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公务员旷工被辞退,“铁饭碗”不意味着“躺平”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21日 07:35 4 cc

文/黄雅雯

近日,中共零陵区委组织部在《永州日报》登出对公务员唐某某的辞退公告,称其连续旷工15天且多次联系未果,这一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看似寻常的人事处理案例,却打破了公众长期对公务员这一职业根深蒂固的认知。它不仅是对一名违规者的惩处,更是一次对“铁饭碗”陈旧认知的强力纠偏,警示世人“铁饭碗”的稳定,绝非个人懈怠的“保护伞”。

公务员旷工被辞退,“铁饭碗”不意味着“躺平”

长期以来,一些人对公务员职业存在严重的认知误区,将“稳定”等同于“安逸”,将“保障”误解为“免疫”。在他们的想象中,“铁饭碗”意味着可以脱离市场竞争法则,在“一张报纸一杯茶”的状态中高枕无忧,甚至将体制视作可以“躺平”的避风港。唐某某事件无疑给这种错误观念一记响亮的耳光。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应予辞退。法律条文绝非一纸空文,它彰显了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刚性底线。这份“铁饭碗”的“铁”,保障的是公共服务的连续性和公正性,而非对个体不负责任的无限包容。

公务员旷工被辞退,“铁饭碗”不意味着“躺平”

事件背后,是深刻的权责思辨。公务员身份的特殊性在于,其手握公权力,肩负公共服务职责,其履职情况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和政府形象。因此,社会对其职业道德与纪律的要求理应高于普通职业。这份职业提供的稳定待遇和尊荣社会地位,正是为了要求从业者的勤勉、廉洁与忠诚。

若只企图享受“铁”的保障,却不愿承担“重”的责任,无异于一种权力的亵渎与义务的背叛。唐某某的个案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红线:在公务员体系中,“能进”绝非万事无忧,“能出”的机制同样坚实有力。它提醒每一位从业者,必须对身上的公服、对人民的信任怀有敬畏之心。

更进一步看,此事件也折射出公务员队伍管理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它打破了“一朝进入机关门,从此终生体制人”的陈旧思想,生动诠释了公务员制度正在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和责任管理转变。近年来,从“全员聘任制”的探索,到绩效考核、问责机制的不断完善,都在推动构建并形成一个“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辞退唐某某,正是这一导向下的具体实践,它向社会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公务员体系绝非“躺平者”的温床,而是实干者的舞台。

公务员旷工被辞退,“铁饭碗”不意味着“躺平”

所谓“铁饭碗”,其真正的内涵不应是物理形态上的一成不变、一劳永逸,而应是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安身立命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公务员群体而言,这“核心竞争力”便是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服务公众的专业能力以及廉洁奉公的职业操守。一个现代、健康的社会,需要打破对“铁饭碗”的路径依赖,转而崇尚由个人的才华、努力与不可替代的价值所铸就的职业保障。

唯有当每一位公职人员都心怀敬畏、勤勉履职,当公众的认知从羡慕“稳定”转变为尊重“奉献”时,公务员这一职业才能真正回归其“人民公仆”本色,我们的社会治理体系也能焕发出更强大的活力。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