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德再掏巨资买F-35,孙玉良:这个一贯维护和平形象的国家想要干啥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21日 22:36 4 cc

文|孙玉良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的最新决定,让全欧洲的军购迷思再次被推到台前:15架F-35战斗机,25亿欧元,208亿元人民币——一个数字,像炸雷一样震醒所有关注欧洲防务的人。德国,这个二战后一直小心翼翼维护和平形象的国家,如今却在高科技武器上大手笔挥金,把洛克希德·马丁的订单又推高了一截。

德再掏巨资买F-35,孙玉良:这个一贯维护和平形象的国家想要干啥

《明镜》周刊披露的机密文件,让人看到了德国的心态:在全球安全环境愈发复杂的背景下,德国显然不想再只是冷战余温下的旁观者。乌克兰战争尚未停息,北约内部的分歧仍然存在,美俄博弈、欧盟内部防务协作的迟缓,都让德国不得不重新考量自身空军战力。F-35,这款第五代隐形战机,被赋予了“战场改变者”的标签,不只是飞行器,它是威慑,是信号,是现代战争的符号。德国选择追加采购,无疑是在向世界宣示:我们不能落后。

但问题也摆在桌面上:208亿元人民币,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对比德国国内民生、教育、医疗投入,这笔军购开支显得格外刺眼。更何况,这不是德国第一次大手笔购买F-35,之前已有订单在执行中,新的追加采购,只会让民众和媒体提出质疑:防务升级的背后,是战略必需,还是政治作秀?洛克希德·马丁的账单上,每一架F-35都像写满了美国影响力的印章。买飞机的同时,也在买着技术依赖、供应链束缚和外交绑架。

在北约框架下,德国的选择又不仅是国内事务,它牵动着欧洲防务平衡和跨大西洋关系。欧洲军力长期依赖美国技术和战略庇护,德国此次追加F-35采购,显然是延续这种依赖。乌克兰战火让北约盟国重新审视自身空中作战能力,而德国的F-35计划,正是回应这份压力——要么升级,要么被迫接受边缘化。每一架战机都不是孤立存在,它们在欧洲天空的布局,是对潜在对手的信号,也是对盟友的承诺。

德再掏巨资买F-35,孙玉良:这个一贯维护和平形象的国家想要干啥

但这背后也有一种荒诞感:高科技隐形战机的采购速度和成本,远超许多欧洲国家的国防预算弹性。25亿欧元,足够支撑德国数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更新、教育设施翻新、医疗设备升级。德国民众需要这些钱,也需要更安全的社会环境,而不是一群在空中闪烁的F-35。科技的锋利与财政的紧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让德国社会在现实与战略幻想之间摇摆。

更让人关注的是,这笔军购的信号效应远超德国本身。美国的军工企业再次从欧洲市场获得巨额订单,洛克希德·马丁笑得合不拢嘴,欧洲防务工业则被动接受美国技术标准,甚至在自主研发上被动受制。德国掏钱买F-35,不只是为了防空,也是在把自己牢牢绑在跨大西洋军事网络里——每一架战机都像签下的协议书,让欧洲防务走向更深的美国依赖。

与此同时,区域安全的连锁效应也值得警惕。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持续抗争,以及东欧局势的不确定性,使得德国空军的现代化步伐看似必要,但这也可能引发邻国军备竞赛——波兰、法国、意大利的防务升级意图,将在德国采购F-35之后得到新的压力。军购浪潮,一旦形成惯性,谁都难以停下脚步。高昂的预算、复杂的供应链、政治依赖,叠加技术的不确定性,这场军事游戏的风险正在积累。

德再掏巨资买F-35,孙玉良:这个一贯维护和平形象的国家想要干啥

然而,这背后也反映出欧洲国家的焦虑和现实:面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安全环境,单靠外交和经济影响力已经难以自保。德国的选择,是一种务实的防御态度,也是一种妥协——妥协于美国科技霸权,妥协于北约战略压力,同时妥协于本国政治和民意之间的拉扯。每一架F-35不仅是战斗机,更是一种象征,一种背负了战略焦虑的金属巨兽。

这一次,德国的账单上写着F-35,也写着全球军备的悄然升级。战争的阴影、地缘政治的紧绷、盟友之间的博弈,都在这15架战机的背后浮现。购买F-35不仅是装备更新,更是一场政治、战略和心理博弈的表演。欧洲防务需要升级,民众需要安全感,但如何在现实、预算和依赖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德国下一步必须面对的难题。

当德国为未来空中作战布局掏出208亿元人民币,我们看到了现代军购背后的复杂逻辑:不仅是战机,更是战略选择、财政承压、国际博弈的集合体。洛克希德·马丁的订单簿翻开了新的一页,欧洲防务的棋局也随之被重新排列。在全球军备竞赛的浪潮中,每一笔开支都充满了象征意义,也暗藏风险。德国选择了高价买安全,也买了绑定,也买了压力。德国不再是以前的德国了,未来的欧洲天空,或许将更加高科技,也更加紧张。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