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保娃哈哈还是保宗馥莉,答案有了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4日 22:40 2 admin

“娃哈哈不是宗家的,她这是把一手好牌打个稀烂!”2025年10月10日,宗馥莉辞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消息尘埃落定,其叔叔、娃哈哈早期创始人宗泽后的朋友圈表态,给“保企业还是保继承人”的争议画上了句号。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接班风波终以“宗馥莉离场”收尾,而答案早已写在股权架构的博弈与改革失控的裂痕里。


保娃哈哈还是保宗馥莉,答案有了

宗馥莉的辞职从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多方力量角力的必然结果。作为宗庆后指定的接班人,她自执掌权柄以来便火力全开:推动管理层大换血剔除元老、对经销商联销体推行激进考核、试图将核心资源向自有“宏胜系”倾斜,更在今年年初计划将387件“娃哈哈”商标转移至宏胜集团。这一系列操作不仅激化了与老员工、经销商的矛盾,更直接触碰了第一大股东的底线——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持股46%的国资背景,决定了娃哈哈从本质上仍属国有资本主导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当商标转移计划被国资紧急叫停时,“保娃哈哈”的优先级已清晰压倒“保宗馥莉”的可能性。


保娃哈哈还是保宗馥莉,答案有了

宗泽后的两次表态早已埋下伏笔。去年宗馥莉首次辞职时,他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核心问题:“接班不应先想扩张赚钱,而要先赢人心;在国企体系里,你只是职业经理人,必须夹着尾巴做人”。但这些劝诫并未被采纳,宗馥莉反而在“证明自己”的执念中越走越远。她打造的年轻化改革缺乏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既未复制父亲“渠道为王”的成功,又没能像新消费品牌般抓住年轻群体,反而让2024年借“怀旧潮”实现的36.7%营收暴涨,在管理层动荡中迅速消耗殆尽。当改革投入付诸东流,“保宗馥莉”已成为损害企业利益的选择。


保娃哈哈还是保宗馥莉,答案有了

股权架构的先天约束更注定了结局。娃哈哈“国资46%、宗馥莉29.4%、职工持股24.6%”的格局中,宗家虽与员工持股合计过半,但国资的第一大股东地位拥有否决权。经济学家李稻葵曾指出,接班需满足两个条件:继承股份与获得国资、员工认可。宗馥莉虽继承了父亲的股份,却因激进操作失去了另外两方的信任——职工持股会不满元老被清退,国资则警惕核心资产流失。当股东会最终通过辞呈,本质是“保护企业稳定”对“家族继承诉求”的理性选择。


保娃哈哈还是保宗馥莉,答案有了

离场后的宗馥莉并非全无退路,而是早备好了“Plan B”。她掌控的宏胜饮料集团已拥有20个生产基地、100多条生产线,通过投资控制了天津、桂林等多地娃哈哈地方子公司的渠道资源,更完成了“娃小宗”商标注册与新品布局。这场“全身而退”更像是一场战略转移:与其在娃哈哈的股权博弈中束手束脚,不如另立门户打响“独立之战”。但这也意味着,娃哈哈与“娃小宗”可能重现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品牌分流困境,成为这场接班失败的另一个注脚。

如今,娃哈哈正面临权力真空与战略断层的双重考验:宗馥莉留下的改革方案大概率无疾而终,其心腹仍留任董事会的局面可能引发新一轮人事动荡。但对这个国民品牌而言,剥离激进扩张的风险、回归稳健经营轨道,未必不是重生之机。而宗馥莉的经历则印证了一个道理:家族企业的传承从不是“子承父业”的理所当然,而是对企业属性的敬畏、对多方利益的平衡,以及对行业规律的尊重。

“保娃哈哈还是保宗馥莉”的答案,终究是市场与规则给出的理性裁决。当宗馥莉带着“宏胜系”资源转身而去,当娃哈哈亟待新帅厘清架构,这场风波终以最残酷的方式证明:企业的长青从不属于某个家族,而是属于懂得敬畏规则、平衡利益的掌舵者。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