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汪涵夫妇,咱第一反应都是 “内娱模范夫妻”—— 汪涵是湖南台一哥,手里资源多到数不清,杨乐乐早年也是台前光鲜的主持人,家里钱肯定不愁花。可谁能想到...
2025-10-13 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柚柚
编辑| 文静
初审|小满
说起范伟,大家脑海里肯定马上浮现出那个憨厚朴实的形象。
这位在春晚舞台上给全国观众带来无数欢笑的老艺术家,从小品演员到影帝,一路走来收获了无数荣誉。
很多人都知道赵本山是他的伯乐,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范伟背后还有一个女人默默付出了三十多年。
她就是范伟的妻子杨宝玲,一个普通的护士,却用自己的方式成就了丈夫的辉煌事业。
一个好女人到底能给家庭带来多大的改变?
范伟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范伟打小就不是那种特别起眼的孩子。
他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虽然收入不高,但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
那个年代,很多家长觉得学点手艺就够了,可范伟的父母偏偏让他学乐器、学表演。
这在当时的工人家庭里,算是挺超前的想法。
范伟也争气,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表演天赋,后来顺理成章地进了曲艺团。
曲艺团的日子其实挺清苦的。
范伟每天就是写相声段子、排练、演出,工资不高,生活简单。
那时候的他根本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春晚的舞台上,更想不到会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曲艺团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也给了他扎实的基本功。
相声创作锻炼了他的语言功底,舞台表演培养了他的节奏感,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赵本山找到范伟的时候,范伟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
赵本山当时已经是东北二人转的头号人物,他看中了范伟身上那股子纯朴劲儿,觉得这人能搭档。
就这样,范伟开始跟着赵本山演小品。
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范伟紧张得不行,但观众特别买账。
那种憨厚的表演风格,加上精准的喜剧节奏,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东北汉子。
一连9次登上春晚,这在演艺圈可不是小事。
每年除夕夜,亿万观众守在电视机前,就等着看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
那些年,范伟火得一塌糊涂,走在大街上都会被人认出来。
名气是有了,钱也开始多了起来,可范伟心里却藏着说不出的压力。
春晚的舞台光鲜亮丽,可背后的压力只有演员自己知道。
范伟有一年在春晚上说错了台词,虽然观众没怎么注意到,可他自己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儿。
那天晚上下了舞台,范伟整宿没睡,一遍遍回想那个失误的瞬间。
对于一个专业演员来说,在全国观众面前出错,这种愧疚感简直要把人压垮。
春晚的压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让范伟更难受的是跟赵本山在分配上的矛盾。
演出结束后,赵本山能拿到几十万的出场费,可分给范伟的只有几千块钱。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范伟心里很不平衡。
他知道赵本山是主角,自己是配角,可这差距也太大了。
范伟不是贪财的人,他就是觉得自己的付出没得到应有的回报。
这件事在范伟心里憋了很久。
他白天还要装作没事人一样跟赵本山搭档,晚上回到家就跟妻子杨宝玲诉苦。
杨宝玲看着丈夫这么痛苦,心里也不好受。
她跟范伟商量了很多次,最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跟赵本山分开,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这个决定下得并不容易。
跟赵本山搭档,虽然钱分得少,但名气在那儿摆着,每年至少有春晚的舞台。
分开之后呢?
前途未卜,说不定就此销声匿迹了。
范伟犹豫了很久,是杨宝玲给了他勇气。
她跟丈夫说,你有实力,不能一辈子给别人当配角。
这话说到了范伟心坎里,两个人最终做出了分道扬镳的选择。
杨宝玲是在范伟还是曲艺团小演员的时候认识他的。
那时候范伟既没名气也没钱,但杨宝玲就是看上了他身上那股子实在劲儿。
两个人是经人介绍认识的,第一次见面,范伟穿得特别朴素,说话也不会花言巧语。
杨宝玲是医院的护士,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按理说完全可以找个条件更好的。
可杨宝玲有自己的想法。
她觉得一个男人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钱,而是人品怎么样。
范伟这人勤俭节约,对父母孝顺,做事认真负责,这些品质打动了杨宝玲。
两个人交往了一段时间,杨宝玲更加确定自己没看错人。
范伟虽然挣得不多,但从来不乱花钱,对她也特别体贴。
就这样,两个人走进了婚姻。
结婚之后,杨宝玲做了一个让很多人不理解的决定——辞掉医院的工作,在家专心照顾丈夫和孩子。
那时候双职工家庭才是主流,一个女人放弃稳定的工作当全职太太,在周围人看来简直是疯了。
医院的同事都劝她,说护士这份工作多好啊,旱涝保收,退休还有保障,放弃多可惜。
杨宝玲心里有数。
她知道丈夫在演艺圈打拼不容易,需要有人在背后支撑。
如果她继续上班,家里的事就得两个人分担,范伟根本没法全身心投入事业。
她宁愿自己牺牲一些,也要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确实挺大胆,可后来的事实证明,杨宝玲的眼光准得很。
范伟在春晚舞台上火了之后,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各种演出邀约不断。
这时候杨宝玲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举家搬到北京。
沈阳毕竟是地方城市,想要在演艺圈有更大的发展,还得去北京。
这次搬家对全家来说都是个挑战,要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亲戚朋友,在北京重新开始。
范伟出车祸那次,整个家都乱套了。
那天他开车出去办事,结果在路上跟别的车撞上了。
虽然没伤到要害,但身上多处骨折,医生说至少得休养半年才能恢复。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半年不能工作意味着什么?
