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刚见完李在明,不到24小时,特朗普发来邀请,有件大事要和中国谈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26日 19:37 3 cc

刚见完韩国总统李在明,特朗普就发来邀请,有件大事要和中国谈——不是别的,正是把中国拉进美俄核武库削减的议题盘子里。那么,特朗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对中国发出邀请?中方又是如何回应的?

当地时间8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了来访的韩国总统李在明。两人围绕贸易、同盟以及地区热点问题展开会谈,但会后却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这本身就显示出双方分歧并不少。李在明想要的是经贸利益的确定性,特朗普则更像是在试探,要求韩国交出更多筹码。

刚见完李在明,不到24小时,特朗普发来邀请,有件大事要和中国谈

从3500亿美元投资到1000亿美元能源采购,再到防务费用负担,韩国几乎是被迫“逆差换安稳”。就在这种紧绷氛围尚未缓和之时,特朗普转身把话题抛向了中国,他公开表示要邀请中方加入美俄之间的核裁军谈判,理由是“中美俄是全球核武库的前三名,必须共同承担责任”。

对此,中方的态度早已一再明确,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美国,才是核裁军的首要责任方。中国的核力量始终维持在“最低限度的自卫能力”,既不追求数量扩张,也不搞战略冒险,更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换句话说,特朗普所谓的邀请本质上是转嫁责任,把美俄之间的削减任务分摊给中国。

那么,特朗普为何要在这个关键时刻打“核武牌”?背后有三个因素。第一,是国内政治需要。美国社会对于长期援乌和全球战略扩张早已疲惫,特朗普必须用某种“全球责任论”来包装自己,把注意力从财政消耗转向“高大上的战略议题”。邀请中国加入核裁军听起来像是在塑造大国责任感,也符合他一贯的“做表面文章”的风格。

刚见完李在明,不到24小时,特朗普发来邀请,有件大事要和中国谈

第二,是对俄罗斯的间接施压。特朗普很清楚,俄乌战场短期内难以出现根本性转折,而核议题恰恰是莫斯科最敏感的领域。把中国卷入就意味着削弱俄罗斯在核问题上的话语权,让克里姆林宫感到战略空间被压缩。第三,是对中国的牵制。特朗普不希望中方在俄乌冲突和中欧关系中保持完全自由的外交回旋,他要通过核议题把中国拉进规则框架,哪怕只是制造舆论压力。

然而,这三点算盘未必能如愿。对俄罗斯来说,核武库是最后的战略支撑,任何削减谈判都只能在美俄双边框架内进行。普京即便同意继续谈判,也绝不会接受中国“平起平坐”地加入,因为那意味着俄美核优势地位的丧失。

对中国来说,核裁军的逻辑本来就不平等。美国拥有数千枚核弹头,俄罗斯也在同一数量级,而中国的储备远低于他们,根本没有可比性。在这种不对称格局下,把中国拉进来无异于强行设套,迫使中国放弃本就有限的战略底牌。中方对此显然不可能答应。

刚见完李在明,不到24小时,特朗普发来邀请,有件大事要和中国谈

更重要的是,从战略层面看,中国此刻没有理由接受特朗普的邀请。俄乌冲突正在进入长期化消耗战,美国在乌克兰的投入越来越难以为继,而欧洲内部则急切希望分担安全责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最优的选择是保持灵活与克制,把自己定位为“劝和促谈者”,而不是“被拖下水者”。无论是核军控还是战后安排,中国的核心利益都是防止被美欧绑架,同时保留战略自主空间。特朗普的邀请本质上就是一场精心的算计。

从时间线上看,这种算计与李在明访美几乎无缝衔接,折射出美国对东亚格局的重新布局。对韩国,美国要的是真金白银的投资和在安全上的配合。对中国,美国要的是责任的共担甚至是战略的牵制。特朗普的逻辑非常清楚,把盟友的钱收上来,把竞争对手拖进来,这样美国就能用最小的代价维持霸权运转。但问题在于,韩国愿意掏钱换安全,中国却没有理由跳进别人挖好的坑。

刚见完李在明,不到24小时,特朗普发来邀请,有件大事要和中国谈

总之,特朗普在刚见完李在明后就发来对华“邀请”,看似谈合作实则充满算计。但这件所谓的大事,并不能改变中国的战略定力。相反,它凸显了一个现实,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已经无计可施,只能通过这种手段给对手挖坑。但这注定只是徒劳一场。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