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这种“毒碗”已经上黑榜了!检查一下,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21日 22:39 3 cc

周末整理厨房时,白领李女士在橱柜深处翻出一套许久未用的釉上彩陶瓷碗。正要清洗备用,一条 “餐具重金属超标致癌” 的科普视频让她心里一紧。她赶紧找检测试纸擦了擦碗沿的花纹,试纸瞬间变深蓝 —— 李女士吓得立刻把整套餐具扔进了垃圾桶。

这样的场景,正在很多中国家庭上演。我们每天用碗筷盛饭装菜,却很少想过,这些习以为常的餐具,可能是潜伏在餐桌上的 “隐形杀手”。从 9.9 元包邮的不锈钢碗,到五颜六色的陶瓷盘,再到孩子用的仿瓷碗,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安全隐患?

9.9 元不锈钢碗:镍超标 3 倍,长期用伤肝肾

打开电商平台,“9.9 元包邮不锈钢碗” 的销量每月能达几十万件。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低价碗里,超过 60% 都没标注执行标准。市民张先生曾做过个实验:用低价不锈钢碗煮酸性果汁,才 2 小时,检测发现碗里的镍含量超标 3 倍。

食品安全专家王教授说:“不合格的不锈钢里有锰、铅这些重金属,长期装热汤、酸性食物,重金属会慢慢溶出来,像慢性毒药一样积在肝肾里。” 真正安全的不锈钢碗,必须印着 “304” 或 “316” 的钢印,还要符合 GB 4806.9-2016 国家标准。而劣质不锈钢的重金属迁移量,可能比国标高几十倍。

艳丽陶瓷碗:釉上彩是 “雷区”,用三年可能慢性中毒

在景德镇陶瓷市场,千元的釉下彩餐具和十元店的釉上彩碗摆在一起,外行人根本分不清。退休教师陈女士就因为觉得花纹好看,买了套釉上彩碗,用了三年才发现,碗边花纹磨损后露出了白底 —— 她这才知道,自己天天用的是 “毒碗”。

陶瓷工艺师刘师傅解释:“釉上彩的颜料直接涂在碗表面,装热汤、用久了摩擦,铅、镉这些重金属就会溶进食物里。合格的釉下彩是把颜料嵌在釉层下面,摸起来光滑,不会有凹凸感。” 数据显示,长期用不合格釉上彩餐具,重金属摄入量可能比安全值高 2-3 倍。

孩子的仿瓷碗:可能是尿醛树脂做的,遇热放甲醛

幼儿园老师王女士最近发现,孩子们用的仿瓷碗盛热汤时,总飘出一股怪味。送检测后才知道,这些标着 “密胺材质” 的碗,竟然掺了 30% 的尿醛树脂 —— 这种材质早就被国家明令禁止用在餐具上,温度超过 120℃就会释放甲醛,而真正的密胺树脂,安全使用温度上限才 120℃。

化工专家李博士提醒:“很多小作坊为了省钱,用尿醛树脂冒充密胺,成本差 5 倍多。合格的仿瓷碗底部会有‘MF’标志和 QS 认证,劣质的遇热后,甲醛释放量能达到国标限值的 5-10 倍,对孩子的伤害特别大。”

木碗别忽视:发霉后藏黄曲霉素,20 毫克能致命

广州某小区的家庭主妇林女士,因为木碗发霉没及时扔,结果全家食物中毒。检测发现,木碗缝隙里的黄曲霉素含量超标 20 倍 —— 这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的毒素,只要 20 毫克,就能让成年人致命。

食品卫生监督局工作人员说:“木质餐具在潮湿环境里,24 小时就可能长霉菌,普通洗根本洗不掉。除了经常暴晒,只要木碗出现霉斑、开裂,必须马上扔,因为肉眼看不见的霉菌孢子,可能已经渗进材质里了。”

选餐具记住 “一看二摸三查四用”,避开所有坑

面对五花八门的餐具,到底该怎么选?业内人士总结了 “一看二摸三查四用” 法则,记好能避开大部分坑:

“一看”:看标识,不锈钢碗看有没有 “304/316” 钢印和国标号,陶瓷碗看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仿瓷碗看有没有 “MF” 标志;

这种“毒碗”已经上黑榜了!检查一下,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二摸”:摸陶瓷碗表面,釉上彩会有凹凸感,釉下彩光滑;

“三查”:查有没有破损、霉斑,不锈钢碗别买太薄、有划痕的;

“四用”:用的时候,不锈钢碗别装太久酸性食物,仿瓷碗别盛刚煮好的沸水,木碗用完及时擦干,别泡在水里。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