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30日 15:36 3 cc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文|撒胡

编辑|撒胡


最近,由于和伟参演的《沉默的荣耀》刚刚播出完毕,央视新闻就站出来发文,在不到24小时内,两次点名表扬了于和伟。

于和伟此人直到中年才算爆火,年轻时的作品鲜有人知,但如今央视的特意点名,很明显释放出了三个大信号,国内娱乐圈可能要发生巨变。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央视新闻为什么要特意点名两次于和伟?这究竟释放出了什么信号?

当下的演艺圈

我们得先看看,过去这些年,内娱到底在忙活啥,一个词就能概括:工业糖精。尤其是古装偶像剧领域,简直成了重灾区,剧情不是一般的生硬,而是那种一眼能望到结局的重复和死板。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观众们甚至都总结出规律了,戏谑地称之为“换乘恋爱”,铁打的95后小生小花,流水的剧本,今天你跟他搭,明天他跟她配,排列组合玩得飞起,产出的是什么?是一批批看着热闹,播完就忘的快消品。

制作方和公司呢,他们似乎陷入了一种“数据拜物教”的幻觉里,一部剧好不好,不看口碑,先看热搜挂了多少条,粉丝贡献了多少数据。开播前大肆宣传“投资几个亿”,“预约量破千万”,仿佛数字就是质量的保证。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艺人也跟着这套逻辑走,没作品不要紧,可以炒作,可以立人设,甚至走“黑红”路线博眼球,在红毯上抢个C位都能上好几天头条。

这一切,都离文艺创作的本质越来越远,变成了一场自娱自乐的数字游戏,可最大的危机在于,观众不傻,他们已经审美疲劳了,当大家对这些套路化的东西彻底失去兴趣,前期投入的所有流量,都成了无人问津的沉没成本。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与众不同的于和伟

与流量的快速折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于和伟身上那种“慢功夫”的价值,他的经历,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有效积累”,这种资产,能穿越时间周期,实现惊人的复利。

这位来自辽宁抚顺的东北汉子,人生开局并不算好,母亲45岁才生下他,在家中排行老八,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可以说,他是在母亲的辛劳和哥哥姐姐的宠爱下长大的,从小就热爱文艺的他,初中毕业后读了中专音乐班,后来又考进抚顺话剧团。

为了追求更大的舞台,他在大姐的全力支持下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可命运似乎总要跟他开玩笑,刚入学,连行李都丢了,全靠老乡接济。

即便如此,他依然是那个有天赋的学生,大三时就被老师推荐主演话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南京军区政治部话剧团。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然而,真正的演艺生涯,是从1999年他28岁时才开始的,在电视剧《曹操》里,他演了荀彧,一个很小的配角,从此,他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龙套生涯,那是一段看不到光的日子。

在《大宅门2》里演白占安,在《历史的天空》里演万古碑,在《搭错车》里露个脸,戏份少得可怜。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因为外形在帅哥如云的演艺圈里并不出众,他的事业一直不顺,甚至一度想过放弃,最惨的时候,一个月收入只有200块钱,连养家都成了难题。好在,他的妻子给了他巨大的理解和支持。

慢火熬出真功夫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他39岁那年,于和伟饰演的角色,终于开始被观众记住了,但即便如此,他也总与大奖擦肩而过。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凭借《悬崖》、《老炮儿》等一部部硬核作品,他多次获得金鸡奖、飞天奖等权威奖项的提名,结果却总是“陪跑”。

他自己都忍不住调侃,说已经习惯了在台下为别人鼓掌,这份自嘲背后,是多少年的坚持和无奈,直到2021年,50岁的他,凭借在《觉醒年代》中对陈独秀的传神演绎,终于拿下了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站在领奖台上,他那句“终于不用陪跑了”,让无数人感慨万千,这条从量变到质变的路,他走了太久,他的经历证明,艺术的积累需要漫长的周期,更需要一个关键的爆发点。

而作品,就是他最硬的通货,就拿这次被央视点名的历史剧《沉默的荣耀》来说,这部为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而推出的作品,他演的角色原型是吴石将军。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为了演好,他会去翻阅大量史料,力求传递出原型人物的精神,剧中那句“若一去不回,就一去不回”的台词,在他的演绎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这证明了,精心打磨的作品,其价值远非一时的热搜和流量所能比拟。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演员真正的价值

为什么偏偏是现在,于和伟和他的作品被推到了聚光灯下?这不仅仅是市场和审美的自发调节,更是国家文化导向下的宏观选择,演员和作品的“社会价值”,正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央视对《沉默的荣耀》的力推,就是一种官方的“价值锚定”,它明确地告诉整个行业:承载家国情怀、传递正向价值观的内容,才是我们需要的,这为整个内娱划定了一个全新的、更具分量的价值坐标。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于和伟本人的理念,恰好与这个坐标完美契合,曾经有人问他如何看待“大器晚成”,他的回答不是诉说个人奋斗的艰辛,而是说:“身为一个公众人物,思考自己能为这片土地和国家做出怎样的贡献,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社会资产”的核心,那就是超越个人名利,去思考对公众和社会的积极影响,这与那些只顾自身热度、靠炒作博眼球的“流量思维”,形成了根本性的对立。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结语

其实,近年来真正的“剧王”,无一不是在社会层面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价值共鸣的作品,从《人民的名义》到《狂飙》,它们几乎都没怎么靠前期宣传,而是纯粹依靠过硬的质量和剧情,触动了时代的共同情绪,最终实现了口碑和市场的双丰收,这雄辩地证明,观众的口口相传,比任何虚假的数据都管用。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所以,于和伟的“翻红”和央视的点名,共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内娱这场深刻的价值重估已经开始,从追逐虚幻的“流量数据”,回归到积累厚重的“艺术资产”与“社会资产”,已是大势所趋。

对于所有文艺工作者来说,风向变了,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唯一的出路,就是戒除浮躁,回归创作本身,用真诚的作品,去赢得真正的、长久的尊重。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1】《于和伟:从无人问津到万众瞩目,他的逆袭之路》

【2】《从穷小子到“叔圈顶流”,于和伟的翻身仗,靠的不是演技,是爱情》

不到24小时,央视2次点名于和伟,释放3大信号,内娱的风向变了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