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应急管理厅网站日前公布威海荣成齐东海通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建设项目“12·7”较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12月7日,山东威海齐东海通...
2025-10-21 0
在这个什么都讲“性价比”的年代,假货却成了某些人眼里的“聪明消费”。
不夸张地说,市面上一双标着“某国际运动品牌”Logo的鞋,成本不到50块,转手就能卖到600,利润率轻轻松松超过2400%。
更神奇的是,买的人还不在少数,有的甚至明知是假货也照单全收。
你以为这是无知?其实背后藏着一整套复杂的心理逻辑和社会链条。谁在造,谁在买,又是谁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答案并不简单。
在福建莆田,仿冒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产业了,而是一门公然存在的“大买卖”。
从开模、印标、贴牌到出货,每一道工序都有明确分工,甚至连“高仿等级”都能按客户需求定制。
一双鞋的原材料成本也许只要几十块,加上人工和物流,满打满算不超过100元,但对外售价却能翻几番,挂上“限量版”或“原厂代工”的标签,就能以正品六七成的价格卖出去。
而仿冒化妆品的“利润神话”更是惊人,在广州白云区一带,一些小作坊用极其廉价的原料,装进印着日韩热门品牌包装的瓶子里,摇身一变成了“进口美妆”。
一瓶成本不到10元的“卸妆水”,在直播平台上一秒钟能卖出几十瓶,价格开到199也没人怀疑。
这样的利润空间,足以让很多人铤而走险。更何况,制假售假的“风险”并不高。被查到最多罚点钱,甚至换个身份再开店也不难。
很多造假者干脆“打一枪换一个号”,今天这个账号卖包,明天那个直播间卖鞋,平台根本追不完。
更讽刺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些产业的态度也相当“复杂”。
因为造假产业不仅带动了就业,还为当地创造了租金、物流、税收等利益链。
一旦“打狠了”,影响的可不只是几个小作坊,还有整片园区的生计。
所以,假货不是“漏网之鱼”,而是在某些角度下,被“默认存在”的一部分商业生态。而消费者,是这条产业链上最温顺却也最难以割舍的一环。
这听起来像个“智商税”的故事,但现实中,很多人买假货不仅不后悔,甚至还有点“理直气壮”。他们不是分不清真假,而是根本不在乎。
第一种人,是典型的“消费降级派”。
他们知道正版贵,也知道自己消费能力有限,于是选择“高仿替代”。在他们眼中,穿上“看起来像”的就够了,至于材质、做工、售后——那是有钱人的烦恼。
尤其是在经济压力普遍上升的当下,“便宜就是硬道理”,成了不少年轻人心照不宣的共识。
第二种,是“面子型消费者”。
他们不是真的想要那只包,而是想拥有“被认同”的感觉。朋友圈晒图、短视频拍穿搭、公司聚会撑场面,假货在这些场景下完成了它最重要的功能——装得像。
只要别人看不出真假,自己又何必较真?在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市场,这种“假货自信”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消费习惯。
第三种,是“懒得维权”的人。
他们可能一开始就想买真货,也在正规平台下单,但当收到的商品有问题、维权流程繁琐、商家推诿扯皮后,他们的信心就被磨光了。
有人干脆想:“反正真货也不靠谱,那不如省下钱买个便宜的。”
还有一类是“赌徒型”消费者。他们明知道可能是假货,但看到直播间里“限时秒杀”“官方授权”“全场九块九包邮”的话术,还是忍不住下单。
就像买彩票一样,万一买到真了呢?
