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小学生大喊网络烂梗,却被几十万人点赞,背后是一场中文衰退危机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07日 09:37 1 cc

小学生张口就是“那咋了”“我演都不演了”“家人们谁懂啊”,这场景你敢想吗?

但这不是段子,而是真事,网友们竟然还给足了面子,几十万点赞。

当热梗成了“主语法”,这已经不是玩梗了,是彻头彻尾的语言失序。

小学生大喊网络烂梗,却被几十万人点赞,背后是一场中文衰退危机

最早的网络热梗其实是中文的一次创新,用“囧”字形,表达窘迫;“小镇做题家”几个字,凝结一代人的生存困境。

这些梗有态度、有情绪、更有社会背景,是一种高密度表达。

那时候的梗既是草根智慧,也是群众情绪的投射,但到了现在热梗早已变味,变成了机械复读、无意义炒作,成了满足社交焦虑的速食品。

如果你不会“YYDS”“那咋了”“丝瓜汤”,那你就是不合群、落伍、甚至配不上加入聊天。

小学生大喊网络烂梗,却被几十万人点赞,背后是一场中文衰退危机

在老师和家长的吐槽中,最扎心的是一句:“现在的孩子都不会正常说话了。”

不仅是小孩,连成年人也中招,真正犯“语言退化症”的不只是少年,而是全体网民。

我们的表达正在被方便、快捷、无需思考的“语废梗”绑架。

和人聊天,不是哈就是哈哈哈哈;谈观点,不是“你急了”就是“破防了”;哪怕想说心事,打出的也是“emmm”、一个表情包、或者一张低像素的动图。

小学生大喊网络烂梗,却被几十万人点赞,背后是一场中文衰退危机

看起来表达门槛低了,沟通更高效了,但我们是在偷懒、在逃避,更在丢掉我们最深层的认知锻炼方式。

语言是思维的骨架,当表达变得碎片化,我们的思考也必然变得浅表甚至跑路。

一个人为什么要频繁用热梗?

原因很简单,它安全,不会冒犯人,不怕价值观冲突,不用精雕细琢,复制粘贴就能入戏。

更关键的是它能快速让你“加入圈子”,一句“那咋了”,就是“我是自己人”的密码。

小学生大喊网络烂梗,却被几十万人点赞,背后是一场中文衰退危机

但也正是这种看似轻松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形成了“语言外包式社交”,你不需要真正理解,也不需要真诚表达,只要复读即可。

而久而久之我们真的失去了表达的肌肉,语言变成了僵尸一样空洞的符号。

就像过去说“我难过”,现在你只会说“我裂开了”。

没有人知道你是失恋、迷茫还是焦虑,这种模糊的词汇彻底抹去了情绪的细节。

2019年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小学生大喊网络烂梗,却被几十万人点赞,背后是一场中文衰退危机

而到了2025年,“语言贫化”已经不是个体感受,而是传染性极强的社会通病。

哪怕你有话想说,也说不完整,说不清楚,说不精准。

比如之前网络上火了一词:“太糖了”,居然专门用来讥讽特殊群体中的唐氏病童,而“化粪池警告”,竟成了消遣恶性案件的幽默。

在表达越来越碎、越来越刻薄的今天,语言已经断裂为纯粹博流量的工具,连基本的同理心都不再具备。

热梗到底毁掉了什么?

小学生大喊网络烂梗,却被几十万人点赞,背后是一场中文衰退危机

语言不是表达而已,它是我们思考的边界,是我们情感的家园。

当你只能用“我疯了”来替代所有复杂心绪,你不仅在降低表达深度,更是放弃了自己理解世界的能力。

当表达方式越来越单一,我们与世界的连接、与他人的情感触达,也在变得扁平、粗糙到无以复加。

这不是AI替代人类,这是人类主动把语言交给一个快捷键。

从小就按热梗格式说话的孩子,等他们成年后,将如何表达专业观点、如何推导社会逻辑、如何说服他人?

小学生大喊网络烂梗,却被几十万人点赞,背后是一场中文衰退危机

别以为这只是在吐槽娱乐风气,这是关于国家未来软实力的根本命题。

你去看文明程度高的民族,从不容忍语言被“沉默”或“稀释”。

合法表达,是社会自由的第一张底牌。

我们不要变成下一代连愤怒都只能用“属实裂开”来描述的民族。

热梗在某种场景下确实有效,关键不是“用不用”,而是“什么时候、怎么用”。

我们要的是选择权,让人们在能说“YYDS”的时候,也能说出“叹为观止”;在能说“破防了”的时候,也可以准确地用“悖论让我深陷自我否定”这句话表达冲突。

小学生大喊网络烂梗,却被几十万人点赞,背后是一场中文衰退危机

想防止中文跌入无声黑洞,我们能做的不多,但足以触动一个转向。

第一,教育系统要从根本还原语言训练的厚度。

不要用命题作文套公式,而要训练孩子真实、有逻辑地表达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哪怕写得不流畅,也要坚持教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不偷懒。

第二,互联网平台要赋能深度表达。

算法不是“梗化”的必然,问题在于我们没给优质内容足够的生存空间。

如果所有长文都没人看,那只会逼着内容创作者越写越短、越聊越浅。

小学生大喊网络烂梗,却被几十万人点赞,背后是一场中文衰退危机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自己得对语言重新肃然起敬。

哪怕聊天也试着用完整句子,读一首新诗,写一段感受,哪怕不够完美,也远比一个“我裂开了”来得有重量。

我清楚无法逆转的现实是语言的简化是全球性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给出警告,到本世纪末,7100种语言中将有接近 40%面临消亡。

简洁、效率主导的内容结构必然成为主潮,但我们如果放弃思考、放弃批判、放弃表达复杂体验的能力,那我们和AI的区别就真的只剩一个身体了。

小学生大喊网络烂梗,却被几十万人点赞,背后是一场中文衰退危机

所以热梗不是敌人,我们对语言的妥协才是。

当你再听到一句“家人们谁懂啊”,不妨停下来,不是反对这句话,而是问问自己我真的懂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发表评论

vv号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vv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