不光是收入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可能会被观众遗忘。
杨宝玲二话不说,把家里的事全扛了下来。
她一边要照顾受伤的丈夫,一边还要管孩子,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范伟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看着妻子这么辛苦,心里特别过意不去。
他跟杨宝玲说,要不咱们请个护工吧,你这样太累了。
杨宝玲却说,别人照顾我不放心,还是我自己来。
这半年里,杨宝玲就像医院里的护士长一样,把范伟的康复计划安排得明明白白。
什么时候吃药,什么时候做康复训练,什么时候需要按摩,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她以前在医院工作的经验这时候全派上了用场。
每天给范伟按摩受伤的部位,帮他做康复动作,从来不嫌麻烦。
就这样精心照料,原本医生说要半年才能恢复,结果3个月范伟就能下地走路了。
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说这恢复速度太快了。
范伟心里明白,这都是妻子的功劳。
那段时间,夫妻俩的感情更深了。
范伟从心里感激妻子的付出,他知道没有杨宝玲,自己不可能恢复得这么快。
车祸康复之后,范伟更加珍惜家庭。
他开始把更多时间留给家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只顾着工作。
杨宝玲看到丈夫的改变,心里也特别欣慰。
她从来没后悔过当初放弃工作的决定,因为她知道,一个家庭需要有人做出牺牲,而她愿意成为那个人。
跟赵本山分开之后,范伟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往哪个方向发展?
继续演小品吧,没有赵本山这个金字招牌,很难再有当年的辉煌。
可要转行做别的,又不知道该做什么。
范伟那段时间特别迷茫,每天在家里发愁。
杨宝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平时特别爱看电视剧和电影,对影视圈也有自己的观察。
有一天,她突然跟范伟说,你为什么不试试演正剧?
范伟一听就愣了,他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演正剧。
在大家眼里,他就是个喜剧演员,怎么可能演得了严肃的角色?
杨宝玲却不这么看。
她跟范伟分析,你有扎实的表演功底,对人物的把握也很准确,完全有能力驾驭正剧角色。
喜剧演员转型演正剧,这在国外很常见,国内也有成功的先例。
你现在最缺的就是一个机会,一个能证明自己的机会。
范伟被妻子说动了。
他开始琢磨怎么往影视圈发展,主动去接触一些导演和制片人。
刚开始确实不顺利,很多人一听说范伟要演正剧,都觉得不靠谱。
毕竟他的喜剧形象太深入人心了,观众能不能接受他演正剧,这是个很大的问号。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范伟接到了一个正剧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他抓住了这个机会,认认真真地钻研角色。
拍摄的时候,他完全放下了喜剧演员的包袱,用心去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
结果那部戏播出后,观众和评论家都对他的表现赞不绝口,说没想到范伟还能演成这样。
这次成功给了范伟极大的信心。
他开始接更多的正剧角色,每一个角色都用心准备,每一场戏都力求完美。
杨宝玲在家里就是他的第一个观众,范伟经常把剧本拿回家,跟妻子讨论角色应该怎么演。
杨宝玲虽然不是专业演员,但她的意见往往特别中肯,给了范伟很多启发。
奖项一个接一个地来了。
最佳男主角、金鸡奖、华表奖,范伟几乎拿遍了国内所有重要的表演奖项。
从小品演员到影帝,这个转变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很多人采访范伟,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范伟总是说,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妻子。
如果没有她当初的建议和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我。
杨宝玲不光帮丈夫成就了事业,在培养儿子方面也特别有一套。
范伟的儿子从小就展现出了语言天赋,杨宝玲发现后,专门让孩子学习双语相声。
这个选择特别聪明,既传承了父亲的艺术基因,又能让孩子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学双语相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孩子既要学好中文的传统相声,又要掌握英语的表达方式,还要把两种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
杨宝玲每天陪着孩子练习,有时候范伟也会指点几句。
全家人齐心协力,就为了让孩子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孩子的进步特别快,不到几年就能表演一些简单的双语相声段子了。
杨宝玲觉得光在国内学还不够,应该让孩子出国见见世面,学习更地道的语言和文化。
这个想法提出来的时候,范伟有点犹豫,毕竟孩子还小,出国留学花费也不少。
杨宝玲却很坚持。
她跟范伟说,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国际化,孩子出去开拓眼界,对他将来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双语相声要演得好,必须对两种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待在国内是学不到这些的。
范伟最终被说服了,一家人开始为孩子的留学做准备。
送孩子出国那天,杨宝玲虽然舍不得,但她知道这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她相信自己的教育理念,也相信儿子能在国外学到真本事。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又是对的。
孩子在国外不仅语言能力突飞猛进,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双语相声表演得越来越成熟。
范伟跟赵本山分开那么多年,两个人几乎没什么联系。
