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内地人一家七口坐港铁有六人逃票?港男发帖曝光被网友怼“合法”!头等舱查出一群内地客乱入,求情仍罚上千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8日 07:35 1 admin

近日,香港社交媒体上因港铁逃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两起不同场景下的“逃票疑云”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一边是内地一家七口疑似逃票被指“完全合法”,另一边则是内地游客在港铁东铁头等舱因逃票被罚,评论呈现两极分化。

内地人一家七口坐港铁有六人逃票?港男发帖曝光被网友怼“合法”!头等舱查出一群内地客乱入,求情仍罚上千


8月24日(星期日),一位香港男子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组照片引发了轩然大波。照片显示,在港铁沙田站的闸机旁,一位穿着粉色短袖上衣的大妈正拿着手机,将微信乘车码对准闸机的二维码阅读器。她身旁有一位男性长者站在闸机前准备出闸,闸机外还有男童和年轻女子在等待。这位香港男子拍下这一幕后,上传至社交平台,并批评大妈此举是明目张胆的“逃票”,还调侃港铁“果然有独特的待客之道”。

内地人一家七口坐港铁有六人逃票?港男发帖曝光被网友怼“合法”!头等舱查出一群内地客乱入,求情仍罚上千


然而,事情很快出现了反转。有网友认真分析后指出,微信乘车码有一个“同行码”功能,同一部手机可以有多个QR code供多人使用,只要每次通过前都扫码就没问题,微信同行码可以允许3人共用,两部手机就能让6人一起出闸。原来,为了方便小朋友和长者使用电子支付乘坐港铁,WeChat Pay HK和微信支付联合港铁推出了“同行码”功能,一部手机最多可以支持3人出入闸。所以,大妈让6到7个人一起出闸的行为并非逃票,而是完全合法的。这一反转也提醒着人们,在使用新技术时,可能会因不了解规则而产生误解,只要仔细了解规则,就能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内地人一家七口坐港铁有六人逃票?港男发帖曝光被网友怼“合法”!头等舱查出一群内地客乱入,求情仍罚上千


与沙田站的“逃票乌龙”不同,港铁东铁线头等舱内发生的一起逃票事件则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争论。近日,一段在香港流传的影片显示,东铁头等车厢内有多名讲普通话的游客未付款而被“抓现行”。影片中,至少两名港铁职员用普通话向乘客解释头等舱规则,并开具罚单。

一名被罚男乘客称:“就觉得挺奇怪,我坐错车了。”另一名与女子同行的男乘客则表示:“我刷不到,她是用支付宝来的。”尽管游客们求情称“第一次来香港不知道规则”,但港铁职员仍坚持开具罚单,并要求他们在下一站下车交钱。

内地人一家七口坐港铁有六人逃票?港男发帖曝光被网友怼“合法”!头等舱查出一群内地客乱入,求情仍罚上千


根据港铁官方信息,乘坐东铁线头等舱需在八达通卡上再次拍卡确认,或购买头等单程票,未持有效头等舱票或未确认的乘客,将被征收1000元附加费。事件曝光后,网友评论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网友对逃票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认为游客“不可能不知道规则”,甚至质疑其“装傻博同情”。有网友评论道:“如果港铁每一班车都有人检查就好了,这种行为太离谱了!”“不知道就当无事?现在给你张告票,现在你知道了!”

内地人一家七口坐港铁有六人逃票?港男发帖曝光被网友怼“合法”!头等舱查出一群内地客乱入,求情仍罚上千

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理解,认为游客不熟悉香港规则属无心之失。有网友称:“游客第一次来香港,不知道规则也很正常。”“内地地铁不分头等舱,第一次去真的可能懵懂进入”。

这两起事件也引发了对港铁管理方式的讨论。有被罚过的内地网友表示:“第一次去真的不知道,好在有热心港人告知才赶紧离开。”也有网友质疑港铁宣传不足,建议“在头等舱地板、玻璃窗、墙身全部写上大字提醒,避免游客误坐”。更有网友提议港铁应设置“进入验票机制”或“补票机会”,而非直接罚款。

内地人一家七口坐港铁有六人逃票?港男发帖曝光被网友怼“合法”!头等舱查出一群内地客乱入,求情仍罚上千

一名曾误入头等舱的网友分享经历称:“我都试过一次,初来港那年,赶时间上班听到广播说快关门了,急匆匆跑上火车,电梯上来位置刚好就是头等车厢。幸好有热心人士问我拍卡没,我说拍卡才进到站啊,好心人告诉我这是头等舱,要再拍才能进……我才大概知道情况,真得感谢这位好心人!”

然而,也有网友对这种建议表示反对,有网友反怼表示:“个个都说不知道,那个个都不用买票了,一个不知道可以横着走!”还有网友对比内地地铁称:“我坐了一个月的头等座,被查了十多次票,港铁工作人员是不是太闲了?”也有网友建议:“港铁应在头等车厢外广播提醒,或循环播放录音,而非仅靠自觉。”

内地人一家七口坐港铁有六人逃票?港男发帖曝光被网友怼“合法”!头等舱查出一群内地客乱入,求情仍罚上千

这两起港铁逃票相关事件,无论是沙田站的“合法同行”误会,还是东铁头等舱的规则争议,都反映出在跨地域交流中,规则宣传与理解的重要性。对于这类事件,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