班主说 “这不合规矩”,他举起枪朝上放了两枪:“改不改?”

这场景太熟悉了 —— 某部历史剧里,资方让编剧给 “带资进组” 的演员加戏,把忠臣写成奸臣;某部纪录片里,审核人员说 “这段太沉重,改成皆大欢喜的结局”。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大嗓儿:资方霸权下的行业荒诞

大嗓儿,大裕斋包子铺的跑堂伙计,没学过一天京剧,就因为和洪大帅是老乡,就能穿上戏服上台顶替名角儿,演楚霸王。

台下观众明明知道他唱得差,却还拼命鼓掌叫好。 就像现在,有些演技拉垮的演员被捧成 “影帝”,不是因为实力,而是因为 “背后有人”。

难怪有人说:“戏台子上的规矩,是祖师爷定的;戏台子下的规矩,是有权人定的。”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03 戏里哭的是班主,戏外哭的是自己


陈佩斯扮演的五庆班班主侯喜亭,被洪大帅用枪逼着改戏时,他跪在祖师爷牌位前哭:“祖师爷,我为活命啊!” 拍摄这场戏时,陈佩斯突然触景生情,情绪崩溃,在片场哭了十几分钟。

陈佩斯曾公开吐槽过春晚创作,每个部门相互掣肘,人人都以“老大”自居,他提出的好方案常被拒绝,甚至被改得面目全非。

这种“想做好作品却被限制“的痛苦经历,与《戏台》里班主侯喜亭被洪大帅拿着枪被逼改戏的剧情,如出一辙。

在《戏台》的路演现场,有位粉丝看完电影后红着眼对陈佩斯说:“我看这个电影,就是在看你的一辈子。”

这种戏内戏外的强烈共鸣,让“改戏”这一情节的讽刺意义远远超越了电影本身,这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真实经历的写照。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凌晨两点的写字楼,半层楼还亮着灯,策划专员还在拼命着写着第七版的活动方案。第二天他收到甲方的回执:还是第一版的思路更稳妥……

隔壁工位的同事对着经理第三次驳回的策划案叹气:“逻辑太散”、“不够落地”、“没有抓住用户痛点”。当他打开第一版策划时,才发现被否掉的核心创意,竟和经理发来的“参考案例”高度重合。

下班时,电梯间里的实习生抱着设计稿哭了。客户突然要改新的风格,她熬了一整夜做的宣传图重新修改,还要求”明早上班前交“。

“小王,你把这次项目的主办人记在张A的名下,年底评优我保你拿到‘优秀员工’。”

“小李,你在会议上把责任揽过来,下次涨薪的名额就给你。”

“小赵,你先把我朋友公司的产品放进采购备选名单,哪怕走个流程也行,后续你的绩效考核我多‘关照’。”

……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在《戏台》里,我们能看到顶流明星重复着金啸天的堕落;目睹粉丝为劣迹艺人洗地的荒唐日日更新;更是在职场亲历“大嗓儿“式关系户的横行。

洪大帅的枪在现实中从未消失,它化作随意推翻的合同、心血来潮的"创新要求"、审批流程中的创作镣铐。

所以《戏台》里侯喜亭的每一次低头,都戳中了现实里的人。他给洪大帅鞠躬时,腰弯得越低,观众的心越疼 。因为我们都在某个时刻,为了 “活下去”,向不合理的规则低过头。

陈佩斯正是用《戏台》,把这种 “想说却不能说的憋屈” 化成了艺术,替所有在工作里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发出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呐喊。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04 票房逆袭的背后,是观众对 “真” 的渴望


《戏台》排片率从 5% 涨到 18.6% 的那几天,有84岁的老人带着三个闺蜜来买票,说 “就想看看一场干净的演出”;有年轻人带着父母来,说 “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电影”。

这哪是票房的胜利?是观众用脚投票,告诉内娱:我们看够了流量的虚张声势,看够了资本的指手画脚,我们想要的,是《戏台》这样 “敢说真话、肯下功夫” 的作品。

影片的筹备初期,陈佩斯就遭遇了投资方多次撤资;

7月7日开启预售总票房仅39万元,首日26.2万元;

计划7月17日上映,因流量大片提前上档,被迫推迟7月25日正式上映,点映排片还被安排到凌晨1点“幽灵场”。

皇天不负有心人,点映后上座率从15%升至75%以上,票房几天内从14万元上涨至560多万;截至7月25日突破854万且持续增长。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为了这部电影,从立项到取得公映许可证,陈佩斯赌上了七年光阴。他坚持实景搭建戏台,他坚信 “观众眼睛尖,假的一眼就看穿”。

71 岁高龄的他,在现场每天盯场16个小时,晚上回到酒店还要修改台词。资金紧张时,他抵押了北京四环的房子,自掏1000万补拍镜头。

黄渤接到邀约时,陈佩斯坦言 “没钱付片酬,项目风险还大”,但黄渤不仅零片酬出演,还自掏 150万元买道具,甚至把自家别墅腾出来当临时片场。

为了演好角色,他三个月减重15斤,每天凌晨4点便起床就跟着京剧名家吊嗓子、练身段,嗓子练哑了就含着润喉片继续,电影中那段 “霸王别姬” 的唱段,他一开口便惊艳所有人。

姜武同样零片酬加入,还自己带着服装进组;尹正等演员也在片场卯足了劲。朱时茂更是自掏百万支持拍摄,首映礼上他看着影片落了泪:“我怕的不是钱打水漂,是怕老陈心寒。”

有年轻观众在社交媒体分享:“原以为是老派电影、只适合长辈看,没想到全程被吸引,笑中带泪,既看到了那个时代戏班的难,也想起了现在很多行业的困境。”

还有观众说:“前半段笑出声,后半段红了眼。侯班主跪地哭‘我为活命啊’,不就是我改 PPT 的每一天吗?”

一个社会不怕有问题,怕的是连 “直面问题” 的勇气都没有。

在这个充斥着流量与商业套路的影视市场中,观众渴望看到真实、有深度、有诚意的作品,而《戏台》恰如一股清泉,满足了观众对 “真” 的强烈渴望 。

陈佩斯一纸诉状消失32年,携《戏台》归来,他到底在打谁的脸?


05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真地道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真地道啊!” 影片里的这句感叹,既是陈佩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纯粹艺术的深情告白。

从1984年《吃面条》的纯粹喜剧,到2025年《戏台》的黑色寓言,陈佩斯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逗笑者”到“思想者”的蜕变。

《戏台》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在展现荒诞喜剧之时,依然不忘让我们看见人性里不灭的微光——当炮火震落瓦砾,真正的艺术家依然挺直脊梁,将一字不改的《霸王别姬》坚持唱完。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能塌的“戏台”,也都有“比天还大”的东西值得用命去守护!

这个“戏台”,叫良心。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