外界一直在传他们之间的矛盾,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可真实情况只有当事人知道,他们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当时在一些问题上没处理好,加上都在气头上,就这么闹僵了。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几年过去了,两个人都冷静下来,开始重新审视当年的事。
范伟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也拿了不少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他回过头来想想,赵本山当年确实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那个舞台,自己可能还在曲艺团里默默无闻。
赵本山那边也开始反思。
他觉得当年在分配上确实有些不公平,虽然自己是主角,但也不该让范伟寒心。
两个人都是东北老乡,又合作了那么多年,有点矛盾正常,可不该因为这个就老死不相往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个人在一个活动上碰到了。
见面的时候气氛有点尴尬,谁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最后还是赵本山先开了口,说了句"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这一句话打破了僵局,两个人开始聊起来。
聊着聊着,当年的那些恩怨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他们坐下来好好谈了一次,把当年的事说开了。
赵本山承认自己当时处理得不够妥当,范伟也说自己当时太冲动。
两个人都是性情中人,说开了就没事了。
那天晚上,他们喝了不少酒,聊了很多往事,最后抱在一起哭了一场。
和解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他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
赵本山是范伟的恩人,这个事实永远不会改变。
而范伟也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他不是只会当配角的人。
两个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范伟这些年一直没闲着,各种好剧本好角色不断。
最近他出演的电影《酱园弄》又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这个角色对范伟来说是个新的挑战,跟他以前演过的角色都不太一样。
拍摄的时候,范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每场戏都反复琢磨,力求把人物演活了。
电影上映之后,观众和影评人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大家都说,范伟越来越有味道了,演技已经炉火纯青。
这些年的积累没有白费,他从一个小品演员成长为真正的演技派,靠的就是对表演的热爱和不断的钻研。
杨宝玲看到丈夫的成就,心里特别高兴。
她知道这些年范伟有多努力,也知道他承受了多少压力。
作为妻子,她能做的就是在背后默默支持,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这么多年过去了,两个人的感情不但没有变淡,反而越来越深。
很多人羡慕范伟有个好妻子,可范伟自己最清楚,他也一直在努力做个好丈夫。
他从来没有因为出名了就飘,对家庭的责任感从来没变过。
每次出去拍戏,他都会给家里打电话,问问妻子和孩子的情况。
有时间的话,他会尽量回家陪家人,而不是在外面应酬。
范伟经常跟朋友说,一个男人事业再成功,如果家庭不幸福,那也是失败的。
他能有今天,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杨宝玲。
是她在他最迷茫的时候给他方向,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他支持,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他温暖。
这样的妻子,上哪儿找去?
范伟和杨宝玲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真的需要一个好女人。
杨宝玲用自己的方式支撑起了整个家庭,让范伟能够全身心投入事业。
她的眼光、智慧和付出,成就了范伟今天的辉煌。
贤妻旺三代这话一点没错,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才能走得更远。
范伟懂得感恩,杨宝玲甘于奉献,这对夫妻用自己的生活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相濡以沫。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婚姻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两个人的共同成长。
信息来源:
中国娱乐网人物专访档案
《南方人物周刊》演艺圈人物报道
凤凰网娱乐频道明星家庭专题
新浪娱乐名人访谈记录
相关文章
提到汪涵夫妇,咱第一反应都是 “内娱模范夫妻”—— 汪涵是湖南台一哥,手里资源多到数不清,杨乐乐早年也是台前光鲜的主持人,家里钱肯定不愁花。可谁能想到...
2025-10-13 0
随着宗馥莉的离开和许思敏的上任,娃哈哈这个国民品牌的发展前景引发广泛关注。素材来自网络侵删娃哈哈官网显示,其产品涵盖包装饮用水、蛋白饮料、碳酸饮料、茶...
2025-10-12 2
据第一财经消息:10月10日,记者从接近娃哈哈的人士了解到,宗馥莉已于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辞去董事长等相关职务并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
2025-10-12 2
2025 年的金秋本应是丰收的季节,但美国中西部的田野里却弥漫着焦虑的气息。当蒙大拿州的小麦收割机缓缓驶过金黄的麦田时,农民们的眉头却比往年皱得更深,...
2025-10-12 3
在美国政府停摆超过一周,连国税局都挂出了“免战牌”的这个节骨眼上,特朗普恐怕怎么也想不到,中国在稀土上还藏着这么一手。10月9日,双节长假后的第一个清...
2025-10-12 2
巾帼豪情,激荡奋进力量。芳华竞展,映照时代荣光。“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2025-10-12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