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美国拉黑15家中企,中方趁热打铁,48小时内,祭出一道稀土王牌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10日 06:36 1 cc

俗话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这一次,砸下去的不是石头而是稀土。

10月8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将15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理由是这些公司“协助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获取无人机电子元件”。话音刚落,中方商务部发布公告,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美国制裁的目的是什么?中方的反制又为什么能击中美国要害?

美国拉黑15家中企,中方趁热打铁,48小时内,祭出一道稀土王牌

风暴说来就来:美国制裁名单藏着什么心思?

10月8日,美国商务部突然出手,把15家中国企业纳进了“实体清单”,理由是这些公司“帮伊朗支持的武装组织搞美国无人机的电子零件”。

这份名单里有做电子元件贸易的、有零部件供应商,还有物流公司,涉及面特别广,而且美方的指控也说得不清不楚,引发了不少关注。

美方说他们手里有份“无人机残骸溯源报告”,可这份报告既没公开,也没经过第三方核实。

美国拉黑15家中企,中方趁热打铁,48小时内,祭出一道稀土王牌

这种“还没调查清楚就先定罪”的做法,美国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长期以来,美国总喜欢把贸易竞争包装成“安全风险”,动不动就用清单来打压中国企业。

不管是芯片、无人机,还是通讯设备、材料产业,美国不断拉长制裁名单,背后其实是它想在全球化产业链里重新抢回话语权的那种焦虑。

美国拉黑15家中企,中方趁热打铁,48小时内,祭出一道稀土王牌

中国精准出招:稀土反击背后的逻辑

但这次不一样的是,中国反击的不是某一家公司,而是整个产业体系。

就在美国公布制裁之后不到48小时,中国就迅速出手,用一项稀土出口管制,打出了反击的第一张牌。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发布第62号公告,宣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内容写得明明白白:稀土开采、冶炼、金属加工、磁材制造这些关键环节的技术,没有许可一律不准出口。

美国拉黑15家中企,中方趁热打铁,48小时内,祭出一道稀土王牌

这次的管制不仅管原料,还延伸到了技术、设备甚至数据层面。

公告里特别提到,设计图纸、工艺参数、仿真数据这些“技术载体”也一起纳入出口限制。

这意味着,中国的稀土管控从“卡原料”升级到了“卡技术”“卡算法”。

稀土是现在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命脉。

无论是F-35战机的发动机、核潜艇的声呐系统,还是特斯拉的电机,都离不开钕铁硼、钐钴这类稀土磁材。

中国掌握了全球大约90%的稀土精炼产能,从开采到磁材制造,产业链非常完整。

美国虽然也有稀土矿,但缺的是精炼能力,这就陷入了一种“有矿用不上”的尴尬。

美国拉黑15家中企,中方趁热打铁,48小时内,祭出一道稀土王牌

比如美国加州的Mountain Pass矿,虽然是本土最大的稀土项目,但精炼环节还是得靠中国。

美国MP Materials和澳大利亚Lynas合作搞的精炼项目,也总是一拖再拖,环保压力大、成本又高,走得很艰难。

原本计划2025年中期投产,现在看来最多也只能满足美国国内不到10%的需求。

也就是说,美国虽然有资源,却没有把资源变成产品的技术体系。而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正好打在了这个软肋上。

这是一次体系化、合法化的反击,精准击中了对方的产业短板。

美国拉黑15家中企,中方趁热打铁,48小时内,祭出一道稀土王牌

规则重塑:从管资源到建技术壁垒

其实,中国的稀土管理早就进入了“可追溯时代”。

2025年初,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稀土开采和冶炼的管理办法,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产品流向记录制度。

从矿石提炼到磁材出厂,每一步都要记录,全程可查。

这套制度就像给稀土产业链办了“身份证”,每一克稀土、每一批磁材都能追溯到源头、用途和买家。

对外国企业来说,这就多了一层“合规门槛”,想走灰色渠道基本没戏了。

美国拉黑15家中企,中方趁热打铁,48小时内,祭出一道稀土王牌

同时,中国这次还把数据、算法、技术参数也列入了出口限制。

以前外国企业还能通过合作研发、仿真建模这些方式间接拿到稀土磁材的关键技术,现在这条路也被堵上了。

业内专家分析,这种“技术壁垒”会在未来几年严重影响美国、日本在新能源和军工领域的发展。

说白了,稀土竞争已经不再是抢资源那么简单,而是进入了知识和技术的较量。

中国不仅在原料出口上有话语权,现在还通过技术和数据建起了第二道防线。

美国拉黑15家中企,中方趁热打铁,48小时内,祭出一道稀土王牌

全球震动:G7的“稀土同盟”没那么容易

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引起了美西方的强烈反应。

9月下旬,七国集团(G7)在芝加哥开了个闭门会,专门讨论怎么应对中国在稀土上的主导地位。

美国在会上提出搞“稀土价格下限”、联合采购、加征碳税这些招,想削弱中国稀土的价格优势。

听起来挺硬气,可实际讨论起来,分歧就藏不住了。

日本担心成本上涨,因为它的电子和汽车产业九成稀土都靠中国。德国觉得这种做法违背自由贸易原则,法国也指出稀土价格波动太大,用途又各不相同,根本没法设统一底价。

美国拉黑15家中企,中方趁热打铁,48小时内,祭出一道稀土王牌

结果,这场会议也没谈出什么结果。

澳大利亚虽然愿意配合,但也承认“短期内没法替代中国”。加拿大也发出类似信号,说建稀土供应链“成本高、周期长”。

这场会议反映出一个现实:在真正的产业格局里,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轻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美国拉黑15家中企,中方趁热打铁,48小时内,祭出一道稀土王牌

结语

短短48小时,中美之间完成了一场高强度的过招。

美国习惯制定规则,但中国也开始用规则反击,美国喜欢用制裁施压,中国就用法律来守护产业。

中国打出的这张稀土王牌,不只是一次反制,更像是一种提醒——在全球产业链里,主动权正在悄悄转移。

参考来源:

商务部: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2025-10-09 人民网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