这些看似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其实是被现实一步步推出来的。
当真货越来越贵,辨别越来越难,而假货越来越像、越来越便宜,选择假货就不再是“被骗”,而是一种“被允许的自我安慰”。
假货之所以难除,不是因为没人管,而是因为每一方都在“管一点”,但都“管不彻底”。
电商平台最先被拷问,很多平台都打出“假一赔十”的口号,可真要申请赔偿,消费者要提供的证据堪比律师起诉。
部分平台审核机制形同虚设,商家只要有销量,就能获得算法加持,至于商品真假,反倒成了“次要参考”。
更有甚者,一些“镀金”操作将造假技术玩出新花样:先把假货出境一圈,再贴上海外物流单号,以“跨境商品”的名义重新入境,真假就更难追踪。
执法层面,假货确实是违法行为,但处罚标准往往“轻描淡写”。罚款金额与他们赚到的钱相比,根本不痛不痒。
甚至有些人被查了三次,第四次还在照做。对此,相关法律部门也承认,“打击难、取证难、成本高”是目前治理假货的主要障碍。
品牌方的难处,也不能忽视。一方面他们希望维权,另一方面也得考虑成本和舆情。有品牌曾经状告多个淘宝卖家,结果反被指“欺负小商户”,公关压力不小。
有的品牌干脆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只要假货没有影响到品牌溢价,就当没看见。
而在地方政府层面,面对一个能带来就业、税收、甚至“网红经济”的灰色产业链,要不要“一刀切”,其实是个现实难题。
就像有些地区明知道小作坊在制假,却迟迟不动手,既是担心“动了蛋糕”,也是担心“砸了饭碗”。
所以问题不在于监管缺席,而是所有人都“在场”,却都“收着劲”。每个环节都在等别人先动,而消费者则继续用“真金白银”投票,维持着这场假象。
假货这件事,表面看是价格的较量,实际是信任的崩塌。
当越来越多的人明知道是假货也愿意买,那不仅挤压了正品的生存空间,更在透支整个市场的公信力。长远来看,它不仅让山寨横行,也让创新失速。
治理假货,不是哪个部门单方面的任务,而是整个社会的集体选择。
平台要真正起到把关作用,法律要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品牌要拿出更合理的定价策略,而消费者也得明白,便宜买到的是东西,但买不到安心。
当“仿得像”成为值得夸耀的能力,而“买真货”反变成“冤大头”,我们恐怕不只是输掉一场商业战,而是丢了市场的底线。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追得回来吗?
相关文章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网站日前公布威海荣成齐东海通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建设项目“12·7”较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12月7日,山东威海齐东海通...
2025-10-21 0
故宫的“不淹”和布达拉宫的“防雷”,根本不是巧合,而是老祖宗把对自然的敬畏、对工程的精准把控,刻进了建筑每一处细节里,每一项设计都是“顺势而为”的抗灾...
2025-10-21 0
10月16日,根据第15届全运会官网显示的信息,已经五个月未参加正式比赛的两届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婵,将于11月初的大湾区全运会复出,代表家乡广东队参加...
2025-10-21 0
你是不是也感觉到了?最近跟另一半相处,空气里总有点不对劲。以前一个眼神就能懂,现在说三句都嫌多。别不当回事,白羊座,你的感情可能正在悄悄转弯,而方向盘...
2025-10-21 3
10月13号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公布,技术创新这事儿又被大家翻出来热聊,有意思的是,这次得奖的阿吉翁和豪伊特,他俩研究的东西居然跟现在火得没边的AI浪潮能...
2025-10-20 4
“后门不进喜,前门不进财”——这句老话今天听来像迷信,其实是一张古代生活说明书,把“怎么娶、怎么富”写得明明白白。 它先告诉你:喜事要走正门,财气要...
2025-10-20 2
“李亚鹏又离了”——五个字一出,评论区瞬间比婚礼现场还热闹。10月14日,北京,李亚鹏和海哈金喜对着镜头微笑:我们早就离了,孩子跟我,没争财产。弹幕齐...
2025-10-20 4
这次来,挺受触动的。感到了这个城市的包容,集市上的某些东西真的很便宜。即便是和乡村山野相比,比如五元起价的衣服,五元一大兜子的苹果,可能不像超市般的苹...
2025-10-20 4
发表评论