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排行榜 2025年08月27日 02:37 3 cc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成飞集团这么大个头,生产歼20这种顶尖战斗机,结果被中航电测以174亿的价格给收了,这不是典型的蚂蚁吞大象嘛?

成飞集团总资产过千亿,中航电测当时市值才60亿左右,这交易一出,市场哗然一片。

背后的逻辑其实挺清楚的,就是军工资产证券化的大趋势,央企内部整合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杨伟是歼20的总设计师,在航空界算得上关键人物。杨伟1963年生在北京,四川资中人,1978年15岁就考上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1985年硕士毕业后直接进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起步时他参与歼10项目,负责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那时候中国在这块儿还是空白,他从基础干起,逐步积累经验。1998年他35岁,当上歼10飞行控制系统总设计师,2000年又成中国最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负责枭龙战斗机。

2001年他37岁升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那年枭龙技术状态冻结,他监督发图,出了9万多张图纸。同期还兼猛龙飞机设计,两型飞机节点重叠,他协调资源,确保进度。

2006年左右开始歼20项目,他作为总设计师,统筹气动布局和控制系统。2011年1月11日歼20首飞成功,他主导后续测试和调整。2017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54岁那年,还担任中航工业集团科技委副主任。2020年代他继续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当研究员,指导新一代飞机研发。

直到2025年1月,杨伟从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位置上被免职,官网撤下简历,这事儿跟集团管理层调整有关,郝照平总经理也同时免职。

成飞集团本身就是航空工业的骨干,隶属中航工业集团,生产歼20、歼10系列,资产规模大,技术积累深。但2023年1月11日,中航电测公告要发行股份买成飞集团100%股权,股票从1月12日起停牌。

这交易作价174.39亿,发行20.86亿股,每股8.36元。成飞集团评估值240.27亿,扣除国有资本公积65.85亿后定这个价。中航电测主营传感器和测控产品,属于军工电子领域,收购后能互补,成飞的飞机制造加中航电测的精密测量,提升产业链完整性。

为什么这么干?主要是央企资产证券化,成飞集团借壳上市,注入资本市场,融资更方便,优化资源配置。

2023年7月26日公布草案,交易细节明确,包括业绩承诺:如果2023年完成,成飞航产2023到2025年净利润不低于1609万、1630万、1698万;如果2024年完成,调整为2024到2026年1630万、1698万、1712万。这承诺不高,但稳扎稳打。

重组过程波折,2024年上半年暂停审核,6月26日恢复,7月5日补充细节,7月11日深交所并购重组委通过,8月6日证监会同意注册。9月30日公告重组完成,航空工业集团持股升到近90%。这不是简单买卖,是内部重组,成飞保持生产能力,中航电测平台实现证券化。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2025年8月,中航成飞已经更名,1月22日股东大会通过变更名称、证券简称,2月14日正式改证券代码。成飞注入后,公司总股本从5.9亿股增到26.76亿股,业绩贡献明显。

2025年1季度,原中航电测收入17.8亿,同比增长6.11%,成飞部分拉动整体。资源整合推进,中航电测的测控技术应用到成飞飞机,提升效率。

国际竞争加剧,这种结合加强航空装备实力,国家安全项目更稳。杨伟免职后,集团领导层换人,魏应彪接掌,可能带来新调整,但成飞生产歼20等项目按计划走。3月12日公司年度报告显示,子公司中航电测仪器(西安)有限公司与上海耀华称重系统合作,扩展业务。

5月公司股票异常波动,两天涨超30%,跟地缘紧张有关,巴基斯坦用歼10击落印度军机,推高军工股。

7月有收购海德利森终止,8月先惠技术与宁德时代签7亿合同,但这些是外围。整体看,收购后中航成飞市值过千亿,成为军工龙头,财务稳健,战略意义大。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成飞集团这么大体量,低价注入,看似蚂蚁吞象,其实是集团战略布局。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